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煙花債(煙花債)
猶言風(fēng)流債。指男女私情產(chǎn)生的糾葛。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未能了得煙花債,空坐蒲團(tuán)二十年?!?/div>
《國語辭典》:逃債臺(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因周赧王曾避債于此,故稱為「逃債臺」?!短接[。卷一七七。居處部五。臺》引《帝王世紀(jì)》:「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挂卜Q為「謻臺」。
《漢語大詞典》:逃責(zé)(逃責(zé))
逃避罪責(zé)。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議,於何逃責(z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王聞?wù)鹋?,欲置?yán)刑。弟曰:‘不敢逃責(zé),愿開金函?!?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三月“宗維不許”自注引 宋 王若沖 《北狩行錄》:“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責(zé)?!?br />逃避債務(wù)。陳書·高祖紀(jì)上:“卻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zé),容身之地?zé)o所?!?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又自古王室雖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責(zé),尚曰 周王 ;君未繫頸,且云 秦國 ?!?章炳麟 《訄書·客帝匡謬》:“及夫陵夷積弱,處逃責(zé)之臺,被竊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敵國,而猶巋然自謂尊於玄圣之裔,豈不忸哉!”
《漢語大詞典》:背債(背債)
欠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六回:“外面看著雖似闊綽,其實他穿的戴的,十個有九個是租來的,而且沒有一個不背債。” 茅盾 《故鄉(xiāng)雜記》三:“怎么你就只夠吃到立夏邊呢?而且你又新背了幾十塊錢債?”
分類:欠債
《漢語大詞典》:質(zhì)債(質(zhì)債)
抵債。《唐律疏議·雜律·良人為奴婢質(zhì)債》:“諸妄以良人為奴婢,用質(zhì)債者,各減自相賣買三等?!?/div>
分類:抵債
《韻府拾遺 卦韻》:眾債(眾債)
齊書郁林王紀(jì):凡逋三調(diào)及眾債。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悉同蠲除。
《高級漢語詞典》:傭債
受雇于人,從事勞役以取酬勞
《漢語大詞典》:遺債(遺債)
積欠;前人遺留的債務(wù)。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其寡者或貧無立錐,復(fù)多遺債?!?/div>
《國語辭典》:債權(quán)(債權(quán))  拼音:zhài quán
對于特定的人,依法要求其以金錢或勞力償還債務(wù)之權(quán)利。
《漢語大詞典》:冤孽債(冤孽債)
謂風(fēng)流罪過。 清 洪升 《長生殿·冥追》:“翠紅鄉(xiāng)歡娛事過,粉香叢冤孽債多,一霎做雷光石火?!贝▌?span id="jc2z0rn" class="book">《柳蔭記》第七場:“前生欠的冤孽債,實實難舍 祝英臺 。”
分類:七場
《國語辭典》:逼債(逼債)  拼音:bī zhài
逼迫他人還債。如:「自從父親生意失敗后,家里就天天有人上門逼債!」《清史稿。卷四七九。循吏列傳四。孫葆田列傳》:「調(diào)合肥,大學(xué)士李鴻章弟子之傔人橫于鄉(xiāng),以逼債毆人死。葆田檢驗尸傷,觀者數(shù)萬人,恐縣令為豪強迫脅驗不實。」
《國語辭典》:躲債(躲債)  拼音:duǒ zhài
欠債不還,避開債主?!都t樓夢》第五○回:「那姑子必是來送年疏,或要年例香例銀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一定是躲債來了?!?/div>
《漢語大詞典》:告?zhèn)ǜ鎮(zhèn)?/div>
猶借債。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十章:“他把和告?zhèn)娜苏勗?,?dāng)做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
分類:借債
《國語辭典》:膿血債(膿血債)  拼音:nóng xiě zhài
形容受烤打或杖責(zé)之苦。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四折:「挨了些膿血債,受徹了牢獄災(zāi)?!乖o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你后來要還我這膿血債,倚仗著你那有官有勢,忒欺負(fù)我無依無挨?!?/div>
《漢語大詞典》:解債(解債)
還債。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十反·太尉掾汝南范滂》:“父字 叔矩 ,遭母憂,既葬之后,饘粥不贍……因?qū)⑷丝挽?九江 ,田種蓄牧,多所收獲,以解債,負(fù)土成冢,立祀。”
分類:還債
《國語辭典》:賴債(賴債)  拼音:lài zhài
欠債卻不承認(rèn)或延宕不還。如:「本以為老林老實可靠,卻沒想到他竟然賴債不還?!挂沧鳌纲噹ぁ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