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侃侃  拼音:kǎn kǎn
1.剛直。唐。柳宗元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立誠之節(jié),侃侃焉無所屈也?!?br />2.和樂的樣子?!墩撜Z。先進》:「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3.從容不迫的樣子。如:「侃侃而談」。
《國語辭典》:陶侃  拼音:táo kǎn
人名。(西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漢語大詞典》:侃然
亦作“偘然”。
(1).剛直貌。后漢書·獨行傳·向栩:“徵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有官憚之?!?span id="tvrnd2y" class="book">《隋書·房彥謙傳》:“詞氣偘然,觀者屬目?!?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文正公之直:“公性簡傲,不蹈科名積習,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風?!?br />(2).和樂貌。三國志·吳志·虞翻傳“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別傳》:“仰觀巍巍眾民之謡,傍聽鐘鼓侃然之樂?!?宋 葉適 《夫人林氏墓志銘》:“余以病歸,捨舟山行,始識君。見其質(zhì)性沖泊,器宇明審,侃然窮邑中?!?宋 葉適 《白石凈慧院經(jīng)藏記》:“余時雖尚少,見其能侃然自得於山谷之間,未嘗不嘆其風俗之淳?!?/div>
《韻府拾遺 旱韻》:羊侃
南史羊侃傳:魏帝嘗謂侃曰:郎官謂卿為虎,豈羊質(zhì)虎皮乎?試作虎狀。侃因伏,以手抉殿沒指,魏帝壯之。
《漢語大詞典》:訚侃(誾侃)
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侃侃,和樂之貌;誾誾,中正之貌?!焙笠浴罢z侃”謂言論和悅而中正。 明 鄒元標 《梁夫山傳》:“但資稟剛直,言論誾侃?!?/div>
《漢語大詞典》:訚侃
1.《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侃侃,和樂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謂言論和悅而中正。
《國語辭典》:調(diào)侃(調(diào)侃)  拼音:tiáo kǎn
揶揄、嘲諷、挖苦?!端卧獞蛭妮嬝?。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若提起,這柳七,誰不識此公是佶倬客?釀旦調(diào)侃,是他為第一?!?/div>
《國語辭典》:皇侃  拼音:huáng kǎn
人名。(西元488~545)南朝梁吳郡人。少好學,師事會稽賀玚。后為國子助教,聽講者常數(shù)百人。著《論語義疏》。
《國語辭典》:胡侃  拼音:hú kǎn
無聊、不經(jīng)心的調(diào)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那隔墻酬和都胡侃,證果的是今番這一簡?!?/div>
《國語辭典》:侃爾(侃爾)  拼音:kǎn ěr
和悅的樣子。《漢書。卷七三。韋賢傳》:「我徒侃爾,樂亦在而?!?/div>
《國語辭典》:黃侃(黃侃)  拼音:huáng kǎn
人名。(西元1886~1935)字季剛,湖北蘄春人。游學日本,從師章炳麟,慨然有光復(fù)諸夏之志,返鄉(xiāng)集孝義會,說種族大義。民國成立后,任教于北京、武昌、南京諸大學。研習經(jīng)學,尤精于聲韻。著有《文心雕龍札記》、《黃侃論學雜著》等。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侃直  拼音:kǎn zhí
剛毅正直?!睹魇贰>矶税?。文苑傳四。徐渭傳》:「寅、明臣亦頗負崖岸,以侃直見禮。」
《國語辭典》:浪侃  拼音:làng kǎn
隨便開玩笑。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只愿他肯肯肯做一心人不轉(zhuǎn)關(guān),我和他守守守白頭吟非浪侃?!?/div>
《漢語大詞典》:訚訚侃侃
見"誾誾衎衎"。
《漢語大詞典》:訚訚侃侃(誾誾侃侃)
見“ 誾誾衎衎 ”。
《漢語大詞典》:訚訚衎衎
和悅而中正之貌。
分類:和悅中正
《漢語大詞典》:訚訚衎衎(誾誾衎衎)
和悅而中正之貌。后漢書·袁安傳:“ 肅宗 詔報曰:‘久議沉滯,各有所志。蓋事以議從,策由眾定,誾誾衎衎,得禮之容?!币嘧鳌?誾誾侃侃 ”。《隸釋·漢衛(wèi)尉衡方碑》:“兢兢業(yè)業(yè),素絲羔羊。誾誾侃侃,顒顒昂昂。” 宋 朱熹 四書或問卷十六:“或問誾誾侃侃於前篇之訓,其亦通矣乎。”
分類:和悅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