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鄧保信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七
鄧保信,景祐中為禮賓副使、東頭供奉官,受詔與李照等改定鐘律。寶元初轉(zhuǎn)洛苑副使,慶歷二年轉(zhuǎn)內(nèi)藏庫使。皇祐五年為內(nèi)侍押班、左騏驥使,后拜內(nèi)侍都知,嘉祐三年八月落都知。見《宋會要輯稿》樂二之二九,《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六、一二二、一三六、一七五、一九四。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六年(1046)任瀘州知州?;实v元年(1049)二月在任。
宋守信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七
宋守信,慶歷五年以捕湖南蠻有功,由內(nèi)殿承制遷供備庫副使,次年知桂陽監(jiān),后歷知澧、辰州?;实v元年,以討北江蠻彭仕羲不利,責降鄧州駐泊兵馬都監(jiān)。見《續(xù)資治通炮長編》卷一五四、一五八、一五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五之一五、兵二六之三四。
耶律魯不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皇族,字信寧。太祖從侄,以參與制契丹國字,授林牙,監(jiān)修國史。后從攻黨項,破后唐將張敬達,皆有功,拜于越。終北院大王。卒年五十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雄州保昌人。仁宗皇祐五年進士。嘗作《甘露寺》詩,有句云“平地風煙橫白鳥”,蘇軾謫海南途經(jīng)南雄,為易“橫”為“飛”字,信大嘆服。
全宋詩
徐信,保昌(今廣東南雄)人。仁宗皇祐四年(一○五二)進士。事見清康熙《保昌縣志》卷四。
全粵詩·卷二四
徐信,保昌(今南雄)人。宋仁宗皇祐四年(一○五二)進士。事見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六,明戴璟修嘉靖十四年刊《廣東通志初稿》卷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進士。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陸經(jīng);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除翰林學士,范仲淹既復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歐陽修皆以朋黨斥逐,系小人忌惡正直之故。旋因與靖等相失,又論請加罪之。為靖、修所惡,時論以為奸邪。出知潭州,犒撫瑤人,籍以為民。又歷知襄州,剖斷疑獄,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劉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官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除三司鹽鐵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歷河中府,以左諫議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諫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貶,及仲淹執(zhí)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毀仲淹等,時人以為奸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全州清湘人,字信中。幼喪父,事母至孝。母卒,廬于墓側(cè)。州以聞,詔賜絹米。其子揚善,孝與父同,仁宗至和中,詔賜絹米如父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濮州人,字公達。李迪從子。由蔭登第。歷通判安肅、河南。入判刑部,除直秘閣,知涇、晉、陜?nèi)?。精于吏事,所居官皆稱職。曾取唐史籍中有益治體者,撰《君臣龜鑒》。卒年八十五。
蕭惟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楮特部人,字耶寧。興宗重熙十五年為燕趙國王耶律洪基傅,輔導以禮。遷北院樞密副使,兼北面林牙。道宗清寧九年,從耶律仁先平定重元之亂,賜號竭忠定亂功臣。后為北院樞密副使。大康三年,力爭太子浚被廢事,不得。告老,加守司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泰州海陵人。道士。少孤,役于天慶觀。仁宗嘉祐間,天臺道士余元吉來游,示惡疾,守信事之無倦。相傳于溺器得丹砂餌之,從此常放言笑歌,或數(shù)日不食,日誦《度人經(jīng)》,為人說禍福。發(fā)運使蔣之奇以經(jīng)中有“神公受命”句,呼為“神公”,人遂以神翁目之?;兆跁r召至京師,以賓禮待,賜號“虛靜沖和先生”。卒年七十六。賜大中大夫。弟子苗希頤裒次其事,編成《徐神公語錄》。
全宋詩
徐守信(一○三三~一一○八),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年十九入天慶觀為道士,發(fā)運使蔣之奇以神翁呼之?;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賜號虛靜沖和先生。大觀二年卒,年七十六,賜大中大夫。事見宋苗希頤《徐神公語錄》。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字信叔。仁宗嘉祐六年進士。累官廣西運使,帥掛府十三年,甚得民心。官至寶文閣待制。有《竹溪集》。
全宋詩
程節(jié)(一○三三~一一○四),字叔信,浮梁(今江西景德鎮(zhèn)北)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授臨江車司法參軍。神宗熙寧間知邵州武岡縣,監(jiān)信州都作院。哲宗元祐初,除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改江淮,京東路提刑。紹圣元年(一○九四),召為戶部員外郎,越月,除廣南西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三年,知桂州,兼經(jīng)略安撫使?;兆诔鐚幦曜?,年七十二。有《竹溪集》(《廣西通志》卷二一九),已佚。事見程遵彥《寶文閣待制程節(jié)墓志》(見《文史》第二十八輯》)。
全宋文·卷一七○八
程節(jié)(一○三三——一一○四),字信叔,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嘉祐六年進士及第,元豐中官至廣西經(jīng)略司管勾機宜文字。元祐初通判湖北,累官至廣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符元年,詔直秘閣、權(quán)知桂州。二年,降授朝奉大夫。崇寧二年,加直龍圖閣,后官至寶文閣待制。三年卒,年七十三。著有《竹溪集》三十卷。見程遵彥《程節(jié)墓志》(江西省博物館拓片),《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五、四一三、四九六、五○八,《新安文獻志》卷八○《程待制傳》,《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1103 【介紹】: 宋明州慈溪人,字信道,號嫩堂。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授臨海尉。時王安石當國,薦為審官院主簿,逮治鄭俠,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神宗元豐初,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劾蘇軾作詩譏訕時事。歷知諫院、權(quán)直學士院、御史中丞,舉劾多私,株連排抵,朝野側(cè)目。后以罪廢斥?;兆诔鐚幊?,起知南康軍。終以開邊功由龍圖閣進待制。有文集。
