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負紲(負紲)
謂拘系。 章炳麟 《東夷詩》:“少壯更百憂,負紲來此畿。”按,此指作者1906年在 上海 出獄,被逐出租界,來到 日本 東京 。
《國語辭典》:款題(款題)  拼音:kuǎn tí
落款題識。就是在書畫作品上寫上作者的姓名、別號、齋館名稱及完成作品的干支年月日,或書寫詩詞識跋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著者(著者)
書或文章的寫作者。
《漢語大詞典》:后評(後評)
(1).指紀傳末尾作者的評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約文以總録,頌體以論辭,又紀傳后評,亦同其名。” 范文瀾 注:“紀傳后評者,謂《太史公自序》述每篇作意,如云作《五帝本紀》第一之類?!?br />(2).指文末或書后讀者所寫的評論。
《國語辭典》:論據(jù)(論據(jù))  拼音:lùn jù
立論的根據(jù)。如:「任何主張都應有充足的論據(jù),才能使人心悅誠服?!埂肚迨犯?。卷四八二。儒林列傳三。胡培翚列傳》:「其釋官則以《周禮》、《禮記》、《左傳》、《國語》與《儀禮》相參證,論據(jù)精確,足補注疏所未及?!?/div>
《漢語大詞典》:文妖
亦作“ 文訞 ”。 封建時代對違反正統(tǒng)思想的文章或作者的蔑稱。亦指以文章蠱惑人心的人。明史·文藝傳一·王彝:“嘗著論力詆 楊維楨 ,目為文妖?!?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富是時,文訞迭出,波蕩后生,莫可救止?!?柳亞子 《六州》詩:“憚帥成封建,文妖亂是非。”
《漢語大詞典》:謝筆(謝筆)
考中進士者給應試時所用的筆的制作者的酬金。由制筆工匠上門索取。 宋 陶谷 清異錄·文用:“ 唐 世舉子將入場,嗜利者爭賣健豪圓鋒筆,其價十倍,號‘定名筆’。筆工每賣一枝,則録姓名。俟某榮捷,則詣門求阿堵,俗呼‘謝筆’?!?/div>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漢書·郭太傳:“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貧賤……乃游於 洛陽 。始見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 河 上,車數(shù)千兩。 林宗 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卑矗?span id="laekbuv" class="book">《后漢書》作者 范曄 以父名 泰 ,避諱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敢獻繞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黃綺石沈廣乘湯隕陸賦》詩:“天上飛 王 舄,人間附 郭 舟。”
《國語辭典》:聯(lián)手(聯(lián)手)  拼音:lián shǒu
共同合作。如:「我們應該聯(lián)手克服這個難關?!?/div>
《漢語大詞典》:校員(校員)
校對工作者。 魯迅 《書信集·致沈雁冰》:“初校送來,卻頗干凈,錯誤似不多,但我們是對原稿的,因此發(fā)見印刷局的校員,可怕之至,他于覺得錯誤處,大抵以意改令通順,并不查對原稿,所以有時簡直有天淵之別?!?br />學校教職人員。 劉顯志 《論中國教育之主義》:“雖然,教育國民云者,豈惟是定章程,設學校,選校員,募生徒,按期授課,責其成績而已乎?”
《漢語大詞典》:馌稼(饁稼)
為耕作者送飯。 唐 盧照鄰 《山林休日田家》詩:“歸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塲。”
《國語辭典》:專集(專集)  拼音:zhuān jí
專門蒐錄或探究討論某一主題的作品。如:「童詩專集」、「民俗論文專集」。
《國語辭典》:報幕(報幕)  拼音:bào mù
藝文活動表演時,在每個節(jié)目開始前向觀眾報告節(jié)目名稱、作者、內(nèi)容、演出者等。
《國語辭典》:筆名(筆名)  拼音:bǐ míng
作者發(fā)表文章時所用的化名。如明末清初張岱筆名陶庵老人。
《漢語大詞典》:俗曲
通俗的歌曲。原出于民間,也有文人仿作者。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三章二:“上文已說到 敦煌 所發(fā)現(xiàn)的民間俗曲及詞調(diào)。此外尚有更重要的民間敘事歌曲及‘變文’?!?敦煌 變文初發(fā)現(xiàn)時,亦曾稱為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