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都騎
向善
高作
忌才
物事
雅什
招尤
傲物
借宿
貴門
貴行
珍感
冤痛
奪席
污蔑
《漢語大詞典》:都騎(都騎)
對他人坐騎的美稱。 金 朱自牧 《送鄜州節(jié)判任元老罷任東歸》詩之二:“都騎駸駸指 汶陽 ,關(guān)門應識棄繻郎?!?/div>
分類:他人坐騎
《國語辭典》:向善  拼音:xiàng shàn
從善,趨向良善。如:「改過向善?!埂剁R花緣》第十四回:「色隨心變,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的顏色也就隨心變換。」
《國語辭典》:高作  拼音:gāo zuò
高明的技巧和方法。比喻高超的武藝?!段饔斡洝返谒亩兀骸概c他交戰(zhàn)幾合,也只如此,不見甚么高作?!挂沧鳌父哒小?、「高著兒」。
《漢語大詞典》:忌才
嫉妒他人的才華或才能。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一·師生爭名:“予嘗嘆其師於弟子,何忌才如此! 馬融 又安得為大儒耶!”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因又動了個忌才之意,淡淡的問了幾句話,就起身讓走,送出來了。”
《國語辭典》:物事  拼音:wù shì
1.物品、東西?!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感蚀笙玻幢阒x了恩,領(lǐng)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自到海外一番,不曾置得一件海外物事。」也作「事物」。
2.事情?!端鍟?。卷五六。張衡傳》:「臨死大言曰:『我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漢語大詞典》:雅什
(1).高雅、優(yōu)美的詩文。常用作對他人詩文的美稱。古時文章以十篇為一卷,名曰“什”;借指詩文篇章。 隋 江總 《南越木槿賦》:“雅什未名,騷人失藻?!?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進士歸禮部:“鄙文不臧,既得而聞矣,而執(zhí)事昔有雅什,常聞於道路,愚將切磋可乎?”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之七:“ 蘇軾 、 胡銓 傳雅什, 趙公 、三 李 標名節(jié)。”
(2).指寫作詩文。 清 鈕琇 觚賸·河東君:“有名妓 徐佛 者……其弟子曰 楊愛 ,色美於 徐 ,綺談雅什,亦復過之?!?/div>
《漢語大詞典》:招尤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韓愈 《感二鳥賦》:“雖家到而戶説,祗以招尤而速累?!?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思憶》:“只是相公心本蕭疎,氣太豪邁。仕路險昃,恐易招尤。”明史·趙世卿傳:“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將誨盜?!?/div>
《國語辭典》:傲物  拼音:ào wù
自負不凡,輕慢他人。《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上。張昌齡》:「昔禰衡、潘岳,皆恃才傲物,以至非命?!乖?。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將軍原來傲物輕信?!?/div>
《國語辭典》:借宿  拼音:jiè sù
借他人的地方住宿?!段饔斡洝返诙鸹兀骸肝蚩?,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F(xiàn)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改侨仗鞖夂?,多走了幾里路,投不著宿頭,只得走小路,到一個人家去借宿?!?/div>
《漢語大詞典》:貴門(貴門)
(1).貴家豪門。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想宗室公族及貴門富年,必當競尚儒術(shù),撙節(jié)藝文,釋 老 莊 之意不急,精六經(jīng)之正道也。” 唐 韋嗣立 《請崇學校疏》:“時輕儒學之官,莫存章句之選,貴門后進,競以僥倖昇班,寒族常流,復因陵替弛業(yè)。” 明 張居正 《葬地論》:“今 江 右之區(qū),貴門世族,踵相接也?!?br />(2).稱他人之家的敬語。《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明 陸采 《明珠記·贅蘋》:“沒親人,只採蘋,要見嬌姿造貴門。”
《漢語大詞典》:貴行(貴行)
謂以身體力行為貴。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漢 河上公 注:“知者貴行,不貴言也?!?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古人質(zhì)正,貴行賤言,故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辭説?!?明 宋濂 《故民匠提舉司知事許府君墓志銘》:“為學貴行,不行而能言,雖如簇錦,將何施邪!”
敬稱他人職業(y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為什么還要做你這貴行?”
《漢語大詞典》:珍感
對他人贈物表示感謝之詞。 宋 蘇軾 《答周開祖書》:“惠及海味,珍感。來人遽還,未有以報,但愧怍無窮?!?宋 蘇軾 《與范子功書》:“團茶及匣子香藥夾等已領(lǐng),珍感,珍感。”
《漢語大詞典》:冤痛
(1).謂蒙受冤屈而悲憤沉痛。 漢 王充 論衡·感虛:“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動不同也?!?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三:“孤魂冤痛,自訴於天耳?!?br />(2).指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國志·魏志·楊俊傳:“ 黃初 三年,車駕至 宛 ,以市不豐樂,發(fā)怒收 俊 。尚書僕射 司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緯 請 俊 ,叩頭流血,帝不許。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殺。眾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叔夜有道之士:“余觀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div>
《漢語大詞典》:奪席(奪席)
后漢書·儒林傳上·戴憑:“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羣臣能説經(jīng)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 憑 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jīng)不窮 戴侍中 ?!焙笠蛑^成就超過他人為“奪席”。 清 朱彝尊 《題程侍郎江山臥游圖》詩:“ 啟 禎 之際南北派,書有 董 米 畫 崔 陳 。 青溪先生 起奪席,二者并妙稱絶倫?!?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漚寄生五古:“抗顏聊為師,譚經(jīng)屢奪席?!?柳亞子 《感事呈毛主席》詩:“奪席談經(jīng)非 五鹿 ,無車彈鋏怨 馮驩 ?!?/div>
《漢語大詞典》:污蔑(汙蔑)
亦作“汚蔑”。見“ 汙衊 ”。
1.以不實之詞詆毀他人。2.污穢,骯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