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陳正猷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陳正猷(1876年9月10日—1930年6月12日),字克軒(克宣),貴州遵義人,清朝官員。陳生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七月二十三日。自幼隨教私塾的父親陳應(yīng)文讀書。陳正猷畢業(yè)于日本法政大學?;貒笥诠饩w三十四年(1908年)獲游學畢業(yè)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檢討、封資政大夫,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攻法政。畢業(yè)回國后任廣西法政學堂校長。辛亥后回到原籍遵義參加編寫遵義府志,先后擔任過貴州省高級法院民庭庭長、省府秘書(周素園任省府秘書長時)、鎮(zhèn)遠縣地方檢查所所長、縣長、安龍縣縣長等職。陳正猷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會試榜尾。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12日病故,享年54歲。
《國語辭典》:副榜  拼音:fù bǎng
舊時鄉(xiāng)會試因名額限制,未能列于正榜而文字優(yōu)良者,于發(fā)榜時別取若干名,列其姓名于正榜之后,稱為「副榜」?!睹魇?。卷六九。選舉志》:「是時,會試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監(jiān)者亦食其祿也。」也稱為「副貢」、「副車」。
《國語辭典》:大挑  拼音:dà tiāo
清制,挑選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一等任知縣,二等任教職,稱為「大挑」。
《漢語大詞典》:十八房
(1). 明 會試、 清 會試及鄉(xiāng)試,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閱五經(jīng)試卷,故稱“十八房”。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十八房:“今制會試用考試官二員總裁,同考試官十八員,分閲五經(jīng),謂之十八房。”文獻通考·選舉:“ 順天 鄉(xiāng)試,仍照舊例,其外省鄉(xiāng)試……大省十八房?!?清 趙翼 陔馀叢考·十八房:“本朝會試及京闈鄉(xiāng)試,所用同考官凡十八員,謂之十八房。按,分經(jīng)本始于 宋理宗 紹定 二年,但不載房數(shù)。今之十八房,蓋沿前 明 制也……、各五房,四房,春秋、禮記各二房,共十八房,相沿已久?!眳㈤?span id="c3579ei" class="book">《清史稿·選舉志三》。
(2).借指闈墨、試錄,因其由十八房編刻而成,故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十八房:“八股盛而六經(jīng)微,十八房興而廿一史廢?!?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十八房:“十八房之刻,自 萬歷 壬辰,《鉤元録》始……而坊刻有四種,曰程墨,則三塲主司及士子之文;曰房稿,則十八房進士之作。”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十八房一行,羣蟻趨附羶。諸書束高閣,所習唯《兔園》?!眳⒁姟?試録 ”、“ 闈墨 ”。
《漢語大詞典》:京解之才
謂有考中舉人、進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參加禮部會試和殿試,中者稱進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參加鄉(xiāng)試,中者稱舉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的資格。《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有幾個老學,看了舍親的文字,都許他京解之才。”
《漢語大詞典》:京報連登黃甲(京報連登黃甲)
科舉考試錄取喜報上的套語。意謂會試、殿試連捷的喜報就要送到。因殿試榜文寫在黃紙上,故稱黃甲。儒林外史第三回:“﹝報帖﹞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 范 諱 進 高中 廣東 鄉(xiāng)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div>
《漢語大詞典》:明通榜
清 雍正 、 乾隆 年間,在會試落卷內(nèi)選文理明通的舉人于正榜外續(xù)出一榜,名為“明通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近來會榜后,蒙恩於薦卷中擇文之佳者,發(fā)明通榜,以教職用……按 明 永樂 初年,令會試下第文字稍優(yōu)者除教官,其下者入監(jiān)讀書,即明通榜之意?!?/div>
《漢語大詞典》:墨冊
明 清 時主考從鄉(xiāng)試、會試中式的試卷中選擇刊印的文章。供準備應(yīng)考的人閱讀鉆研。 清 吳敏樹 《業(yè)師兩先生傳》:“﹝ 秦維城 ﹞間亦窺場屋墨冊,以備應(yīng)試?!?/div>
《國語辭典》:連中三元(連中三元)  拼音:lián zhòng sān yuán
1.三元,指解元、會元、狀元,分別為科舉制度下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高B中三元」指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中考取第一名。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三出:「玉帝敕旨:謫下文曲星君與馮商為子,連中三元,官封五世?!?br />2.比喻接連獲勝。如:「在益智問答比賽中,我連中三元,博得滿堂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