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周王避債臺
  
債筑臺
 
周赧筑臺
 
臺高極天

相關(guān)人物
周赧王


《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39~
分為二周,有逃責(zé)之臺,被竊鈇之言。唐·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負責(zé),無以歸之,主迫責(zé)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
《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七〈居處部五·臺上〉~993~2~
《帝王世紀(jì)》曰:「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span>

簡釋

債筑臺:喻欠債極多。清黃遵憲《和議成志感》:“失民更為叢驅(qū)爵,畢世難償債筑臺?!?/p>

典故 
風(fēng)光流轉(zhuǎn)
 
人生七十稀
 
七十古來稀
 
典春衫
 
解衣貰酒
 
杜陵酒債
 
流轉(zhuǎn)為風(fēng)光
   
相關(guān)人物
杜甫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五〈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景福喊顺咴粚ぁ1秾ぴ怀??!啃刑幱?,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穿花蛺蝶深深舞】,點水蜻蜓款款飛【點水蜻蜓緩緩飛】。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
《漢語大詞典》:詩債(詩債)
謂他人索詩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負債。 唐 白居易 《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顧我酒狂久,負君詩債多。”自注:“ 沈 前后惠詩十餘首,春來多醉,竟未詶答,今故云爾?!?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因此上難下筆,險做了賴詩債?!?梁啟超 《楚卿至自上海小集旋別賦贈》:“且乘健會酬詩債,頗惜多情誤佛緣。”
《漢語大詞典》:酒債(酒債)
因賒飲所負的債。 漢 孔融 《失題》詩:“歸家酒債多,門客粲幾行。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清 趙翼 《郡城菊事甚盛》詩:“間日必一集,一集必竟日;那顧酒債增,但恐花事畢?!?/div>
《國語辭典》:私債(私債)  拼音:sī zhài
個人所負的債。唐。皮日休《正樂府。橡媼嘆》:「農(nóng)時作私債,農(nóng)畢歸官倉?!顾?。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一:「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div>
分類:私人
《漢語大詞典》:債負(債負)
(1).指借債或放債。 唐 韓愈 《應(yīng)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原其本末,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債負,遂相典貼,漸以成風(fēng)。” 宋 蘇軾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軍營房狀》:“蓋是將校不法,乞取斂掠,坐放債負,身既不正,難以戢下?!?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債負》:“債負必以券約為憑?!?br />(2).指所欠的債。儒林外史第九回:“他不過是欠債,并非犯法。如今只消到城里問明底細,替他把這幾兩債負弄清了就是?!?/div>
分類:借債放債
《國語辭典》:避債(避債)  拼音:bì zhài
躲避債務(wù)。如:「他為了避債而到處藏匿?!挂沧鳌柑觽?。
分類:避債
《國語辭典》:宿債(宿債)  拼音:sù zhài
1.積欠未還的債務(wù)?!稌x書。卷八。穆帝紀(jì)》:「八月丁未,立皇后何氏,大赦,賜孝悌鰥寡米,人五斛,逋租宿債皆勿收,大酺三日?!?br />2.佛教上指前世所負的業(yè)債。宋。黃公度謝傅參議惠筍用山谷韻〉:「前身渭川侯,千畝償宿債。」《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只因我前生欠宿債,今世轉(zhuǎn)來還。」
分類:佛教前世
《漢語大詞典》:債帥(債帥)
唐 大歷 以后,政治腐敗,凡命一帥,必廣輸重賂。禁軍將校欲為帥者,若家財不足,則向富戶借貸;升官之后,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償還。因被稱為債帥。及 韋處厚 、 裴度 為相,此風(fēng)稍斂。舊唐書·高瑀傳:“及 瑀 之拜,以內(nèi)外公議,搢紳相慶曰:‘ 韋公 作相,債帥鮮矣!’”后遂用以稱借行重賄而取將帥之高位者。明史·鄒維璉傳:“ 維璉 素清嚴(yán),請寄皆絶。因極論債帥之弊,譏切中官、大臣。” 清 蔣士銓 《桂林霜·完忠》:“笑前朝置相如碁,債帥連營,名將輿尸?!?/div>
《漢語大詞典》:債臺(債臺)
漢書·諸侯王表序“有逃責(zé)之臺”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周赧王 負責(zé),無以歸之,主迫責(zé)急,乃逃於此臺,后人因以名之?!焙笠蛞浴皞_”喻指負債。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文悌佳話》:“如我兩袖清風(fēng),一拳朝露,將何囊金以填債臺?”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三:“破產(chǎn)的‘士的階級’大半生活筑在債臺上,又得保持舊的‘體面’?!?/div>
