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回頭是岸(回頭是岸)  拼音:huí tóu shì àn
比喻悔過自新或促人向善。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一折:「兀那世間的人,那貪財好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何不早結善緣也。」
《國語辭典》:不二法門(不二法門)  拼音:bù èr fǎ mén
1.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br />2.唯一的方法?!段拿餍∈贰返谌寤兀骸高@是專制國的不二法門,現(xiàn)在俄國何嘗不是如此?!挂沧鳌覆欢T」。
《國語辭典》: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拼音:bù kě sī yì
1.在直觀中才能證悟的真理或境界。《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六○:「種種臺榭,不可思議,皆于岸上,次第行列。」
2.無法想像,難以理解。含有神秘奧妙,出乎常情之意。《老殘游記》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時,恐將來果報也在不可思議之列!」
《漢語大詞典》:筆偈(筆偈)
仿照佛家偈語編成的書法口訣。
《漢語大詞典》:道儒釋(道儒釋)
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合稱。 唐 鄭仁表 《左拾遺魯國孔府君墓志銘》序:“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浦瘫仃U於道儒釋,釋固無嗣,皇家公家,道儒之餘慶也?!?/div>
《國語辭典》:大發(fā)慈悲(大發(fā)慈悲)  拼音:dà fā cí bēi
大大地發(fā)出慈愛憐憫?!队魇烂餮?。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伏望母親大人,大發(fā)慈悲,優(yōu)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為百姓請命的意思,還望老同年大發(fā)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盡了?!?/div>
《漢語大詞典》:清凈寂滅(清浄寂滅)
指道教的清凈無為與佛家的涅槃寂滅之說。 唐 韓愈 《原道》:“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yǎng)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屏山詩禪:“時接佛老之徒,聞其所謂清浄寂滅者,而心悅之?!?/div>
《國語辭典》: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  拼音:shí bā céng dì yù
中國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后所入的痛苦世界。這個世界有十八層級,愈下則愈苦。一般用來比喻最悲慘的報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肝衣狚S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fā)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也作「十八地獄」。
《漢語大詞典》:上根大器
佛家語。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資、才能極高的人。 宋 張商英 《護法論》:“在圣則為大乘菩薩,在天則為釋梵王,在人則為帝王公侯。上根大器,功成名遂者,在僧俗中亦必宿有靈骨。” 明 李贄 《答周柳塘書》:“果有上根大器,默會深契, 山農(nóng) 亦未始不樂也?!眳⒁姟?上根 ”。
《漢語大詞典》:上根
(1).佛家語。上等根器。指對佛法的領悟程度屬于上等。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 宋 陳善 捫虱新話·韓文公與大顛論佛法:“今 大顛 與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發(fā),皆迥絶言議之表,所謂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報應,文字語言固不論也。”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二出:“下方有個 金嬰 ,雖在塵世,卻有上根,他妻子 鐘氏 ,原是 靈山 上一個比丘尼。”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就三周而論,為上根説法,授上根記,初善也?!?/div>
《國語辭典》:臘八粥(臘八粥)  拼音:là bā zhōu
臘八日時,用雜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飯。起源于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間。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二月》:「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挂卜Q為「佛粥」、「福德粥」、「福壽粥」。
《漢語大詞典》:龍華飯(龍華飯)
即醍醐。牛乳制成。佛家以為味中第一,藥中第一,善治眾生熱惱亂心。 唐 馮贄 云仙雜記·旃檀寺春秋二會:“ 旃檀寺 悟本詩,春秋二會,斂牛乳為龍華飯供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