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上林
(1).古宮苑名。 秦 舊苑, 漢 初荒廢,至 漢武帝 時(shí)重新擴(kuò)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戶縣 界。三輔黃圖·苑囿:“ 漢 上林苑 ,即 秦 之舊苑也。漢書云:‘ 武帝 建元 三年,開 上林苑 ,東南至 藍(lán)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長楊 、 五柞 ,北繞 黃山 ,瀕 渭水 而東,周袤三百果?!x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br />(2).古宮苑名。 東漢 光武帝 時(shí)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 漢 魏 洛陽 故城西。 東漢 永平 十五年冬,車騎校獵 上林苑 ,即此。
(3).古宮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蘇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見宋書·孝武帝紀(jì)
(4).泛指帝王的園囿。 宋 岳飛 《從駕游內(nèi)苑應(yīng)制》詩:“勒?qǐng)?bào)游西內(nèi),春光靄上林?!?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何處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煙雨蕭條?!?br />(5).指 司馬相如 的《上林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相如 《上林》,繁類以成艷?!?唐 李白 《大獵賦》:“《上林》云:左 蒼梧 ,右 西極 。”
《國語辭典》:貴人(貴人)  拼音:guì rén
1.顯貴的人?!洞笏涡瓦z事。利集》:「形容枯黑,不復(fù)有貴人形質(zhì)。」
2.占卜者謂命中應(yīng)有的扶助人。
3.東漢光武帝所設(shè)置的女官。位次皇后,歷代多沿用其名。見《后漢書。卷一○。皇后紀(jì)。序》。
《國語辭典》:光武  拼音:guāng wǔ
帝號(hào)。指漢朝光武帝劉秀。參見「劉秀」條。
《國語辭典》:東漢(東漢)  拼音:dōng hàn
朝代名。(西元25~220)光武帝至獻(xiàn)帝都于洛陽,因洛陽在西漢首都長安的東邊,故稱為「東漢」。又因建于劉邦所建的西漢之后,并承續(xù)其國脈,故也稱為「后漢」。
《漢語大詞典》:子陵
嚴(yán)光 的字。 東漢 馀姚 人。曾與 漢 光武帝 劉秀 同游學(xué), 劉秀 即位后,改名隱居,后被召至京師 洛陽 ,授諫議大夫,不受而退隱于 富春山 。 唐 劉長卿 《泛曲阿后湖簡同游諸公》詩:“且習(xí) 子陵 隱,能忘生事憂?!?唐 溫庭筠 《渭上題》詩:“ 呂公 榮達(dá) 子陵 歸,萬古煙波繞釣磯。” 宋 范仲淹 《過方處士舊隱》詩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廬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釣臺(tái)在?!?明 王世貞 《鳴鳳記·獻(xiàn)首祭告》:“早知道禍機(jī)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 子陵 、 靖節(jié) 也來追?!?/div>
《國語辭典》:南都  拼音:nán dū
1.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縣。為東漢光武帝生長之地,因位于洛陽之南,故稱為「南都」。唐。李白南都行〉:「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guān)。」
2.明代稱南京為「南都」。清。顧炎武贈(zèng)于副將元?jiǎng)?/a>〉詩:「乍領(lǐng)射聲兵,南都已淪傾?!?/div>
《國語辭典》:二祖  拼音:èr zǔ
1.漢高祖、世祖。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卷八。前趙錄八。劉宣傳》:「每讀漢書至蕭何、鄧禹傳,未嘗不反覆詠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令兩公獨(dú)擅美于前矣。』」
2.晉太祖、世祖?!段倪x。陸機(jī)。答賈長淵詩》:「惟公太宰,光翼二祖,誕育洪胄,纂戎于魯?!?br />3.稱曾祖父與祖父。《文選。曹植。王仲宣誄》:「自君二祖,為光為龍?!?br />4.稱宗派的第二代領(lǐng)袖?!毒暗聜鳠翡洝>砣?。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北齊天保初,聞二祖盛化,乃致書通好?!?/div>
《漢語大詞典》:文光
(1).錯(cuò)雜的波光。 唐 李賀 《竹》詩:“入水文光動(dòng),抽空緑影春。”
(2).絢爛的文采。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李翰林》曲:“五花馬三春帝鄉(xiāng),千金裘萬丈文光?!?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 赤嵌 城高海色黃,乍銷兵氣變文光?!?br />(3). 西漢 文帝 和 東漢 光武帝 的合稱。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鑒 武 穆 ,憲 文 光 ?!?李周翰 注:“ 文帝 、 光武 為憲法也。”