分類:負債
《國語辭典》:償債(償債)  拼音:cháng zhài
歸還債款。如:「因為丈夫生意失敗,于是她變賣了所有的首飾來幫他償債。」
《漢語大詞典》:冤債(冤債)
謂造孽必有報應(yīng),猶如欠債。《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債,雖授首於藁街,一段癡情,早銷魂於蓬顆!”
《國語辭典》:債主(債主)  拼音:zhài zhǔ
借錢給他人并收取利息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紅樓夢》第五○回:「如今來回老祖宗,債主已去,不用躲著了?!挂卜Q為「債家」。
《國語辭典》:負債(負債)  拼音:fù zhài
1.欠人錢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有那些負債還不起的,他便替人賠償?!?br />2.會計學(xué)上指企業(yè)的既有義務(wù),該義務(wù)系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chǎn)生,且預(yù)期未來清償時將產(chǎn)出經(jīng)濟資源之流出。負債可分為短期的(流動)或長期的(非流動)負債。
《漢語大詞典》:業(yè)債(業(yè)債)
猶孽債,業(yè)障。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之四:“事疑償業(yè)債,形類窘囚拘?!?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想煙花業(yè)債心常恨,莫不是常逢著寡宿孤辰。”
《國語辭典》:債臺高筑(債臺高築)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ú
本指戰(zhàn)國時周赧王負債甚多,因無法償還而逃避債主到謻臺。典出《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引服虔語。后形容欠債甚多。如:「他已是身無分文,債臺高筑,怎么可能再拿出這么多錢來?」
分類:欠債
《漢語大詞典》:債臺(債臺)
漢書·諸侯王表序“有逃責(zé)之臺”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周赧王 負責(zé),無以歸之,主迫責(zé)急,乃逃於此臺,后人因以名之?!焙笠蛞浴皞_”喻指負債。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文悌佳話》:“如我兩袖清風(fēng),一拳朝露,將何囊金以填債臺?”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三:“破產(chǎn)的‘士的階級’大半生活筑在債臺上,又得保持舊的‘體面’?!?/div>
分類:負債
《漢語大詞典》:避債臺(避債臺)
本名 謻臺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債于此,故稱。 明 湯顯祖 《與男開遠》:“我歌《鹿鳴》五十年,求一 避債臺 不得,念之。” 清 錢謙益 《朱府君墓志銘》:“人或謂君:若他日寧有 避債臺 乎?”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史記注:“ 赧王 為諸侯所逼,負責(zé)於民,乃上臺避之,號 避責(zé)臺 ?!眳⒁姟?逃債臺 ”。
《國語辭典》:逃債臺(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因周赧王曾避債于此,故稱為「逃債臺」?!短接[。卷一七七。居處部五。臺》引《帝王世紀(jì)》:「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挂卜Q為「謻臺」。
《漢語大詞典》:典衣
(1).典押衣服。 唐 杜甫 《曲江》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br />(2).指飲酒。 清 曹寅 《讀朱赤霞寄后陶詩漫和》:“衙罷典衣違例禁,病餘丸藥避章糾?!?/div>
《漢語大詞典》:古希
見“ 古稀 ”。
分類:古希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語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怪溉似呤畾q?!段拿餍∈贰返谝换兀骸改肯履昙o(jì)雖已古稀,卻是最能順時達變,所有書院里的學(xué)生,無有一個不佩服他的?!?/div>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歲。 宋 劉克莊 《最高樓·乙卯生日》詞:“幾曾三宿為歸計,更巴一歲是希年?!眳⒁姟?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語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怪溉似呤畾q?!段拿餍∈贰返谝换兀骸改肯履昙o(jì)雖已古稀,卻是最能順時達變,所有書院里的學(xué)生,無有一個不佩服他的?!?/div>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稀年
杜甫 《曲江》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笠蛞浴跋∧辍睘槠呤畾q的代稱。 宋 李昴 《水調(diào)歌頭·壽參政徐意一》詞:“地位到公輔,耆艾過稀年?!眳⒁姟?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語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指人七十歲。《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紀(jì)雖已古稀,卻是最能順時達變,所有書院里的學(xué)生,無有一個不佩服他的?!?/div>
分類: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