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86—1059 【介紹】: 宋韶州曲江人,名正,以字行。仁宗天圣二年進士。授大名府司理參事。王洙主河北漕,辟為衛(wèi)州推官。以王旦、杜衍薦改著作佐郎。歷知惠州。儂智高攻廣州,仲通在惠加強戰(zhàn)備,民賴以無恐。秩滿乞歸。全宋詩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名正,字仲通,因犯從祖諱,以字行,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清光緒《曲江縣志》卷二),授信州司理參軍,累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遷屯田郎中。嘉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見《武溪集》卷一九《屯田郎中黃府君碑銘》。全粵詩·卷二一
黃正(九八六 — 一○五九),字仲通,以犯從祖諱,遂稱字焉。韶州曲江(今韶關(guān))人。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歷官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遷秘書丞,知南儀州,以病乞換江南監(jiān)當(dāng)。徙監(jiān)宣州商稅按察使,就除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尋賜緋通判建州,知惠州,累遷至屯田郎中。年六十八,辭歸,不復(fù)朝,卒于家。余靖《武溪集》卷一九有墓碑志,阮元修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詩一首。全宋文·卷三五九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本名正,犯從祖諱,遂稱字。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人。家本寒素,天圣初登進士第,累授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王旦、杜衍薦之,詔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遷秘書丞、知南儀州,徙監(jiān)宣州商稅。遷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通判建州,知惠州。累遷至屯田郎中。及罷惠州,已六十八,致仕。嘉祐四年終于曲江,年七十四。見余靖《武溪集》卷一九《宋故屯田郎中黃府君碑》。
人物簡介
【生卒】:987—1019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仲堅。梁顥子。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第一。少好學(xué),年十三著《漢春秋》。初以父蔭賜進士出身,成年后辭恩蔭出身。以父子兩代狀元傳為美談。歷官著作郎、直史館、戶部判官、判戶部勾院等。有文集。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仲雄??当R嶙?。以父任為供奉官。真宗咸平二年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累官至左衛(wèi)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嚴(yán)于馭軍,厚于撫宗族。卒年七十一。
人物簡介
【生卒】:988—1052 【介紹】: 宋濮州臨濮人,字仲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進士。監(jiān)衢州酒,以薦改大理寺丞。通判瀘州罷歸,會秦州鹽課虧緡錢數(shù)十萬,事連十一州,詔奎往按,還奏非諸州罪。歷官京東、河?xùn)|轉(zhuǎn)運使,河?xùn)|都轉(zhuǎn)運使,知江寧、河南府,以能政聞。以樞密直學(xué)士知鄆州,數(shù)月盜悉平。治身有法度,風(fēng)力精強,所至吏不敢欺。全宋詩
張奎(九八八~一○五二),字仲野,臨濮(今山東鄄城)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進士,補并州軍事推官。知廬州合肥縣。歷知江、楚、滑、邢州,授三司度支判官,出為京東、河?xùn)|轉(zhuǎn)運使,還為戶部副使。及陜西分四路,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招討安撫使兼知慶州,歷陜西、河?xùn)|都轉(zhuǎn)運使,知永興、澶、青、徐、揚、河南、鄆等州府。仁宗皇祐四年卒,年六十五。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富弼《張樞密奎墓志銘》,《宋史》卷三二四有傳。全宋文·卷三六二
張奎(九八八——一○五二),字仲野,臨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人,大中祥符進士,歷并、秀州推官,監(jiān)衢州酒,知合淝縣,徙南充縣,通判瀘州,知滑州、邢州。授度支判官,出為京東、河?xùn)|轉(zhuǎn)運使,知慶州。歷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永興軍、河?xùn)|都轉(zhuǎn)運使、知澶、青、除、揚等州,又知江寧府、河南府、鄆州,官至給事中、樞密直學(xué)士?;实v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事跡詳富弼《張樞密奎墓志銘》(載《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一○),又《宋史》卷三二四有傳。
人物簡介
方仲荀,歙縣(今屬安徽)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大中祥符中,知蘇州(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九)。全宋文·卷二七四
方仲荀,咸平進士。祥符中,以尚書屯田員外郎知蘇州。天禧元年,為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入為度支員外郎、判度支勾院,又出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天圣初,為荊湖發(fā)運使,累遷淮南江浙荊湖制置都大發(fā)運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九、九四、一○三,《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之一九,《宋史》卷一七四、一七五,《宋詩紀(jì)事》卷八等。
人物簡介
