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修 → 脩修”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采藥(採藥)  拼音:cǎi yào
采集藥材?!度龂萘x》第二九回:「順帝時曾入山采藥,得神書于陽曲泉水上,號曰太平青領(lǐng)道,凡百馀卷,皆治人疾病方術(shù)?!?/div>
《國語辭典》:道義(道義)  拼音:dào yì
道德和正義。宋。歐陽修 朋黨論:「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div>
《國語辭典》:禪關(guān)(禪關(guān))  拼音:chán guān
佛教用語:(1)禪師啟發(fā)弟子開悟所提的問題,弟子通過這項考驗就是開悟,所以修禪者將之視為迷悟的門關(guān)。《西游記》第八回:「試問:禪關(guān)參求無數(shù),往往到頭虛老?」(2)禪宗道場。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方入于禪關(guān),睹天宮崢嶸,聞鐘聲瑣屑。」《紅樓夢》第八七回:「妙公輕易不出禪關(guān),今日何緣下凡一走?」
《國語辭典》:道家  拼音:dào jiā
1.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順應(yīng)自然,無為而治。后亦指崇尚黃帝、老莊之說者?!稘h書。卷三○。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shù)也?!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噶髯珠T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yī)家,或看經(jīng)、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br />2.煉丹服藥、修道求仙之士。漢。王充《論衡。道虛》:「道家或以導(dǎo)氣養(yǎng)性,度世而不死?!埂赌淆R書。卷五四。高逸列傳。顧歡》:「今道家稱長生不死,名補天曹,大乖老、莊立言本理?!?br />3.指道教。唐。張敬忠 準敕勘復(fù)蜀州青城山常道觀奏:「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使道佛兩所各有區(qū)分者?!埂端问?。卷一七九。食貨志下一》:「既而玉清昭應(yīng)宮災(zāi),遂詔諭中外,不復(fù)繕修。自是道家之奉有節(jié),土木之費省矣?!?/div>
《國語辭典》:樂道(樂道)  拼音:lè dào
1.樂于稱道、喜歡談?wù)撃呈挛?。如:「美妙往事,他至今仍津津樂道。?br />2.悅樂圣賢之道,且以守道為樂。如:「安貧樂道」?!墩撜Z。學(xué)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1.上升至天界。漢。王充《論衡。龍?zhí)摗罚骸甘婪Q黃帝騎龍升天,此言蓋虛?!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赣钟袠O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br />2.稱人死亡。唐。李約 過華清宮詩:「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div>
《國語辭典》:升天(昇天)  拼音:shēng tiān
1.升天。唐。顧況《悲歌》六首之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無橋。」清。洪升《長生殿》第四七出:「唐帝痛念不衰,特令通幽升天入地,各處尋覓芳魂。」
2.道教指得道飛升登天。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七出:「試看佳人才入道,還虧老子早升天?!?br />3.死亡。
《國語辭典》:丹穴  拼音:dān xuè
產(chǎn)丹砂之處。《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而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div>
《漢語大詞典》:緱山(緱山)
即 緱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lián)絡(luò)盡蛙聲?!?明 王錂《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眳⒁姟?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焙笠蛞詾樾薜莱上芍?。 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guān) ,訪道應(yīng)尋 緱氏山 ?!?/div>
《國語辭典》:蟬蛻(蟬蛻)  拼音:chán tuì
1.蟬自蛹狀幼蟲化為成蟲時所脫下的殼,可入藥。也稱為「蟬衣」。
2.比喻解脫、卸除?!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傳》:「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埂度辶滞馐贰返谖逦寤兀骸附褚岩?!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無聊且酌霞觴,喚幾個新知醉一場?!?br />3.比喻人脫去肉體軀殼,得道成仙。指死亡。唐。貫休經(jīng)曠禪師院〉詩:「再來尋師已蟬蛻,薝卜枝枯醴泉竭。」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蛻,實未嘗死。」
