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檀維(檀維)
佛教信徒。 清 唐凱 《寶寧寺水陸畫裝裱序》:“郡城 寳寧寺 有水陸,中繪諸天佛祖,每於歲之浴佛節(jié)森然陳設(shè),焚香頂禮,四方檀維咸畢集而拜瞻焉?!?/div>
分類:佛教信徒
《國語辭典》:吃十方  拼音:chī shí fāng
佛經(jīng)稱八方上下為十方。出家人在各處化緣及靠信徒布施維生,稱為「吃十方」?!妒c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只說做和尚的吃十方,看這人倒是要吃廿四方的,莫要理他。」也作「吃八方」。
《漢語大詞典》:響墳(響墳)
回教信徒對傳說中 唐 時 粵 東伊斯蘭教教主墓的稱呼。《西來宗譜·敬錄先賢蘇哈爸遺跡》:“未幾, 捖個士 果於 粵 東無常,教生等奉葬於圍墻內(nèi),倣西域墳形……以后人響祀之所,故又呼曰響墳?!?清 藍煦甫 《天方正學(xué)》卷七:“﹝ 旺各師 ﹞墓於 廣州 城外……其地龍脈本自西來,而墓於龍首。地方俗稱響墳,謂墓間響聲可聞十里,墓中誦經(jīng)之聲亦聞十里之遠。”
《國語辭典》:造像記(造像記)  拼音:zào xiàng jì
古代僧人或信徒在鐫造佛像時,題記于其旁或下方的文字。字體介于隸楷之間,始于北魏,流行于唐代。如楊大眼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
《國語辭典》:羅祖教(羅祖教)  拼音:luó zǔ jiào
明、清時新興的民間宗教。創(chuàng)教者羅清被信徒尊為教祖,故稱為「羅祖教」。參見「羅教」條。
《國語辭典》:穆思林  拼音:mù sī lín
伊斯蘭教信徒。為阿拉伯文Muslim的音譯。義為信仰的人。也譯作「穆士林」。
《國語辭典》:燒頭香(燒頭香)  拼音:shāo tóu xiāng
在重要節(jié)慶禮神拜佛時,信徒爭燒第一支香,以示虔敬的習(xí)俗。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
《國語辭典》:噶當派(噶當派)  拼音:gá dāng pài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gdams pa 的音譯。噶當,意為一切佛語都是對僧徒修習(xí)的指導(dǎo)。淵源于十一世紀阿底峽尊者,由其高足仲敦巴確立西藏的傳承。后分成教典、教授、教誡三派。對西藏佛教各宗影響頗大。至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吸收其教義,創(chuàng)立格魯派,亦稱新噶當派,噶當派和格魯派遂合而為一。
《國語辭典》:吃教  拼音:chī jiào
天主教或基督教在中國傳播之時,以饋贈食物或其他贈品達到傳教目的,指有些信教者亦借為這些贈品入教或仗賴教會勢力圖利謀生,故稱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為「吃教」。
《國語辭典》:十方地面  拼音:shí fāng dì miàn
廟宇。因廟宇為各處信徒捐錢建造而成的,故稱為「十方地面」?!毒劳ㄑ浴>硪灰?。蘇知縣羅衫再合》:「這十方地面不留,教奴家更投何處?」
《漢語大詞典》:燒頭爐香(燒頭爐香)
舊時禮神拜佛,信徒爭上第一爐香,以示虔誠,稱“燒頭爐香”。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 灌口二郎 生日,最為繁盛……夜五更爭燒頭爐香,有在廟止宿,夜半起以爭先者?!?/div>
《漢語大詞典》:嘛呢輪(嘛呢輪)
藏 傳佛教信徒祈禱用的法物。形如小桶,周刻“六字真言”,中貫以軸,其內(nèi)裝有紙印經(jīng)文,執(zhí)于手中轉(zhuǎn)動,同時口念“六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