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覲聘問的外交事務?!吨芏Y。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br />2.替人傳達請謁的事。
3.處理事務。南朝梁。武帝 贈謚裴子野詔:「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勞通事,多歷年所?!?br />4.翻譯外國語言的人員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給奧斯哥等三人聽了,三人連連點首?!?/div>
《漢語大詞典》:傳詔(傳詔)
(1).傳達詔命。 唐 韓愈 《華山女》詩:“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愿識師顏形。” 宋 蘇軾 《贈寫御容妙善師》詩:“紫衣中使下傳詔,跪奉冉冉聞天香?!?br />(2).傳達詔命的官員。宋書·朱脩之傳:“會 宋 使傳詔至, 脩之 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人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span id="ijmiqxe"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 謝朏 ﹞曰:‘有何公事?’傳詔曰:‘解璽綬授 齊王 ?!?胡三省 注:“傳詔屬中書舍人,出入宣傳詔旨?!?/div>
《漢語大詞典》:宣命
(1).傳達皇帝的詔命。晉書·何曾傳:“故建官受任,則置副佐;陳師命將,則立監(jiān)貳;宣命遣使,則設介副?!?唐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詩:“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寬?!?br />(2).皇帝的詔命。《敦煌變文集·韓擒虎話本》:“使君蒙詔,一似大杵中心,不感(敢)為(違)他宣命,當時朝現(見),直詣閤門?!?span id="5k06a1q" class="book">《前漢書平話》卷下:“ 呂 女親手揪妃子髮,至於殿上。 呂 女曰:‘ 劉友 知罪么?爾一者負我,二者違了宣命?!?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制:“ 元 朝一品衙門用三臺金印……惟宣命之寳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異也。”
(3).宣揚威命。 三國 魏 應璩 《與滿公琰書》:“外嘉郎君謙下之德,內幸頑才見誠知己,歡欣踴躍,情有無量,是以奔騁御僕,宣命周求?!?/div>
《國語辭典》:祝嘏  拼音:zhù gǔ
1.古代稱負責宗廟祭祀的執(zhí)事?!抖Y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固???追f達。正義:「言祝嘏于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孔子家語。卷七。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br />2.祭祀時,祝禱的文辭?!抖Y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br />3.本稱賀天子壽為「祝嘏」。后泛指賀壽。清。袁枚〈嚴道甫侍讀五十壽序〉:「雖然有介壽之文,而無期頤昌熾尋常祝嘏之詞,則自余始也?!?/div>
《國語辭典》:內使(內使)  拼音:nèi shǐ
傳達皇帝詔令的內監(jiān)。唐。張籍 送鄭尚書赴廣州詩:「圣朝選將持符節(jié),內使宣時百辟聽?!姑鳌P煳肌洞颇咎m》第二出:「(丑扮內使捧旨上云)奉圣旨。卿討賊功多,特封常山侯,給券世襲?!?/div>
《國語辭典》:傳旨(傳旨)  拼音:chuán zhǐ
舊時內閣傳達皇帝的諭旨?!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改堑铋T口又有兩個太監(jiān),傳旨出來,宣莊尚志進殿?!?/div>
分類:傳達諭旨
《漢語大詞典》:傳命(傳命)
傳達命令。禮記·聘義:“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div>
《國語辭典》:下達(下達)  拼音:xià dá
1.由上級傳遞給下級。如:「下達命令。」
2.指追求財富?!墩撜Z。憲問》:「君子上達,小人下達?!顾?。邢炳。疏:「言君子達于德義,小人達于財利?!?br />3.古時婚禮,男家使媒人向女家求婚。《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jié)h。鄭玄。注:「達,通也。將欲與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后使人納其采擇之禮?!?br />4.向君主陳述私事?!抖Y記。表記》:「事君不下達,不尚辭,非其人弗自。」
《國語辭典》:傳令(傳令)  拼音:chuán lìng
傳達命令。如:「傳令下去,全面?zhèn)鋺?zhàn)。」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無為的主旨。 漢 班固 《奕旨》:“外若無為默而識,浄泊自守以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br />(2).表示或傳達某種意愿。 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所以不遠千里,尺書道意?!?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別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塵事而論心?!?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香奩艷語:“ 春春 已為他邸所畜,獨 賽師 在,郎君若欲見之,當為道意也。” 田漢 《梵峨璘與薔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歸,所以特馳函道意?!?br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氣質。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儒教近而易見,故宗之者眾焉。道意遠而難識,故達之者寡焉?!?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詩:“蕭蕭白髮出宮門,羽服星冠道意存?!?宋 蘇軾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閑暇非虛譁。” 查慎行 題注:“ 東坡 晚年,留心養(yǎng)生之術,於龍虎鉛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詩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則然,脩身吾豈不?!?br />(4).猶著意。 宋 李清臣 《欽圣憲肅皇后哀冊文》:“至性溫溫,令儀翼翼。道意禮學,生知自得。”
《國語辭典》:傳情(傳情)  拼音:chuán qíng
傳達情意。三國魏。嵇康 聲無哀樂論:「夫喜怒哀樂,愛憎慚懼,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傳情?!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元來太清、太素兩個道童,不但為師父傳情,自家也指望些滋味,時常穿梭也似在門首往來探聽的。」
《漢語大詞典》:典謁(典謁)
(1).掌管賓客請見的傳達和接待事務。《禮記·曲禮下》:“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穎達 疏:“謁,請也。士之子,年數長,則言能主賓客告請之事;幼,則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一折:“這幾日病起入朝,方纔歸府。牙門官,有客見訪,好生典謁?!?br />(2).掌管賓客請見事務的小官。韓非子·亡徵:“后妻賤而婢妾貴,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輕而典謁重,如此則內外乖,內外乖者,可亡也?!?陳奇猷 集釋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賓客請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劉魯風 , 江西 投謁所知,頗為典謁所沮。” 清 趙翼 《郡城菊事甚盛》詩:“到門不復煩典謁,直入嚇煞雙鬟鴉?!?/div>
《國語辭典》:宣傳(宣傳)  拼音:xuān chuán
1.宣布傳達?!侗饼R書。卷二四。孫搴傳》:「又能通鮮卑語,兼宣傳號令,當煩劇之任,大見賞重?!固?。曹唐 升平詞五首之二:「宣傳無草動,拜舞有衣聲。」
2.講解說明,闡揚?!侗阕?。內篇。勤求》:「徒以一經之業(yè),宣傳章句,而見尊重?!?br />3.宣揚、廣告。如:「文宣宣傳」、「電視宣傳」。
《漢語大詞典》:通辭(通辭)
(1).呈遞書面意見。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大明 時,資供豐厚,而用常不足,賒市百姓物,無錢可還。民有通辭求錢者,輒題后作‘原’字?!?br />(2).傳達話語。儀禮·士昏禮“下達納采” 唐 賈公彥 疏:“未行納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辭往來,女氏許之,乃遣使者行納采之禮?!?唐 元稹 《盧十九子蒙吟盧七員外洛川懷古六韻命余和》:“寓目終無限,通辭未有因?!?span id="qy5ok10" class="book">《九尾龜》第十八回:“只見他盈盈欲語,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辭而未敢?!?/div>
《漢語大詞典》:來命(來命)
(1).對人來信的敬稱。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來命陳彼妖惑之罪,敘王師曠蕩之德,豈不信然?!?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臧洪傳》:“重獲來命,援引古今,紛紜六紙,雖欲不言,焉得已哉!”南史·褚玠傳:“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以為不達從政,吾未服也?!?br />(2).敬辭。指來人傳達的要求。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則見他歡天喜地,謹依來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