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0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敦信。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為太學(xué)《春秋》博士,改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兆谡腿辏囍袝崛?。七年,擢御史中丞。頗論事,所言皆中時病。宣和初,以龍圖閣待制知福州,改建州。以疾提舉鴻慶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2—1153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吳中。字信伯,號震澤。從程顥、程頤學(xué),為高弟。高宗紹興四年,以薦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參與修《神宗實錄》。以著作佐郎通判常州,為秦檜所抑,數(shù)年不得召,因族子坐法株連奪官。后以左朝奉郎致仕。有《王著作集》。
全宋文·卷三五○七王蘋(一○八二——一一五三),字信伯,號震澤,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徙居蘇州(治今江蘇蘇州)。師事程頤,為其高弟。紹興四年以趙鼎薦對,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兼史館???,遷著作佐郎。乞補外,通判常州,主管臺州崇道觀。以朝奉大夫致仕。紹興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有文集四卷。見章憲《王著作墓志銘》及《國史傳》,《吳郡志》本傳(均載《王著作集》卷五)及《宋元學(xué)案》卷二九,《宋史翼》卷二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泰和人,字彥信?;兆谡烷g進士。歷知零陵、安化縣,當?shù)赝磷寰銡w服,邑境安定,民有“蠻服虎藏”之謠。
全宋詩郭允升,字彥信,泰和(今安徽太和縣西北)人?;兆谡烷g進士。歷知零陵、安化縣,民有“蠻服虎藏”之謠。《楚紀》卷五二、《萬姓統(tǒng)譜》卷一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楊信功,大觀時官承議郎、知深州饒陽縣事。政和間為尚書屯田員外郎,宣和中改吏部員外郎。靖康中知信德府,金人攻城,城陷被執(zhí)。后放還,宋議其失守之罪,貶嶺南。見所作《時氏墓志銘》署銜,及《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九、職官六九之一○,《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6—1143
【介紹】:
宋安州應(yīng)山人,字鵬舉?;兆谡投晟仙後尯?。歷校書郎、起居舍人。高宗建炎初,知饒州,改守濠州,御敵有方,城賴以全,民為繪像立祠。官至寶文閣學(xué)士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坐事奪職,隱居連州龍溪。為人氣正言直,抗金甚力。有文集。
全宋詩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德安(今湖北安陸)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授潁州司理參軍。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假太常少卿為金接伴使,未幾使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四)。使歸,乞斬劉延慶、童貫,出知濠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建康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改知饒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泉州。三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六年,起知廣州,因擅釋杜充子杜嚴,落職。十三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南澗甲子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全宋文·卷三八四九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授潁州司理參軍,移鼎州教授。為徽宗所知,擢至侍從,歷秘書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為大臣所忌,除右文殿修撰、知慶源府,改濠州。靖康二年,除徽猷閣待制。建炎中,歷知江寧府及桂、饒二州。紹興初,知信、泉、廣州,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進寶文閣學(xué)士。平生以和議為非,力主戰(zhàn)守,然時宰主和,指南夫為異論之人,故累起累廢,后落職隱連州。紹興十三年卒,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人物簡介
簡介政和五年(1115)任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政和七年(1117)11月勒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筠州人,字保信?;兆谡烷g進士。宰宜春,倅章貢,居官清白,年八十余卒。
全宋詩雷孚,字保信,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以通直郎知上高縣。歷知萬載(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宜春縣,通判贛州、虔州,官至朝散郎。明嘉靖《贛州府志》卷八、清乾隆《新昌縣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1—1153
【介紹】:
宋和州歷陽人,徙居吳縣,字明叔,號自信居士。徐林弟。年十八入太學(xué)。徽宗宣和六年為國信所提轄官,隨使高麗,撰《奉使高麗圖經(jīng)》?;兆谡賹?,賜同進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書學(xué)。善畫山水人物,尤工篆籀。
