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人倫(人倫)  拼音:rén lún
1.人類的倫常?!睹献?。滕文公上》:「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三國演義》第二○回:「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
2.人類?!盾髯?。富國》:「人倫并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知?!埂侗饼R書。卷三。文襄帝紀》:「禽獸惡死,人倫好生,仆實不辜,桓、莊何罪?!?br />3.人才?!侗笔贰>硭囊?。楊播傳》:「典選二十馀年,獎擢人倫,以為己任?!埂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公銓品人倫,各盡其用?!?br />4.評選人才?!侗笔?。卷二一。崔宏傳》:「浩有鑒識,以人倫為己任?!?/div>
《分類字錦》:有人倫鑒(有人倫鑒)
周書薛端傳: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端久處選曹,雅有人倫之鑒,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分類:吏部
《國語辭典》:不逮人倫(不逮人倫)  拼音:bù dài rén lún
不能生育兒女,無法行古人觀念中夫妻傳宗接代之倫常。《公羊傳。昭公二十年》:「何疾爾?惡疾也。」?jié)h。何休。解詁:「惡疾謂瘖、聾、盲、癘、禿、破、傴、不逮人倫之屬也?!?/div>
《分類字錦》:粉澤人倫(粉澤人倫)
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偉與上士昭哉至人笙簧道德粉澤人倫
分類:道士
《分類字錦》:人倫本務(人倫本務)
魏文帝《交友論》:友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非特士友之志也。
分類:
《分類字錦》:人倫勝業(yè)(人倫勝業(yè))
見上注。
分類:器量
《分類字錦》:獎擢人倫(獎擢人倫)
北齊書·楊愔傳》:典選二十余年,獎擢人倫,以為己任。然取士多以言貌,時致謗言,以為愔之用人,似貧士市瓜,取其大者。愔聞不屑焉。
分類:吏部
《分類字錦》:經紀人倫(經紀人倫)
史記·自序》:禮經紀人倫,故長于行。
分類:
《國語辭典》:人道  拼音:rén dào
1.做人的道理?!兑捉洝O缔o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br />2.人倫。指社會的倫理關系?!抖Y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埂妒酚?。卷二三。禮書》:「人道經緯萬端,規(guī)矩無所不貫?!?br />3.發(fā)生性關系。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二出:「一時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谒乃幕兀骸腹湃四凶尤ⅲ佣?,使其氣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br />4.尊重人類權利,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語。六道之一。指人類。
《國語辭典》:人道主義(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種尊重人類價值,以謀求全體人類安寧幸福為理想的主義。強調博愛精神,主張超越人種、國家、宗教等差異,承認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張正義,維護人權,同情弱小和救濟貧困,反對政治迫害及種族歧視為其主要內容。
《國語辭典》:民彝(民彞)  拼音:mín yí
人民的常規(guī)準則?!稌?。康誥》:「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埂端问?。卷四二四。列傳。趙逢龍》:「為政務寬恕,撫諭惻怛,一以天理民彝為言,民是以不忍欺?!骨?。錢謙益〈嘉議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葉公墓志銘〉:「公生平學問,躬行實踐,信心為己,感民彝,痛國是?!?/div>
《漢語大詞典》:人彝
人倫。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封第二表》:“世道恒淪,人彝剽奪?!?宋 范仲淹 《上張侍郎啟》:“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彝?!?/div>
分類:人倫
《漢語大詞典》:亂常(亂常)
(1).破杯綱常;違反人倫。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變故亂常,擅制更爽?!?晉 摯虞 《思游賦》:“ 唐 則天而民咨兮, 癸 亂常而感虞?!?隋 王通 《文中子·禮樂》:“子謂 京房 郭璞 ,古之亂常人也?!?阮逸 注:“二子并乖正經,亂人倫者也?!?br />(2).異常;不正常。 明 劉基 《郁離子·荀卿論三祥》:“雖有鳳凰、麒麟日集於郊,無補 楚國 之罅漏,而況於易色之鳥,亂常之木乎!”
《國語辭典》:倫類(倫類)  拼音:lún lèi
1.同類。唐。方干 偶作詩:「若于巖洞求倫類,今古疏愚似我多?!?br />2.事物的條理、次序。《荀子。勸學》:「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div>
《國語辭典》:倫理(倫理)  拼音:lún lǐ
1.人倫道德的常理?!抖Y記。樂記》:「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埂痘茨献?。要略》:「經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br />2.事物的條理?!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
《國語辭典》:人治  拼音:rén zhì
認為國家興衰治亂的關鍵在于統(tǒng)治者的賢能與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種主張。相對于法治而言。如:「講求民主與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現(xiàn)代國家政治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