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涂炭生靈(涂炭生靈)  拼音:tú tàn shēng líng
比喻使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杜f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今無忌先朝之大德,舍下之至親,聽受邪謀,遂懷悖逆,意在涂炭生靈?!埂对贰>戆?。世祖本紀五》:「若能順時達變,可保富貴,毋為涂炭生靈,自貽后悔?!挂沧鳌竿刻可瘛埂?/div>
《國語辭典》:涂炭生民(涂炭生民)  拼音:tú tàn shēng mín
比喻使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六出:「狂秦暴虐,涂炭生民,毒起干戈,云繞寰宇?!挂沧鳌竿刻可`」。
《國語辭典》:天下蒼生(天下蒼生)  拼音:tiān xià cāng shēng
全部的人民?!?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愿吾君萬壽千秋,乃天下蒼生之同幸也?!?/div>
《國語辭典》:天下從風(天下從風)  拼音:tiān xià cóng fēng
形容全部人民的歸順和信任?!妒酚?。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div>
《國語辭典》:天賦人權(quán)(天賦人權(quán))  拼音:tiān fù rén quán
認為人民的權(quán)利生而自由平等,人人都具有天賦權(quán)利的思想。為法人盧梭「天賦人權(quán)說」的立論根據(jù)。
《國語辭典》:為民除害(為民除害)  拼音:wèi mín chú hài
替人民除去禍害?!度龂?。卷三八。蜀書。秦宓傳》:「禹疏江決河,東注于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埂段宕菲皆?。周史。卷下》:「既不能躬耕以食其力,但當親冒矢石,為民除害,稍可自安也?!挂沧鳌笧槊癯肌?。
《國語辭典》:為民除患(為民除患)  拼音:wèi mín chú huàn
替人民除去禍患。南朝宋。明帝〈與諸方鎮(zhèn)及諸大臣詔〉:「為民除患,兄弟無復多人,彌應思吊不咸,益相親信?!挂沧鳌笧槊癯Α?。
《國語辭典》:為民喉舌(為民喉舌)  拼音:wéi mín hóu shé
充當人民的喉嚨、舌頭。比喻代替人民說話,表達意見。多用于致贈民意代表的題辭。如:「陳議員為民喉舌不遺馀力,替民眾爭取了不少權(quán)益。」
《國語辭典》:無信不立(無信不立)  拼音:wú xìn bù lì
原指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是站不起來的。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购蠓褐溉藳]有信用就無法立身?!度龂萘x》第一一回:「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div>
《國語辭典》:整躬率物  拼音:zhěng gōng shuài wù
整飭自己的言行儀態(tài),以為部屬或人民的表率。如:「領導人物,應該整躬率物,使部下衷心信服?!?/div>
《國語辭典》:著作自由  拼音:zhù zuò zì yóu
人民有以文字、圖畫等表示意見,發(fā)表著作而不受任何非法干涉的自由權(quán)。
《國語辭典》:直接民權(quán)(直接民權(quán))  拼音:zhí jiē mín quán
人民以集會或總投票的方式,行使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的民權(quán)。此種真正而具體的民權(quán)可制裁議會的專恣,并防止代議制的流弊。
《國語辭典》:直接政治  拼音:zhí jiē zhèng zhì
民主國家的人民不經(jīng)過代表機關而直接參與政治,稱為「直接政治」。如瑞士的政治制度。
《國語辭典》:政治責任(政治責任)  拼音:zhèng zhì zé rèn
一種民主政治的表徵,即政府對全國人民所應負的責任。如政府某些具體政策出現(xiàn)重大差失時,該管的部會首長會去職表示對政策失敗的負責,這種辭職不論辭職者主觀動機為何,在客觀上都稱為「政治責任」。
《國語辭典》:政治哲學(政治哲學)  拼音:zhèng zhì zhé xué
探索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系、人權(quán)與自由、政體類型、權(quán)力關系、治理原則等等有關政治運作的系統(tǒng)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