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鞞婆沙論問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也。朱子亦嘗言及,其云佛經(jīng)說初生人云云,今見阿含經(jīng)。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來,各有身光,飛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體重無光,日月始生。因貪食故,地肥滅沒,復(fù)生婆羅。婆羅滅沒,復(fù)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女相行、不凈行,云云是也。見馀冬序錄。
人生蟲寓相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正法念處經(jīng)說:「有腦骨蟲、頂上蟲、發(fā)蟲、耳蟲、鼻蟲、脂蟲、食涎蟲、醉味蟲、六味蟲、牙根蟲、咽喉蟲、抒氣蟲、續(xù)蟲、腫蟲、嗜睡蟲等二十種蟲。及有行于肝肺十種蟲,行于骨髓二十種蟲,行于陰處二十種蟲,行于尿溺十種蟲,各有令人生病生苦生欲生惱之力?!?/div>
人生業(yè)相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人生之因,皆由于業(yè),經(jīng)中說人生業(yè)相,節(jié)摘如下:
一、為人好喜美食,殺害生命,無有慈心者,從豺狼貍貓中來。
二、為人兇惡,含毒心難解者,由蝮蛇中來。
三、為人不安詳,及不能忍事者,從獼猴中來。
四、為人不凈,從豬中來。
五、為人慳貪,不能廉潔,從狗中來。
六、為人剛強,狠戾自用,從羊中來。
七、為人腥臭,從魚鱉中來。
八、為人系閉牢獄,杻械其身者,由前世為人,籠系眾生,使不遂意故。
九、人見不歡喜者,由前生見人,不歡悅故。
十、人見生歡悅者,由前生見人歡喜故。
十一、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
十二、身生惡瘡,治之難瘥者,由喜鞭打眾生,不以理故。
十三、為人奴婢,由負債不償故。
十四、為人卑賤,由不禮三寶故。
十五、為人聾盲,由不喜聽受經(jīng)法故。
十六、為人瘖啞,由毀謗人故。
十七、為人專愚,由不教人故。
十八、為人生無所知,由不學問故。
十九、為人丑陋,由好瞋恚故。
二十、為人短小,由輕慢人故。
二十一、為人長大,由恭敬人故。
二十二、為人潔凈,無有病痛,從慈心中來。
二十三、為人音聲清徹,從歌嘆三寶中來。
二十四、為人才明,達解深法,贊嘆妙義,開悟愚朦。人聞咨受,用為珍寶,從智
慧中來。
二十五、為人安詳,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
二十六、為人修習,無有懈怠,樂為福德,從精進中來。
二十七、為人端正,顏色妙好,輝容第一,身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歡喜,從忍
辱中來。
二十八、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
二十九、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
三十、為人豪貴,從禮敬三寶中來。
人生五因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人生有五種因,言五因者:
一、生因 即惑業(yè)。謂眾生依惑業(yè)而生此身。
二、和合因 如善法與善心和合,不善法與不善心和合,無記法與無記心和合也。
三、住因 謂如屋有柱,則不傾墮。山河樹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蓋謂眾生皆依四大煩惱而住也。
四、增長因 謂眾生因衣服飲食等,能長養(yǎng)其身。
五、遠因 如依父母之精血而生其身,依憑國力而免盜賊之難,依咒力而脫傷害是也。
人生因果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人生因果之大要,觀于辯意長者之十問、釋尊之五十答解,極為明晰。
一、以何因緣得生天國?
答:一者、慈心不殺,恤養(yǎng)物命,令眾得安。
二者、賢良不盜,布施無貪,濟諸貧乏。
三者、貞潔外色,護戒不犯,精進奉齋。
四者、誠信不欺,能護其口。
五者、不飲酒。
二、以何因緣來生人中?
答:一者、能行布施,恩潤貧窮。
二者、持戒不犯十惡。
三者、忍辱不擾眾亂。
四者、精進勸化,常無懈怠。
五者、一心奉孝盡忠。
三、復(fù)何因緣,生于地獄?
答:一者、不信佛法僧而行誹謗,輕毀圣道。
二者、破壞佛寺尊廟。
三者、四輩轉(zhuǎn)相誹謗,不計殃罪,無孝順心。
四者、叛逆而行,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
五者、學道不順師之教誨,而自貢高輕慢,誹謗其師。
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zhuǎn)獄內(nèi),無有出期。
四、復(fù)何因緣,生餓鬼中?
答:一者、慳貪不欲布施。
二者、竊盜不孝二親。
三者、愚闇無有慈心。
四者、積聚財物,不肯衣食。
五者、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五、復(fù)何因緣,生畜生中?
答:一者、犯戒偷盜。
二者、負債不還。
三者、殺生以身償之。
四者、不善聽受經(jīng)法。
五者、常因艱難,齋戒施會,以為俗緣。
六、復(fù)以何因緣故,常生尊貴之中,為眾所敬?
答:一者、施慧普廣。
二者、禮敬三寶及眾長者。
三者、忍辱無有瞋恚。
四者、柔和謙下。
五者、博聞經(jīng)戒。
七、復(fù)何因緣為奴婢身,為人所使?
答:一者、憍慢不敬二親。
二者、剛強無有恪心。
三者、放逸不禮三尊。
四者、以竊盜為生業(yè)。
五者、負債逃避不償。
八、復(fù)以何因緣故,生庶民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
答:一者、至誠不欺人。
二者、誦經(jīng)無彼此。
三者、護戒不謗圣道。
四者、教人遠惡就善。
五者、不求人之長短。
九、復(fù)何因緣,雖得生于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且形體丑陋,心意不安,常懷恐怖?
答:一者、欺詐無誠。
二者、對大會中說法者而誹謗之。
三者、見諸同學而輕試之。
四者、我見傲慢。
五者、斗亂兩舌。
十、復(fù)何因緣,所生之處,常逢佛法,初即不差,復(fù)遇知識,研究法理,若作沙門,則得如愿之所?
答:一者、自奉三寶,亦以勸人。
二者、供養(yǎng)佛緣。
三者、常奉佛教,不犯所受。
四者、慈憫一切。
五者、所受經(jīng)法,晝夜諷誦。
人生難得,大道難聞
【俗語佛源】
四十二章經(jīng)》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褂帧陡Iw正行所經(jīng)》卷二說:「縱得人身,不生中
國,諸根不具,或于佛法心不愛樂,或復(fù)生彼無佛世界。」佛教認為,這就是眾生要脫離生死煩惱的「三難」。后轉(zhuǎn)化為俗語「人生難得,大道難聞」,謂來到世間做人不容易,而能聽到大道、真理就更難了。意在勸人珍惜有限而難得的人生,要從善修行。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上)人生難得,大道難聞。(拜壇介)弟子丁繼之稽首了?!乖倥e兩個變式。如《西湖二集》卷七:「從來道:人身難得,至道難聞。奉勸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貪著之心、餃恨之念,錯走了道兒,再救不轉(zhuǎn)?!褂秩纭督鹌棵吩~話》第三九回:「員外又問:『你等打齋聽經(jīng),有何功德?』眾人言語:『人生在世,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弧埂?李明權(quán))
方論師,計方生人,人生天地
【三藏法數(shù)】
方即四方。謂此外道,計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滅后還入于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