全宋詩徐兢(一○九一~一一五三),字明叔,號自信居士,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徙居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年十八入太學(xué),長于歌詩書畫?;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允a補將仕郎,授通州司法參軍。攝知鄭州原武縣,調(diào)濟州士曹參軍,監(jiān)元豐庫。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奉議郎充奉使高麗國信所提轄人船禮物官。還,撰《高麗圖經(jīng)》上之,召對,賜同進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書學(xué),遷刑部員外郎。謫監(jiān)池州永豐監(jiān),授沿江制置司參謀官,主管南京鴻慶宮。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三。事見《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徐蕆序及附錄張孝伯《徐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徐兢(1091~1153) 北宋官員。字明叔,號自信居士。祖籍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縣)人,生于武昌。以父蔭補將仕郎,歷任雍丘(現(xiàn)河南杞縣)、原武(今河南原陽縣原武鎮(zhèn))縣令;因擅長書畫以國信使提轄官隨使高麗,歸來著《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徽宗因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刑部員外郎。其父徐閎中官至朝請大夫、直秘閣,值鄂州水漫城郭,時任州法曹的徐閎中將全家安置在黃鶴樓,當日夜里,徐兢降生于樓內(nèi)(“大水冒城郭,官府悉遷避,秘閣寓居黃鶴樓上,是夜實生公?!保?。
全宋文·卷四○三○徐兢(一○九一——一一五三),字明叔,號自信居士,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徙居吳縣,林弟。政和五年以蔭補官,歷通州司刑,攝事雍丘、原武二縣。宣和中隨使高麗,撰《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四十卷(存),徽宗召對,賜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書學(xué)。遷尚書刑部員外郎,以時相冊免,坐親嫌謫居池州永豐。起為沿江制置司參議,奉祠二十年,累官至朝散大夫。能詩工畫,洞曉音律。紹興二十三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見《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附錄張孝伯《宋故尚書刑部員外郎徐公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從圣,一字從信。徐確子。幼敏悟?;兆诖笥^三年進士。歷官校書郎、史館檢討、著作佐郎。嘗預(yù)修國史,以能稱。
全宋詩徐師仁(一○九一~?),字從圣(《莆陽比事》卷二作從信),莆田(今屬福建)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時年十八。歷泉州司法參軍,秘書省校書郎,國史院檢討,著作佐郎。事見《莆陽文獻列傳》第一三。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徐師仁(一○九一——?),字從圣,號壺山,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時年十八。授泉州司法。改袁州戶曹。召為秘書省校書郎,除國史院檢討官兼次《崇文總目》,再歲遷著作佐郎。累官朝請郎。著有《壺山集》。見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徐確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縉云人,字安世?;兆谡统踔嬷?,以課最加直龍圖閣。尋以資政殿學(xué)士、燕山路安撫使與郭藥師同知燕山府。度告朝廷:“藥師心懷異志,與金人交結(jié),興禍不遠,愿早為之慮?!背⒖制浣粣?,易度知河間府,復(fù)改中山府。后藥師果叛,人服其先識。
全宋詩詹度,字世安,縉云(今屬浙江)人?;兆谡统踔嬷荩w兩浙轉(zhuǎn)運使(以上《縉云文徵》卷一)。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隨童貫克燕京,就權(quán)帥事,與郭藥師同知燕山府。因與郭相惡,改知河間府。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為中山路安撫使,守城有功,除資政殿學(xué)士。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一七、四四。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詹度,字安世,縉云(今浙江縉云)人,文子。政和中知真州,以課最,加直龍圖閣,權(quán)發(fā)遣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充秘閣修撰。宣和中除戶部尚書,嘗為燕山安撫使,奏郭藥師陰懷不軌,請殄滅之。建炎元年以延康殿學(xué)士守中山有勞,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封信國公。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九、選舉三三之三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歙州黟縣人,字仲信?;兆谡投赀M士。高宗建炎初,累遷右正言。扈駕建康,金使有近御舟者,臣忠叱退之。失足墜水中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兆诘谑俗印@鄯庑磐?。靖康之變,從欽宗至金營,金軍北撤時被攜北行,至慶源,亡匿真定境中,遣人向高宗奏請委總大軍,與諸寨鄉(xiāng)兵約日大舉。事為金人所知,急發(fā)兵攻陷諸寨,榛逃亡不知去向。一說后與徽宗同居五國城。
