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shí)而有依據(jù)。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yuǎn)於其身?!?漢
蔡邕 :“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應(yīng),咨訪其驗(yàn),信而有徵?!?span id="nt7nz3z" class="book">《
太平廣記》卷二○三引 五代 范質(zhì)
《玉堂閑話·王仁裕》:“其年中春, 晉 帝果幸於 梁汴 , 石渠 金馬 ,移在 雪宮 ,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清
戴名世 《王氏墓表》:“ 亦士 亦為余言其事之始末,蓋信而有徵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