《漢語大詞典》:蟬殼(蟬殼)
蟬自幼蟲變?yōu)槌上x時所脫下的殼。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名實:“夫神滅形消,遺聲餘價,亦猶蟬殼虵皮,獸迒鳥跡耳?!?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蚱蟬:“凡用蛻殼,沸湯洗去泥土、翅、足,漿水煮過,曬乾用。”參見“ 蟬蛻 ”。
《漢語大詞典》:靈風(fēng)(靈風(fēng))
(1).謂時勢。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運神道以載德,乘靈風(fēng)而扇威?!?br />(2).春風(fēng),東風(fēng)。 唐 李商隱 《贈白道者》詩:“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fēng)正滿碧桃枝。” 葉蔥奇 疏解:“次句標明時令。” 宋 梅堯臣 《將行賽昭亭寺喜雨》詩:“蕭蕭靈風(fēng)來,蹲蹲祝郎舞,莫言春作遲,但念寒灘阻?!?br />(3).喻教化。 明 吳承恩 《贈學(xué)博鄭東窗先生東歸序》:“自夫子之來 淮 ,康我式我,震我以靈風(fēng),而濡我以甘澤?!?br />(4).陰慘的風(fēng)。《花月痕》第四三回:“滿屋中忽覺靈風(fēng)習(xí)習(xí),窗外一陣陣細雨?!?br />(5).陰靈的節(jié)概。 明 唐順之 《吳江三忠祠》詩:“靈風(fēng)鼠雀避,落日鹿麋過?!?br />(6).修道者或神靈的風(fēng)范。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游十賚文》:“爾期誠玄契,遐想靈風(fēng),至懷所詣,因心則通?!?清 錢謙益 《仙壇倡和詩》之四:“靈風(fēng)肅穆帷中語,憑仗神工斡國工?!?/div>
《漢語大詞典》:鶴背(鶴背)
鶴的脊背。傳說為修道成仙者騎坐處。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二:“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yīng)鶴背吟。” 金 元好問 《步虛詞》之一:“三更月底鸞聲急,萬里風(fēng)頭鶴背高?!?明 王蒙 《題〈鐵網(wǎng)珊瑚圖〉》詩:“卻從鶴背看塵寰,四海如杯 嵩 華 小。”
謂如鶴似的用背負著。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喜甚因吟》之一:“若教身更健,鶴背入 維揚 。”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br />(2).山名。在 山西省 陽城 、 垣曲 兩縣之間。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書·禹貢:“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清 孔廣森 《轉(zhuǎn)連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br />(3).相傳 黃帝 曾訪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先生何處去? 王屋 訪 茅君 ?!?清 宋琬 《祭沉少參岫陽》詩:“言將歸 王屋 ,終老營菟裘?!?/div>
《國語辭典》:道情  拼音:dào qíng
1.道德的情操。南朝宋。謝靈運述祖德〉詩:「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br />2.一種以唱為主的說唱藝術(shù)。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揚出世思想,警醒頑俗。后來也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行至半山,忽見張良漁鼓簡子,口唱道情?!乖?。周密《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后苑小廝兒三十人,打息氣唱道情?!?/div>
《國語辭典》:玉柱  拼音:yù zhù
1.箏瑟等樂器上玉質(zhì)的系弦柱?!段倪x。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
2.對石柱的美稱。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玉柱生芝?!?br />3.中指的別稱。參見「中指」條?!度圃?。卷八七九。酒令。招手令》:「以鉤戟差玉柱之旁,潛虬闊玉柱三分。」
4.額上隆起的筋肉。
5.傳說中,修道者死后鼻腔所流出如柱狀的分泌物。《聊齋志異。卷七。羅祖》:「更數(shù)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div>
《漢語大詞典》:茅君
指傳說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頎 《題盧道士房》詩:“秋砧響落木,共坐 茅君 家?!?元 宋無 《游三茅華陽諸洞》詩之二:“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句曲玉印》:“ 經(jīng)元 素事 茅君 ,每歲必禱 句曲 ?!眳⒁姟?茅山 ”、“ 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