典故漢威儀
識漢衣冠
漢儀再睹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jì)上》
更始將北都洛陽,以光武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于是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時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fù)見漢官威儀!」由是識者皆屬心焉。
例句
獨逢堯典日,再睹漢官時。
庶同昆陽舉,再睹漢儀新。
太宗社稷一朝正,漢宮威儀重昭洗。
不圖漢官儀,今日忽再睹。
已傳堯雨露,更說漢威儀。
典故 皇州佳氣蔥蔥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蘇伯阿
《白虎通》卷三〈封禪〉
德至八方則祥風(fēng)至,佳氣時喜。
《后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jì)〉~86~
論曰:……后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郁郁蔥蔥然?!辜笆计鸨€舂陵,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初,道士西門君惠、李守等亦云劉秀當(dāng)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時龍而御天哉!
例句
關(guān)河佳氣散,夷夏哭聲連。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
此時沾奉引,佳氣拂周旋。
令節(jié)寰宇泰,神都佳氣濃。
升高望京邑,佳氣連海浦。
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濛濛。
殊勛如帶遠,佳氣似煙非。
經(jīng)寒不入宮中樹,佳氣常薰仗外峰。
新豐佳氣滿,圣主在溫泉。
典故君章拒獵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郅惲
《后漢書》卷二十九《郅惲傳》
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喪過禮。及長,理韓詩、嚴(yán)氏春秋,明天文歷數(shù)?!瓙了炜途咏慕淌?,郡舉孝廉,為上東城門候。帝嘗出獵,車駕夜還,惲拒關(guān)不開。帝令從者見面于門閒。惲曰:「火明遼遠。」遂不受詔。帝乃回從東中門入。明日,惲上書諫曰:「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宗廟何?暴虎馮河,未至之戒,誠小臣所竊憂也。」書奏,賜布百匹,貶東中門候為參封尉。
典故昆陽舉
昆陽功業(yè)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王莽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下》
昆陽時已降漢,漢兵守之。嚴(yán)尤、陳茂與二公會,二公縱兵圍昆陽。嚴(yán)尤曰:「稱尊號者在宛下,宜亟進。彼破,諸城自定矣。」邑曰:「百萬之師,所過當(dāng)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邪!」遂圍城數(shù)十重。城中請降,不許。嚴(yán)尤又曰:「『歸師勿遏,圍城為之闕』,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挂赜植宦?。會世祖悉發(fā)郾、定陵兵數(shù)千人來救昆陽,尋、邑易之,自將萬馀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zhàn),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漢兵乘勝殺尋。昆陽中兵出并戰(zhàn),邑走,軍亂。大風(fēng)蜚瓦,雨如注水,大眾崩壞號謼虎豹股栗士卒奔走,各還歸其郡。邑獨與所將長安勇敢數(shù)千人還雒陽。關(guān)中聞之震恐,盜賊并起。
例句
庶同昆陽舉,再睹漢儀新。
千載昆陽好功業(yè),與君門下作恩威。
熊羆驅(qū)涿鹿,犀象走昆陽。
典故劉文叔
文叔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本紀(jì)上〉~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fā)。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買,買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zhǔn),日角。性勤于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yǎng)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yè),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鳳中,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yán)光〉~2763~
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沟垡善涔?,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荅,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拱缘脮?,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管囻{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yīng),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
典故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劉邦(漢高祖)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
「高祖為人,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鼓铣?#183;裴骃《史記集解》引文穎曰:「高祖感龍而生,故其顏貌似龍,長頸而高鼻?!?/span>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jì)上》
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fā)。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買,買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zhǔn),日角。
例句
我來不見隆準(zhǔn)人,瀝酒空馀廟中客。
高帝子孫盡隆準(zhǔn),龍種自與常人殊。
典故南陽有近親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劉隆〉~780~
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當(dāng)欲以墾田相方耳?!沟墼唬骸讣慈绱?,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為準(zhǔn)?!沟哿罨①S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于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明年,隆坐徵下獄,其疇輩十馀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
例句
丘墳發(fā)掘當(dāng)官路,何處南陽有近親。
《后漢書》卷十上《皇后紀(jì)·光烈陰皇后紀(jì)》
光烈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初,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dāng)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dāng)?shù)藐廂惾A?!垢荚炅拢旒{后于宛當(dāng)成里,時年十九。及光武為司隸校尉,方西之洛陽,令后歸新野。及鄧奉起兵,后兄識為之將,后隨家屬徙淯陽,止于奉舍。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本紀(jì)上〉~8~
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fù)居前。請助將軍!」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jì)上》
「壬子,起高廟,建社稷于洛陽,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固?#183;李賢注引《漢禮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寢。終則制廟以象朝,后制寢以象寢。光武都洛陽,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于其中?!?/span>
典故仲華遇主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樊曄(字仲華)
《后漢書》卷七十七《范曄傳》
樊曄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與光武少游舊。建武初,徵為侍御史,遷河?xùn)|都尉,引見云臺。初,光武微時,嘗以事拘于新野,曄為市吏,饋餌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賜曄御食,及乘輿服物。因戲之曰:「一笥餌得都尉,何如?」曄頓首辭謝。及至郡,誅討大姓馬適匡等。盜賊清,吏人畏之。數(shù)年,遷楊州牧,教民耕田種樹理家之術(shù)。視事十馀年,坐法左轉(zhuǎn)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