全宋詩趙榛,徽宗第十八子。官慶陽昭化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封信王(《宋史·宗室世系表》)。靖康之變,被金兵截留河北,隱于民間,改姓梁。后由慶源五馬山馬政迎歸,遂起義兵抗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聞趙構(gòu)即帝位于南京,遣馬擴“詣行在(帝王離京都時駐留之地)請稟朝廷之命”,即除河外兵馬都元帥,但由于猜忌,下令河北義兵一人一騎不得渡河以南。后不知所終。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一五、一一六。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四趙榛,徽宗子。初授建雄軍節(jié)度使,封福國公。宣和末,改安達軍節(jié)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平陽郡王。靖康元年,授慶陽、昭化軍節(jié)度使,進封信王。后從徽宗北行,至慶源,亡匿真定境中。馬廣、趙邦杰聚兵保五馬山砦,陰迎榛歸,奉以為主。榛上手書,乞總大軍收復(fù)所失州縣,除河外兵馬都元帥。為朝廷所疑。諸砦為金人所陷,遁亡,不知所在。見《宋史》卷二四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7—1165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長卿?;兆谛腿赀M士。高宗紹興中累除參知政事,拜右相,遷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廬州,朝臣遣家預(yù)避,獨康伯迎眷屬入浙,并奏請高宗親征。虞允文尋大敗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以病請去位。次年金兵復(fù)南犯,再任左相兼樞密使。卒謚文恭,后改謚文正。
全宋詩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弋陽(今屬江西)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授長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為敕令所刪定官,通判衢州。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為樞密院計議官。十三年,遷軍器監(jiān)。出知泉、漢州。二十七年,權(quán)吏部尚書,尋拜參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師,謚文恭,后改謚文正。有《陳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見本集卷七劉珙《陳魯國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遷太學(xué)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紹興中,為戶部、司勛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檜死,除吏部侍郎,兼禮、戶、刑部,遷吏部尚書。二十八年九月,除參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進左仆射。金人敗盟南侵,康伯主戰(zhàn)。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隆興改元,乞退,出判信州,進封福國公,又判紹興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謚文恭,慶元中改謚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傳、《宋史·藝文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8—1162
【介紹】:
宋德順軍人,字信叔。高宗建炎中為隴右都護,為夏人所畏。張浚宣撫陜西,任為涇原經(jīng)略使。紹興初赴京領(lǐng)宿衛(wèi)親軍,接領(lǐng)八字軍。十年,宋金和議成,充東京副留守,率軍至順昌,金完顏宗弼敗盟來攻,遂據(jù)城力戰(zhàn),敗敵精銳十萬人。次年,與張浚、楊沂中會師援淮西,再破敵于柘皋。以遭秦檜、張俊所忌,罷兵權(quán),知荊南府。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南下,召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以老病不能任事,自揚州退守鎮(zhèn)江。次年憂憤而卒。謚武穆。
全宋詩劉锜(一○九八~一一六二),字信叔,德順(今寧夏隆德)人。與岳飛等并稱中興四將。徽宗大觀間補三班借職。高宗建炎初知岷州,改知渭州。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為宣撫司統(tǒng)制。六年,充浙西淮東制置使。九年,除龍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十年,充東京副留守,以順昌戰(zhàn)功拜鼎州觀察使。尋除樞密都承旨。為秦檜所惡,出知荊南府。歷知潭州、荊州。三十一年,除鎮(zhèn)江都統(tǒng)制、京東河?xùn)|招討使。病重召還,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清溪詩集》(《巽齋文集》卷八《清溪劉武忠詩集序》),已佚。事見《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一○,《宋史》卷三六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二○劉锜(一○九八——一一六二),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jié)度使仲武子。高宗即位,以蔭授閤門宣贊舍人,差知岷州,為隴右都護。紹興中扈從赴金陵,帥合肥,戍京口,擢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充東京副留守,節(jié)制軍馬。金兵圍順昌,锜邀擊大敗,破兀術(shù)長勝軍,以功授樞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命為淮北宣撫判官。張俊中傷之,遂罷軍職,知荊南府,徙潭州,加太尉。三十一年金軍六十萬南侵,起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以病乞解兵柄,召還,提舉萬壽觀。次年閏二月卒,時六十五。锜慷慨深毅,有儒將風(fēng)范,著有《清溪詩集》。見歐陽守道《巽齋文集》卷八,《南宋書》卷一七,《宋史》卷三六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三一,《楚紀》卷五一,《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