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0,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隔山
私家
仲氏
三茅
同胞
機(jī)云
棣華
三珠
從父
二龍
雙珠
荊花
八龍
昆仲
在原
《國(guó)語辭典》:隔山  拼音:gé shān
同父異母所生的兄弟姊妹。如:「他倆是隔山兄弟?!?/div>
《國(guó)語辭典》:私家  拼音:sī jiā
1.大夫以下之家?!抖Y記。禮運(yùn)》:「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禮也。」唐??追f達(dá)。正義:「大夫以下稱家?!?br />2.家?!杜f唐書。卷一二三。李巽傳》:「雖在私家,亦置案牘簿書,勾檢如公署焉?!?br />3.私人、平民。相對(duì)于公家、官吏等而言。
《漢語大詞典》:仲氏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鄭玄 箋:“伯仲,喻兄弟也?!?高亨 注:“仲氏,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詩·邶風(fēng)·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淵?!?高亨 注:“仲氏,古代長(zhǎng)子長(zhǎng)女稱伯稱孟,中子中女稱仲,幼子幼女稱叔稱季?!币徽f指 春秋 衛(wèi) 戴嬀 。參閱詩經(jīng)毛傳。
(3). 漢 末 袁術(shù) 占有 長(zhǎng)江 淮河 下游地區(qū),自稱為帝,號(hào) 仲氏 。又稱 仲家 。三國(guó)志·魏志·袁術(shù)傳“用 河內(nèi) 張烱 之符命,遂僭號(hào)” 裴松之 注引 三國(guó) 魏 魚豢 《典略》:“ 術(shù) 以 袁 姓出 陳 , 陳 , 舜 之后,以土承火,得應(yīng)運(yùn)之次。又見讖文云:‘代 漢 者,當(dāng)涂高也?!砸悦之?dāng)之,乃建號(hào)稱 仲氏 ?!?br />(4).指 漢 末 仲長(zhǎng)統(tǒng)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嗚呼! 尚生 不存, 仲氏 既往,山阿寂寥,千載誰賞?” 李善 注引后漢書:“ 仲長(zhǎng)統(tǒng) ,字 公理 , 山陽 人也。性俶儻,默語無常,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div>
《國(guó)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長(zhǎng)有三棱的菁茅,為古代的瑞草?!稌x書。卷一九。禮志上》:「其吉禮也,則三茅不剪,日觀停瑄?!?/div>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間產(chǎn)的一種茅草。莖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劉義恭傳:“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頭 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悅?!?宋 劉敞 《三脊茅記》:“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間則皆 楚 越 國(guó)也,有王者則后服,無王者則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職來貢?!?/div>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jù)傳為 漢景帝 時(shí) 咸陽 人,先后隱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簡(jiǎn)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別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咸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diǎn)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后人以煅粉點(diǎn)銅者,名其法曰丹陽?!?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div>
《國(guó)語辭典》:同胞  拼音:tóng bāo
1.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宋。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埂都t樓夢(mèng)》第五八回:「寶琴前直以『妹妹』呼之,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
2.同國(guó)的人。如:「本國(guó)同胞皆應(yīng)秉持民胞物與之精神,并懷抱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之情懷,以建立祥和博愛之社會(huì)?!?/div>
《漢語大詞典》:機(jī)云(機(jī)雲(yún))
晉 陸機(jī) 、 陸云 兩兄弟的并稱。亦借稱兩位杰出的兄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shí)序:“ 岳湛 曜聯(lián)璧之華, 機(jī) 云 標(biāo)二俊之采。” 唐 杜牧 《懷鐘陵舊游》詩之一:“ 陸 公餘德 機(jī)云 在,如我酬恩合執(zhí)鞭。” 清 吳偉業(yè) 《九峰草堂歌》:“勛業(yè)將衰文字興,江山秀弱 機(jī) 云 出。” 郁達(dá)夫 《寄曼兄》詩:“誰從亂世識(shí) 機(jī) 云 ,兄弟飄零幾處分?!?/div>
《國(guó)語辭典》:棣華(棣華)  拼音:dì huā
1.比喻兄弟和睦相親,一若常棣繁茂,花朵艷麗。語本《詩經(jīng)。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br />2.比喻兄弟?!稌x書。卷五五。張載傳。史臣曰》:「載協(xié)飛芳,棣華增映。」
分類:兄弟
《漢語大詞典》:三珠
(1).“三珠樹”的略語。 晉 庾闡 《揚(yáng)都賦》:“林蔚八桂之叢,色燿三珠之華。” 宋 程俱 《古釣臺(tái)歌》:“投竿百犗何足道,直拂三珠掛瑤草?!?br />(2).比喻杰出的三兄弟。 北周 庾信 《傷心賦》:“三虎二龍,三珠兩鳳,并有山澤之靈,各入熊羆之夢(mèng)。” 宋 劉克莊 《鵲橋仙·林侍郎生日》詞:“掌中原自有三珠,更檢校諸孫夜讀。”
(3).“三珠符”的略語。 元 薩都剌 《送管十班監(jiān)憲除廣西宣慰使》詩:“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蠻?!?/div>