《國語辭典》:茂才  拼音:mào cái
1.美材之人。
2.秀才?!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今刺史、守相不明真?zhèn)危拧⑿⒘畾q以百數(shù),既非能顯,而當(dāng)授之政事,甚無謂也?!?/div>
《漢語大詞典》:宣光
(1). 周宣王 和 東漢 光武帝 的合稱。二人皆舊時(shí)所稱中興之主。 唐 杜甫 《北征》詩:“不聞 夏 殷 衰,中自誅 褒 妲 。 周 漢 獲再興, 宣 光 果明哲。” 仇兆鰲 注:“ 周宣 、 漢光 皆中興主。” 元 李士瞻 《始予發(fā)京師時(shí)已聞河南平章公克服濟(jì)南》詩:“調(diào)度敢煩廊廟計(jì),疇咨仍藉相臣功。 宣 光 接武揚(yáng)先烈, 方 虎 聯(lián)勛振古風(fēng)?!?br />(2). 西晉 洛陽 宮殿名。藝文類聚卷六二引《洛陽宮殿簿》:“ 明光 、 徽音 …… 宣光 、 嘉福 、 百福 、 芙蓉 、 九華 。”原注:“并殿名?!?br />(3).借指京都的宮殿。 宋 蘇軾 《和三舍人省上》詩:“明朝冠蓋蔚相望,共扈翠輦朝 宣光 ?!眳㈤?李潔萍 《中國古代都城概況·西晉都城》附圖。
《漢語大詞典》:世廟(世廟)
(1).世祖廟,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之廟。文選·班固〈東都賦〉:“揚(yáng)世廟,正雅樂?!?李善 注引《續(xù)漢書》:“ 明帝 為 光武 起廟,號(hào)世祖廟?!?br />(2). 明 嘉靖帝 為其父 興獻(xiàn)王 朱祐杬 所立之廟。明史·睿宗興獻(xiàn)皇帝傳:“明年修《獻(xiàn)皇帝實(shí)録》,建世廟於太廟左?!?br />(3).指 明世宗 朱厚熜 。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海忠介 惟有一袍一僕之風(fēng),始能建言 世廟 ?!?/div>
《國語辭典》:借寇恂  拼音:jiè kòu xún
漢代寇恂治理潁川有政績,離任后隨光武帝再至潁川,百姓請(qǐng)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見《東觀漢記。卷九??茆鳌?。后用以表示挽留有政績的地方官繼續(xù)留任。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湘西不得歸關(guān)羽,河內(nèi)猶宜借寇恂?!?/div>
《漢語大詞典》:原陵
(1).平原與丘陵。漢書·食貨志上:“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有賦有稅?!?br />(2).陵名。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之陵。后漢書·顯宗孝明帝紀(jì):“﹝ 中元 二年﹞三月丁卯,葬 光武皇帝 於 原陵 ?!?李賢 注引《帝王紀(jì)》:“ 原陵 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 臨平亭 東南,去 洛陽 十五里?!?晉 張載 《七哀詩》之一:“借問誰家墳,皆云 漢 世主。 恭文 遙相望, 原陵 鬱膴膴?!?/div>
《漢語大詞典》:寇鄧(寇鄧)
東漢 寇恂 、 鄧禹 的并稱。二人皆 光武 中興名將。 漢 永平 中 顯宗 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 寇 鄧 等二十八將于 南宮 云臺(tái) 。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三:“吾慕 寇 鄧 勛,濟(jì)時(shí)信良哉?!?/div>
《漢語大詞典》:強(qiáng)項(xiàng)令(強(qiáng)項(xiàng)令)
指 東漢 光武帝 時(shí) 洛陽 令 董宣 。 董宣 為 洛陽 令時(shí), 湖陽公主 蒼頭殺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為驂乘。 董宣 候之于途,駐車扣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訴于帝,帝大怒,召 宣 欲箠殺之。 宣 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即以頭擊柱,帝令小黃門止之,使叩頭謝主。 宣 不從。強(qiáng)使頓之, 宣 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因敕強(qiáng)項(xiàng)令出。事見后漢書·酷吏傳。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 光武 能申於 莽 而屈於強(qiáng)項(xiàng)令?!?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一員官:“夫人即偕公子命駕歸,矢曰:‘渠即死於是,吾亦不復(fù)來矣!’踰年,公卒。此不可謂非今之強(qiáng)項(xiàng)令也?!?/div>
分類:光武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