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訛錢
訛人
二房東
獨斷獨行
睹物思人
非道德行為
誹謗罪
范水模山
話長說短
郈成分宅
記問之學
寄人籬下
賄漏
伙伴關系
擊搏才
《漢語大詞典》:訛錢(訛錢)
敲詐、勒索他人錢財。 樊增祥 《批張長貴呈詞》:“忽遇 朱老三 將爾拖至伊處,鞭打繩拴,訛錢三串。”
《國語辭典》:訛人(訛人)  拼音:é rén
以欺詐的手段騙人財物?!都t樓夢》第一○四回:「倪二仗著有些力氣,恃酒訛人?!?/div>
《國語辭典》:二房東(二房東)  拼音:èr fáng dōng
包租他人的房屋而又分租給人從中取利的人。
《國語辭典》:獨斷獨行(獨斷獨行)  拼音:dú duàn dú xíng
只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不考慮別人的意見?!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一二回:「你在他手下辦事,祇可以獨斷獨行,倘若都要請教過他再做,那是一百年也不會成功的?!挂沧鳌釜殧鄬P小?、「獨行獨斷」。
《國語辭典》:睹物思人  拼音:dǔ wù sī rén
看到故人所留下的物品,而引起對他的思念。《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第二五出》:「媽媽萬福!(外)孩兒,見鞍思馬,睹物思人?!埂都t樓夢》第四四回:「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水總歸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挂沧鳌付梦飸讶恕埂?/div>
《漢語大詞典》:非道德行為
不是在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不涉及他人和社會利益的行為。與“道德行為”相對。如無知幼兒的胡亂作為,精神病患者的狂語妄行等。參見“道德行為”。
《漢語大詞典》:道德行為
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并能對此進行道德評價的行為。與“非道德行為”相對。包括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兩大類。不同時代、民族、社會和階級對這兩類行為有不同的標準。一般來說,道德的行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反之則為不道德行為。
《國語辭典》:誹謗罪(誹謗罪)  拼音:fěi bàng zuì
法律上指使他人名譽受損害為目的,而指摘或傳述其丑行以達于公眾者,稱為「誹謗罪」。
《漢語大詞典》:范水模山(範水模山)
喻效法模仿他人。 清 江順詒 詞學集成卷六:“抗心邁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虛華,范水模山,自詫澹遠?!?/div>
《漢語大詞典》:話長說短(話長説短)
評論他人的好壞是非。《何典》第五回:“起初還恐怕 雌鬼 要話長説短,遮遮掩掩的瞞著他。”
《漢語大詞典》:郈成分宅
孔叢子·陳士義:“昔 郈成子 自 魯 聘 晉 ,過乎 衛(wèi) ,右宰 穀臣 止而觴之,陳樂而不作,送以寳璧。反,過而不辭。其僕曰:‘日者右宰之觴吾子甚歡也,今過而不辭,何也?’ 成子 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陳樂而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此觀之, 衛(wèi) 其有亂乎?!^ 衛(wèi) 三十里,聞 寧喜 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反命于君。乃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居之,分祿而食之,其子長而反其璧?!焙笫浪煲浴班C成分宅”為稱美他人資助亡友親屬之典。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 羊舌 下泣之仁,寧慕 郈成 分宅之德!”
《漢語大詞典》:記問之學(記問之學)
指為應付他人之問難而預為之記誦之學。謂無真知之學。禮記·學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 鄭玄 注:“記問,謂豫誦雜難雜説,至講時為學者論之。此或時師不心解,或?qū)W者所未能問?!?宋 韓元吉 《一經(jīng)齋銘序》:“ 西漢 去古未遠,故大儒 董仲舒 之流,皆號為能通一經(jīng),而其言粹然,與經(jīng)無擇。后世記問之學,不逮遠矣?!?span id="iummeci" class="book">《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 聽見他對答如流,猶恐是記問之學?!?span id="yyq6sk0" class="book">《冷眼觀》第十二回:“我不過記問之學,實在不是個里手?!?/div>
《國語辭典》:寄人籬下(寄人籬下)  拼音:jì rén lí xià
1.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紅樓夢》第九○回:「想起邢岫煙住在賈府園中,終是寄人籬下?!挂沧鳌敢廊嘶h下」。
2.比喻文章著述因襲他人,而不能自創(chuàng)一格。《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傳》:「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漢語大詞典》:賄漏(賄漏)
謂用財物買通他人以漏報成丁戶口。 清 黃六鴻 《?;萑珪ぞ帉彙ち⒕钟H審》:“如有賄漏,自家説出免罪?!?/div>
《漢語大詞典》:伙伴關系
同其他人交往的事實或條件
同伙關系,友好關系;不拘禮節(jié)的友好
《漢語大詞典》:擊搏才(擊搏才)
謂具有彈劾他人之才。指有堪任御史之才。新唐書·李玨傳:“還為殿中侍御史。宰相 韋處厚 曰:‘清廟之器,豈擊搏才乎?’除禮部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