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0,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骨肉親
脊令
天屬
杕杜
伯叔
天親
三珠樹
腰鼓
天合
程朱
五王
結(jié)盟
長兄
仲叔
諸婦
《漢語大詞典》:骨肉親(骨肉親)
指血統(tǒng)關(guān)系親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戲贈(zèng)閿鄉(xiāng)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宮當(dāng)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明 劉基 《丙申二月別紹興諸公》詩:“豈無骨肉親?太半生死隔?!?/div>
《漢語大詞典》:脊令
亦作“ 脊鴒 ”。 即鹡鸰。水鳥名。《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毛 傳:“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搖,不能自舍耳。” 鄭玄 箋:“雝渠,三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焙笠蛞杂餍值苡褠郏彪y相顧。 宋 黃庭堅(jiān) 《和答元明黔南贈(zèng)別》:“急雪脊令相并影,驚風(fēng)鴻鴈不成行。” 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脊令飛鳴聲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眳⒁姟?鶺鴒 ”。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動(dòng)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頭黑,前額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長。因其鳴則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稱為「雪姑」。筑巢于水濱石隙間,以昆蟲為食。也稱為「嘆脊令」、「連錢」。
《國語辭典》:天屬(天屬)  拼音:tiān shǔ
1.自然關(guān)系所結(jié)合的親屬。指直系血親而言。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huì)期?!骨?。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一?;蔽麟s志一》:「兄弟天屬,已不可言報(bào)施,況君臣父子夫婦,義屬三綱哉?」
2.天性相連。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br />3.天子的親屬。即皇族?!稌x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中山雖為皇太后所養(yǎng),非陛下天屬,不可以親義期也。」唐。杜甫行次昭陵〉詩:「天屬尊堯典,神功協(xié)禹謨?!?/div>
《國語辭典》:杕杜  拼音:dì dù
《詩經(jīng)。唐風(fēng)》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杕杜,刺時(shí)也。」或以為此無兄弟者,自傷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詞。首章二句為:「有杕之杜,其葉湑湑?!?/div>
《國語辭典》:伯叔  拼音:bó shú
1.兄弟長幼的次序。
2.稱謂:(1)用以稱父親的兄弟。(2)用以稱丈夫的兄弟。《俚言解。卷二。伯叔》:「婦稱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稱伯公、叔公,或稱伯伯,皆俗呼也。」
《漢語大詞典》:天親(天親)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隋書·楊慶傳:“ 婁敬 之與 漢高 ,殊非血胤; 呂布 之於 董卓 ,良異天親?!?span id="rhxxuhv"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也只互相喫那異姓,后來骨肉天親即父子兄弟、夫婦親戚,得空殺了就喫。”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那 項(xiàng)王 是個(gè)殺人不眨眼的魔君, 漢王 豈不深知?豈有以父子天親這等賭氣斗智的?”
(2).人名。即 世親 。古 印度 佛教哲學(xué)家,大乘佛教瑜伽宗開創(chuàng)者 無著 之弟。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詩:“ 無著 、 天親 弟與兄, 嵩邱 蘭若一峯晴?!?/div>
《國語辭典》:三珠樹(三珠樹)  拼音:sān zhū shù
1.神話傳說中的珍木。樹形如柏,葉皆為珠。見《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詩一三首之七:「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br />2.唐代王劾、王勃、王勔三兄弟皆有才名,杜易合稱其為「三珠樹」。見《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上。王勃傳》。后用為對別人兄弟的美稱。宋。樓鑰 王提刑正功挽詞:「伯仲三珠樹,優(yōu)為一世才?!?/div>
《國語辭典》:腰鼓  拼音:yāo gǔ
1.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來用于胡樂,廣首細(xì)腰,掛在腰間,用兩手拍擊?,F(xiàn)在使用的腰鼓,則兩端小而中腰較粗,奏時(shí)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zhí)鼓槌交替擊奏。