全宋詩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號懶堂、亦樂居士(《輿地紀勝》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寶慶四明志》卷八)。授臨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棄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當國,召為審官西院主簿。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還,以功改提舉兩浙常平。八年,入為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加集賢校理。元豐二年(一○七九),論奏蘇軾謝表譏切時事,并上其詩三卷,釀成“烏臺詩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諫院(同上書卷三○二)。是年,權(quán)侍御史知雜事、知制誥、兼判國子監(jiān)、判司農(nóng)寺(同上書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五年,試給事中,權(quán)直學士院,為御史中丞(同上書卷三二五、三二六)。六年,以奏事詐偽追兩秩勒停(同上書卷三三五)。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復通直郎,管勾洞霄宮。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軍(《寶應四明志》卷八)。改知荊南,個功遷龍圖閣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東都事略》卷九八)。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近人張壽鏞輯有《舒懶堂詩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約園刊《四明叢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鎭嵲?,散見《乾道四明圖經(jīng)》等典籍。今以《乾道四明圖經(jīng)》所收編入為一卷,他書所錄合編為第二卷。并酌參?!?a target='_blank'>舒懶堂詩文存》(簡稱詩文存)等書。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號懶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二年進士,試禮部第一。調(diào)臨海縣尉。元豐五年,知制誥。累官御史中丞。舉劾多私,氣焰熏灼。后坐罪廢斥十馀年,始復通直郎。崇寧元年,起知南康軍,改知荊南府。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又見《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昆山人,字信民。龔宗元子。神宗熙寧六年進士。歷官西安丞、桐廬令。少讀書支硎山下,排異端之學,家不置釋老像。博覽群籍,記問精確,鄉(xiāng)人號為有腳書櫥。
全宋詩
龔程,字信民,昆山(今屬江蘇)人(《至正昆山郡志》卷三)。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歷西安丞,桐廬令。幼讀書南峰山,博通經(jīng)史,鄉(xiāng)人號為有腳書廚。事見《中吳紀聞》卷三、《吳郡志》卷二五。
馮正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遂寧人,字信道。從何群學。三上禮部不第,以經(jīng)學教授梓、遂間。閉戶十年著述,于諸經(jīng)多論解。神宗熙寧九年,以御史中丞鄧綰薦,召試舍人院,賜同進士出身,授晉原主簿。鄧綰被謫,坐附會,罷官歸。有《春秋得法忘例》,及《》、《》、《論語》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6—1117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論事剴切。神宗元豐中,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時五路出擊西夏,皆無功,帝欲再舉,純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改知慶州。后以元祐黨奪職,知均州?;兆跁r,以徽猷閣待制致仕。
全宋詩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權(quán)陜西路轉(zhuǎn)運判官,進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七、三三○)。八年,為京東路轉(zhuǎn)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為戶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書卷四五五、四五九)。紹圣初入元祐黨籍?;兆诹ⅲ鹬胖?,旋以黨禁復起,責常州別駕、鄂州安置。黨禁解,復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吳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見《范忠宣集補編》范能?!兜氯婀珎鳌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元豐中,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進為副使,又為河東轉(zhuǎn)運副使。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元豐八年,代兄純?nèi)手獞c州。請棄所取夏地,乞修明應援牽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寶文閣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為戶部侍郎,尋又出知延州。紹圣中歷知熙、鄧等州,以元祐黨人奪職?;兆诹ⅲ鹬?,加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延州,改永興軍。復以黨禁貶,后以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純粹沈毅有干略,論事剴切,有奏議十七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又見《范忠宣公集補·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德孺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