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  拼音:lán líng xiào xiào shēng
明朝人,生卒年不詳。傳為《金瓶梅》一書的作者。
《國語辭典》:行為藝術者(行為藝術者)  拼音:xíng wéi yì shù zhě
從事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
《國語辭典》:貝雅多莉婕(貝雅多莉婕)  拼音:bèi yǎ duō lì jié
Beatrice
義大利詩人但丁所著《神曲》中的人物。作者以一種隱喻的筆調(diào),使人聯(lián)想到圣母瑪利亞。有人認為貝雅多莉婕是但丁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是真實和清凈的靈魂象徵。
《國語辭典》:本色獨造語(本色獨造語)  拼音:běn sè dú zào yǔ
具有獨創(chuàng)性,能表達作者本色及風格的語言文字。明。袁宏道〈敘小修〉詩:「其中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
《國語辭典》:暴君焚城錄(暴君焚城錄)  拼音:bào jūn fén chéng lù
書名。作者為波蘭的顯克微支,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內(nèi)容描寫羅馬帝國與新興基督教勢力間的沖突,作者將暴君迫害基督教的暴行,及信徒們不屈不撓的殉道精神,以對照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在經(jīng)營莊嚴和悲劇氣氛上相當成功。也譯作「你往何處去」。
《國語辭典》: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  拼音:bù jí wù dòng cí
一種動詞。動作者的動作停止在本身,不及于其他事物的詞。如鳥飛的「飛」字。也稱為「內(nèi)動詞」、「自動詞」。
《國語辭典》:工業(yè)衛(wèi)生學(工業(yè)衛(wèi)生學)  拼音:gōng yè wèi shēng xué
專門研究工廠的環(huán)境及災害,以期維護工作者的健康的科學。
《國語辭典》:詩詞曲語辭匯釋(詩詞曲語辭匯釋)  拼音:shī cí qǔ yǔ cí huì shì
書名。近人張相著。作者用八年時間于民國二十五年編成。匯集唐、宋、金、元、明人詩、詞、曲中習用的特殊語辭,以詩證詩、詞證詞、曲證曲,或彼此互證,詳徵博引,溯其流變而釋其意義與用法。
《國語辭典》:大宋宣和遺事(大宋宣和遺事)  拼音:dà sòng xuān hé yí shì
書名。作者相傳為南宋人,一說宋的遺臣于元時所作。全書二集十節(jié)。主要敘述徽宗、欽宗、高宗三朝的故事。也稱為「宣和遺事」。
《國語辭典》: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行)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xíng
漢樂府。作者不明,謂征戍之客,至長城而飲馬,婦人思念其勤勞,故作此曲。其后,魏文帝、陳琳、晉傅玄、陸機、梁沈約、陳后主等并有歌辭。
《國語辭典》:西京雜記(西京雜記)  拼音:xī jīng zá jì
書名。作者不詳,舊或題漢劉歆撰,或題晉葛洪撰,或梁吳均撰,六卷。所記皆漢武帝前后故事,采摭繁富,文筆雋潔,常為辭章家所引用。
《國語辭典》:現(xiàn)代繪畫(現(xiàn)代繪畫)  拼音:xiàn dài huì huà
創(chuàng)作者將自然的形式經(jīng)過思想的過濾,加以重新安排,使其成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一種繪畫。
《國語辭典》:晏子春秋  拼音:yàn zǐ chūn qiū
書名。作者不詳,八卷。書中皆述晏嬰遺事,舊題晏嬰撰,蓋后人摭集成書而托名于晏嬰。簡稱為「晏子」。
《國語辭典》:行為藝術(行為藝術)  拼音:xíng wéi yì shù
創(chuàng)作者以自己的身體行為來表現(xiàn)主題的藝術形成。如扮演雕像站立于街頭,或設一牢籠把自己關起來。
《國語辭典》:虛擬實境(虛擬實境)  拼音:xū nǐ shí jìng
透過電腦各種軟硬體配合,將操作者的感覺系統(tǒng)與電腦資料聯(lián)結起來,產(chǎn)生互動的運用關系。在此功能環(huán)境中,使用者操作方式完全模擬實體環(huán)境設計。為英文Virtual Rea-lity的意譯。英文縮稱為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