2.一種舞蹈。腰間掛腰鼓,邊跳舞邊打擊。最先盛行于陜北。
《漢語大詞典》:腰鼓兄弟
古代腰鼓兩頭大而腰細(xì)小,故以“腰鼓兄弟”喻在兄弟行中成就相形見絀。南齊書·沈沖傳:“ 沖 與兄 淡 淵 名譽(yù)有優(yōu)劣,世號為‘腰鼓兄弟’?!?/div>
《漢語大詞典》:天合
(1).指父子兄弟等血親關(guān)系。 宋 蘇軾 《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之二:“恨子非天合,猶能使我思。”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義絕合離:“獨(dú)謂父子天合,夫婦人合?!?br />(2).猶言天作之合。 清 蔣士銓 《第二碑·尋詩》:“ 阮生 心折已久,識面無由,今得相逢,莫非天合?!?/div>
《國語辭典》:程朱  拼音:chéng zhū
宋儒程頤及朱熹,合稱為「程朱」。其學(xué)皆以主敬存誠為主,世稱程朱之學(xué)。
《漢語大詞典》:程朱學(xué)派(程朱學(xué)派)
宋 代理學(xué)的主要派別。首創(chuàng)者為 北宋 程顥 、 程頤 ,集大成者為 南宋 朱熹 。他們提倡性理,認(rèn)為理為宇宙之本原,人性為理的體現(xiàn)。主張為學(xué)之道在“窮天理,去人欲”,其方法為“居敬窮理”,既作“敬”的修養(yǎng)功夫,又窮天下萬物之理以致知。因?yàn)樗麄兊膶W(xué)說基本一致,后人稱之為 程 朱 學(xué)派,也稱 程 朱 理學(xué)。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大力提倡,該學(xué)派曾長期保持思想上的統(tǒng)治地位。
《漢語大詞典》:五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讓皇帝 憲 、 惠莊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業(yè)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迭封侯?!?明 高啟 《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閑一夜涼?!?span id="7w6jy3i" class="book">《醒世恒言·三孝亷讓產(chǎn)立高名》:“﹝ 明皇 ﹞有五個(gè)兄弟,皆封王爵,時(shí)號五王?!眳⒁姟?五王帳 ”。
(2).指 唐 代 張柬之 、 敬暉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彥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張柬之 等五人發(fā)動(dòng)政變,重立 中宗 為帝,復(fù)國號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顏真卿 《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jì)。
(3).復(fù)姓。《通志·氏族四》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齊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為氏?!?/div>
《漢語大詞典》:五王帳(五王帳)
相傳 唐玄宗 友愛甚篤,嘗于殿中,置一大帳與五兄弟同寢。事見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 明皇 友愛甚篤,……時(shí)時(shí)召五王登樓歡宴。又製成大幔,號為‘五王帳’;帳中長枕大被, 明皇 和五王時(shí)常同寢其中。”
《國語辭典》:結(jié)盟(結(jié)盟)  拼音:jié méng
締結(jié)盟約。《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朱溫?cái)∽?,遣奉使王處存結(jié)盟,引兵就渭北田地里屯駐?!?/div>
《國語辭典》:長兄(長兄)  拼音:zhǎng xiōng
1.大哥。《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br />2.敬稱同輩中年齡較大的人?!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改惚娢徊恢牢覀儗W(xué)校規(guī)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只是今日不同,還是周長兄請上?!?/div>
《漢語大詞典》:仲叔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br />(2).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陳確 《祭祝子開美文》:“細(xì)書格言,精楷端淑,并師手札,匯藏一櫝,不遺諸子,不授仲叔。”
(3).猶伯仲。評論人的才能時(shí),比喻不相上下。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法正傳評:“儗之 魏 臣, 統(tǒng) 其 荀彧 之仲叔, 正 其 程 、 郭 之儔儷邪?”
(4).復(fù)姓。 春秋 衛(wèi) 有 仲叔于奚 。見左傳·成公二年
《漢語大詞典》:諸婦(諸婦)
兄弟之妻的統(tǒng)稱。《禮記·昏義》“和於室人” 漢 鄭玄 注:“室人,謂女妐、女叔、諸婦也?!?孔穎達(dá) 疏:“諸婦,謂娣姒之屬?!?span id="nt7q1lq" class="book">《后漢書·獨(dú)行傳·繆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cái)業(yè)。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又?jǐn)?shù)有鬭爭之言。”
分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