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子注
古書正文下作者所加的夾行小注。 唐 劉知幾 史通·補(bǔ)注:“亦有躬為史臣,手自刊補(bǔ)。雖志存該博,而才闕倫敍。除煩則意有所恡,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注?!?浦起龍 通釋:“注列行中,如子從母。”
《漢語大詞典》:續(xù)作(續(xù)作)
由作者或其他人繼原作之后續(xù)寫或續(xù)畫,均稱續(xù)作。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題〈漫游隨錄圖記〉殘本》:“序云圖八十幅,而此本止五十幅,是否后有續(xù)作,或中止於此,亦未詳?!?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絳洞花主〉小引》:“但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續(xù)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
《漢語大詞典》:醫(yī)士(醫(yī)士)
(1).醫(yī)生。 宋 唐容 《真仙巖題名》:“ 零陵 唐容可大 ,以 端平 丙申,清明日攜二子 亮 元 ,游 真僊巖 ,同來者醫(yī)士 蔣劼 ?!?元 關(guān)漢卿 《魯齋郎》楔子:“渾家 李氏 ,是 華州 華陰縣 人氏,他是箇醫(yī)士人家女兒?!?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伊孛生 ﹞假《社會之?dāng)场?/span>以立言,使醫(yī)士 斯托克曼 為全書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終獲羣敵之謚。”
(2).受過中等醫(yī)學(xué)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經(jīng)國家衛(wèi)生部門審查合格的負(fù)醫(yī)療責(zé)任的醫(yī)務(wù)工作者。
《漢語大詞典》:辭宗(辭宗)
辭賦作者中的宗師。亦泛指受人敬仰的文學(xué)家。漢書·敘傳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蔚為辭宗,賦頌之首?!?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辭宗盛 荊夢 ,登歌美 鳧 繹 。”南史·任昉傳:“ 昉 起草即成,不加點竄。 沈約 一代辭宗,深所推挹?!?/div>
《漢語大詞典》:序傳(序傳)
文體名。作者自敘的傳記。以記述家世、生平為主,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等。序,亦寫作“敘”。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沿用其體,始稱“敘傳”。參閱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
《漢語大詞典》:字債(字債)
文字的債務(wù)。指應(yīng)許為人作文寫字而拖欠未作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冶亭 侍郎典試 江 南,先有人抄其兩絶句來,云:‘鎮(zhèn)日丹鉛笑未遑,書生習(xí)氣總荒唐,文魔字債輪番應(yīng),客到時閒客去忙?!?/div>
《漢語大詞典》:惜誓
楚辭篇名。作者不詳,或謂 漢 賈誼 作。 王逸 注:“《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 賈誼 ,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約也。言哀惜 懷王 與己信約而復(fù)背之也。古者君臣將共為治,必以信誓相約,然后言乃從而身以親也。蓋刺 懷王 有始而無終也?!币嘟柚冈庾嬕娂傻脑箲嵵?。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百年心事歸平淡,刪盡蛾眉《惜誓》文?!?康有為 《去國吟》:“或勸蹈海未忍去,且歌《惜誓》留人間。”
《國語辭典》:敘傳(敘傳)  拼音:xù zhuàn
一種文體。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等。如班固著《漢書》有〈敘傳〉上、下兩卷。也作「序傳」。
《國語辭典》:小注  拼音:xiǎo zhù
附于正文后面,用來解釋正文的文字。在直行書中緊接于正文之下,字小于正文,多為雙行。也作「小注」。
《漢語大詞典》:馌耕(饁畊)
為耕作者送飯。 清 錢謙益 《嘉定金民壽宴序》:“其婦 唐孺人 ,裙布操作,饁畊偕隱?!?/div>
《國語辭典》:考工記(考工記)  拼音:kǎo gōng jì
書名。一卷。記秦以前百工之事。因書中用語如茭、終古等類,鄭注皆以為齊人語,推論為戰(zhàn)國時齊人所撰。因《周禮》六官缺〈冬官〉,漢人以此補(bǔ)之,故又名《冬官考工記》。
《國語辭典》:連手(連手)  拼音:lián shǒu
1.彼此攜手合作,相互照應(yīng)。如:「他們連手出擊,總是所向無敵?!?br />2.比喻氣味相投,互有連系的人?!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五回:「黑八哥的叔叔在里頭當(dāng)總管,真正頭一分的紅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同軍機(jī)上,他們都是連手?!?br />3.密切的關(guān)系,尤指男女曖昧關(guān)系?!督鹌棵贰返谝涣兀骸傅谌?,你又和他老婆有連手?!?/div>
《國語辭典》:敘文(敘文)  拼音:xù wén
作者陳述作品主旨、寫作過程,或他人對著作的介紹、評述。也作「序言」。
《漢語大詞典》:倦筆(倦筆)
謂寫作者無心經(jīng)營,故筆力不健。 宋 陸游 《秋雨初霽試筆》詩:“墨入紅絲點漆濃,閒將倦筆寫秋容?!?/div>
《漢語大詞典》:贊序(贊序)
(1).指史書作者為傳主所作的贊語和為各“志”所寫的引言。多附于傳文之末。梁書·武帝紀(jì)下:“又造《通史》,躬製贊序,凡六百卷?!?br />(2).論述治國道理的一類文章。 宋 范仲淹 《〈賦林衡鑒〉序》:“別析二十門,以分其體勢。敘昔人之事者,謂之?dāng)⑹?;頌圣人之德者,謂之頌德;書圣賢之勛者,謂之紀(jì)功;陳邦國之體者,謂之贊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