《國(guó)語辭典》:從父(從父)  拼音:zòng fù
稱謂。伯父、叔父的通稱。《儀禮。喪服禮》:「從父昆弟。」唐。沈既濟(jì)《任氏傳》:「其從父妹婿曰鄭六,不記其名。早習(xí)武藝,亦好酒色?!?/div>
《漢語大詞典》:二龍(二龍)
譽(yù)稱同時(shí)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1)指 后漢 許劭 、 許虔 兄弟。后漢書·許劭傳:“兄 虔 亦知名, 汝南 人稱 平輿 淵有二龍焉?!?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 謝子微 見 許子將 兄弟,曰:‘ 平輿 之淵,有二龍焉?!?唐 楊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荊枝擢秀,棣蕚生光,何止 平輿 之二龍,是為 賈 家之三虎?!?2)指 三國(guó) 吳 劉岱 、 劉繇 兄弟。三國(guó)志·吳志·劉繇傳:“若明使君用 公山 ( 劉岱 )於前,擢 正禮 ( 劉繇 )於后,所謂御二龍於長(zhǎng)涂,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3)指 南朝 梁 謝覽 、 謝舉 兄弟。南史·謝舉傳:“﹝ 舉 ﹞與兄 覽 俱預(yù)元會(huì)。 江淹 一見并相欽挹,曰:‘所謂“馭二龍於長(zhǎng)涂”者也?!?4)指 南朝 梁 劉孝義 、 劉孝勝 兄弟。 南朝 梁 簡(jiǎn)文帝 《餞臨海太守劉孝儀蜀郡太守劉孝勝》詩曰:“兩 杜 昔夾河,二龍今出守。”(5)指 南朝 齊 柳惔 、 柳悅 兄弟。南史·柳惔傳:“﹝ 惔 ﹞少與長(zhǎng)兄 悅 齊名, 王儉 謂人曰:‘ 柳氏 二龍,可謂一日千里。’”(6)指 唐 烏承恩 、 烏承玼 兄弟。新唐書·烏承玼傳:“﹝ 承玼 ﹞與族兄 承恩 皆為 平廬 先鋒,沉勇而決,號(hào)‘轅門二龍’。”
《漢語大詞典》:雙珠(雙珠)
一對(duì)珍珠。比喻以風(fēng)姿或才華見稱的兄弟二人。 漢 孔融 《與韋休甫書》之二:“前日 元將 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 仲將 又來,懿性真實(shí),文敏篤誠(chéng),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唐 張說 《贈(zèng)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之一:“貴門傳萬石,餘慶在雙珠。” 金 雷淵 《劉御史云卿挽詞》詩之一:“傳家賴有雙珠在,不爾如何慰士林。” 清 王晫 今世說·賞譽(yù):“ 吳門 之有 永叔 兄弟,猶 建安 之有二 丁 , 平原 之有二 陸 ,時(shí)人號(hào)稱雙珠?!?/div>
《漢語大詞典》:荊花
(1).即紫荊花。觀賞植物,春天開花,花紫紅色,布滿全枝,連成一片,爛漫如朝霞。 唐 白居易 《晚春重到集賢院》詩:“滿砌荊花鋪?zhàn)咸?,隔墻榆莢撒青錢?!?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幸荊花春風(fēng)正暖,知甚時(shí)騰翥,笙簧圣治,徜徉天館。”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前蜀 貫休 《杜侯行》:“雁影參差入瑞煙,荊花爛熳開仙圃。我聞 大中 咸通 真令主,相惟大 杜 兼小 杜 ?!?宋 劉克莊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詩:“伯兄廼 漢 司徒掾,季子亦 唐 行秘書。只愿荊花常爛熳,莫令瓜蔓稍稀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mèng)》:“ 坡 ( 蘇軾 )對(duì) 潁 ( 蘇轍 )介:‘分離累歲,多縈棣萼之懷;相聚一堂,實(shí)切荊花之喜?!眳⒁姟?荊枝 ”。
《漢語大詞典》:荊枝
南朝 梁 吳均 續(xù)齊諧記·紫荊樹:“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議分財(cái),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 真 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fù)解樹。樹應(yīng)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cái)寶,遂為孝門。”后因以“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 唐 楊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國(guó)卬 , 穀州 刺史;弟 國(guó)稀 , 仁州 刺史:荊枝擢秀,棣萼生光?!?唐 黃滔 《送人往蘇州覲其兄》詩:“到日荊枝應(yīng)便茂,別時(shí)珠淚不須流?!?/div>
《國(guó)語辭典》:八龍(八龍)  拼音:bā lóng
1.神話傳說中的八匹馬。《楚辭。屈原。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jié)h。王逸。注:「言己乘八龍神智之獸。」
2.東漢荀淑有子八人,皆享才名,號(hào)稱為「八龍」?!逗鬂h書。卷六二。荀淑傳》:「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并有名稱,時(shí)人謂〔之〕八龍?!购笏煊靡苑Q譽(yù)人家兄弟有才望。唐。沈佺期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家傳七豹貴,人擅八龍奇?!?/div>
《國(guó)語辭典》:昆仲  拼音:kūn zhòng
兄弟?!度龂?guó)演義》第八一回:「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dāng)同心協(xié)力,共報(bào)父仇;奈何自相爭(zhēng)競(jìng),失其大義?!?/div>
分類:兄弟
《漢語大詞典》:在原
《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焙笠蛞浴霸谠敝感值?。北齊書·元坦傳:“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義?”《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七年》:“ 太宗 保字螟蛉,剿拉同氣,既迷在原之天屬,未識(shí)父子之自然?!?宋 洪邁 容齋五筆·〈漢書〉多敘谷永:“予亡弟 景何 ……嘗見 梁弘夫 誦漢書,即云:‘唯 谷永 一人,無處不有?!?弘夫 驗(yàn)之於史,乃服其説。今五十餘年矣,漫摭 永 諸所論建,以渫予在原之思?!?/div>
分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