【生卒】:989—1052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刀ㄔ辏侮兾鹘?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shù)年,負(fù)防御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詩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孤,母改嫁長山朱姓,遂名朱說,入仕后始還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朝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主持“慶歷新政”,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事。歷知睦、蘇、饒、潤、越、永興、延、耀、慶、邠、鄧、杭、青等州軍?;实v四年,改知潁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別集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吨傺驮姡浴端牟繀部繁緸榈妆?。校以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別集中重出詩兩首,已予刪除。另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詞學(xué)圖錄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蘇州吳縣。慶歷間授參知政事,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詞一卷,見《彊村叢書》。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舉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改亳州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名。歷秘閣校理、右司諫、知睦州、蘇州、權(quán)知開封府。直言立朝,屢遭貶黜。歷知饒、潤、越州,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慶州,遷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陜西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與韓琦、文彥博等俱為陜西名帥。慶歷三年,除樞密副使,尋拜參知政事。針對北宋建立以來形成的積弊,主持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慶歷新政」。五年,罷政,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改知鄧、杭、青、潁諸州?;实v四年卒,謚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奏議十七卷、政府論事二卷、尺牘五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0—1045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仲莊。狄棐弟。以蔭補真陽主簿。調(diào)應(yīng)城尉,民無一人為盜。遷毅城令,以法繩治豪猾,遇水災(zāi)發(fā)常平倉賑濟。官至大理寺丞,知新州。歐陽修稱為廉吏。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字希仲。錢惟浚子。以蔭累遷供備庫使。真宗天禧四年錄諸國之后,加領(lǐng)榮州刺史,改東染院使。勤學(xué)為文章,退居多閉關(guān)讀書,真宗優(yōu)詔褒獎。有集。
人物簡介
【生卒】:991—1037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字仲謨。王禹偁子。以蔭賜同進士出身。特授鄂州司戶參軍。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改揚州江都尉。歷大理評事,知舒城、長洲二縣及南雄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累遷三司鹽鐵判官、京東轉(zhuǎn)運使。嘗獻《翊政論》十篇,究切世事。全宋文·卷三九六
王嘉言(九九一——一○三七),字仲謨,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禹偁次子。年十三父歿,賜同學(xué)究出身。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及第,為江都主簿,遷大理評事。仁宗即位,為殿中丞,徙知南雄州。代還,任殿中侍御史、判三司開拆司,轉(zhuǎn)福建轉(zhuǎn)運使,歷兵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判官。景祐二年遷京東轉(zhuǎn)運使,四月感疾,卒于廣濟軍官舍,年四十七。有《翊政論》十篇。見劉攽《彭城集》卷三七《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1—1072 【介紹】: 宋開德府濮陽人,字仲達。真宗天禧三年進士。為廣濟軍司理參軍,歷工、刑、兵三部郎中,知數(shù)十州事。為人志意廣博,好智謀奇計,欲以功名自顯,不肯碌碌無為,故所至威令大行,遠(yuǎn)近皆震。尤篤于好善,民遇饑荒賴其濟而活者甚眾。全宋詩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達,濮陽(今屬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為廣濟軍司理參軍,改知萬年縣。仁宗朝歷知福、虔、池、揚等州,擢江南西路轉(zhuǎn)運按察使?;实v五年(一○五三),遷淮南轉(zhuǎn)運使,知越州浙東兵馬鈐轄。至和元年(一○五四),知荊南府荊湖北路鈐轄。神宗熙寧五年卒,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見《曾鞏集》卷四二《王公墓志銘》。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四○○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達,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天禧三年進士及第,為廣濟軍司理參軍。以秘書省校書郎知萬年縣事。后入為開封府推官,歷知處州、池州、福州、揚州、洪州、徐州,遷尚書工部郎中、淮南轉(zhuǎn)運使。賑濟饑民,多所全活,遷尚書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龍圖閣,出知兗州、金州。以尚書兵部郎中致仕,熙寧五年四月卒于鄆州,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見曾鞏《元豐類稿》卷四二《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