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亭 → 停亭”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4—126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原名綱,字汝礪,改字艮翁,號亭山翁。理宗端平二年進士。累官太學博士,遷諸王宮教授。忤丁大全意,罷歸。景定元年,以太府丞召,遷秘書郎,進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出提舉湖南常平。為人有胸襟,詩文溫潤清新。有《亭山集》。
全宋詩
李丑父(一一九四~一二六七),初名鋼,字汝礪,更字艮翁,號亭山,莆田(今屬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士。三年,調(diào)邵武軍司戶,歷通判福州、建寧府。除太學博士兼沂王府教授。開慶元年(一二五九),為太府寺丞。累遷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出為湖南提舉。咸淳三年卒,年七十四。有《亭山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李艮翁禮部墓志銘》、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七七六○
李丑父(一一九四——一二六七),初名綱,字汝礪,后改名,更字艮翁,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進士,授邵武戶曹,除太學博士。后以太府丞召,遷秘書郎,進著作郎,權(quán)禮部郎官。出提舉湘南常平,以臺疏去。咸淳三年卒,年七十四。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四《李艮翁禮部墓志銘》,《竹溪鬳齋續(xù)集》卷二四《李公行狀》。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秦延烝,字允孝,號亭山,明無錫人。萬歷癸丑進士,任江西永豐縣知縣,歷官兵部職方司主事,崇祀永豐名宦祠。
維基
秦延烝,字允孝,號亭山,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任江西吉安府永豐縣知縣。補福建汀州府歸化縣知縣,升兵部職方司主事。著有《亭山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7—1673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萊陽人,字如農(nóng),自號敬亭山人,又號宣州老兵。崇禎四年進士,授密云知縣。十五年,遷至禮科給事中。上疏言事,帝指為“詰問詔旨”,下獄,密旨令錦衣衛(wèi)帥駱養(yǎng)性斃之于獄。養(yǎng)性不敢。十七年遣戍宣州衛(wèi)。明亡后,流寓蘇州,有《敬亭集》。
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巨卿,萊陽人,官給事。法名智潛,號壹志。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如農(nóng),萊陽人。崇禎辛未進士,除知密云縣改儀真入為禮部主事擢禮科給事中以言事削籍戍宣城有敬亭集
維基
姜埰(1607年—1673年),字如農(nóng),號卿墅,門人私謚貞毅。山東萊陽人。明末政治人物。生于萬歷三十五年丁未(1607),明崇禎三年舉人,四年(1631年)進士,初授密云知縣,改知儀真縣,有政績,后遷禮部儀制司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以直言著稱,聲績頗佳,與龔鼎孳交善。崇禎十五年(1642年)閏十一月,因?qū)曳柑祛?,陷?zhèn)撫司獄,廷杖幾死,又系刑部獄。崇禎十六年二月出獄,遣戍宣州衛(wèi),將赴戍所而都城陷。后著僧裝,流寓蘇州,“甲申以后始為詩”,購得“醉穎堂”(現(xiàn)蘇州藝圃前身),重予修葺后,更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自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年六十七。囑二子安節(jié)、實節(jié)舁葬于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十一卷?!?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胡大年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字亭山,號薌村,又號玉峰。以賣煙葉為生。工書畫,善寫梅蘭竹石,尤工畫葡萄。行楷師法唐歐陽詢。有《移情軒詩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1712 【介紹】: 清山西澤州人,初名敬,字子端,一字說巖,號午亭。順治十五年進士??滴蹰g累官吏部侍郎,兼管戶部錢法,疏請錢幣改重為輕,以杜私鑄之風。歷充三朝《圣訓》、《一統(tǒng)志》、《明史》等館總裁官。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所作古文,為汪琬所賞,詩亦為王士禛所奇。謚文貞。有《尊聞閣集》,晚年手定為《午亭文編》。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八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巖,澤州人。順治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謚文貞。有《尊聞堂集》。
滄海遺珠
陳廷敬(1640-1712)原名敬,字子端,號悅巖。山西澤州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謚文貞。著有《午亭詩評》《午亭文編》《杜律詩話》等。
詞學圖錄
陳廷敬(1639-1712) 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初名敬,因同科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加"廷"字。澤州(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庶吉士。曾任康熙帝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有《午亭文編》、《尊文閣集》、《河上集》、《杜律詩》、《老姥掌游記》、《三禮指要》、《說巖詩集》等。
清詩別裁集
字子端,山西澤州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貞。著有《午亭文編》?!饾芍菥羽^閣,典文章,經(jīng)畫論思密勿之地幾四十年,故其吐辭可上追燕、許。茲特取其典質(zhì)樸茂者,著于卷中。
黃鶴樓志·人物篇
陳廷敬(1638—1712) 清代官員、學者、詩人。字子端,初名敬,號說(一作悅)巖,晚號午亭。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后改為庶吉士。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字典》總修官、工戶刑吏諸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卒謚文貞。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是清代“臺閣”詩人代表,有《午亭文編》,主持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御選唐詩》《欽定詞譜》等。曾作七古長詩《黃鶴樓歌送魏使君》,論者稱之為抒發(fā)友情的力作。
維基
陳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人,山西澤州直隸州(今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主編。卒謚文貞。陳廷敬原名陳敬,明崇禎十二年(1638年)生于山西澤州直隸州皇城村。順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戊戌科進士,選庶吉士,因與庶常館翰林院通州陳敬(順治官員)重名,故順治帝賜“廷”字,改名廷敬??滴醯奂次?,陳廷敬深得賞識。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七月丙寅,與葉方藹一起入直南書房。累遷翰林院掌院學士??滴醵辏?684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管戶部錢法,將制錢含銅量減低,以免制錢被大量镕鑄取銅,九月,晉升左都御史,仍兼管戶部錢法??滴醵迥辏?686年),遷工部尚書,與徐乾學奏進《鑒古集覽》,奉詔任纂修《三朝圣訓》,《政治訓典》,《方略》,《大清一統(tǒng)志》,《明史》等書,任總裁??滴醵吣辏?688年),前湖廣巡撫張汧因“貪污銀九萬余兩”獲罪。陳廷敬為其兒女親家,上《俯瀝懇誠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謝罪原官解任,但每四日仍須進內(nèi)廷侍候康熙讀書,可見康熙非常喜歡陳廷敬侍讀。兩年后重新起用為左都御史。1691年,任會試正考官、刑部尚書。1692年,父卒,回鄉(xiāng)守制兩年后,授戶部尚書。1699年,轉(zhuǎn)吏部尚書??滴跛氖辏?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值經(jīng)筵。1705年,扈從康熙南巡。1707年,再扈從康熙南巡??滴跛氖拍辏?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獲允。次年五月,大學士張玉書卒,李光地患病未愈,陳廷敬又應詔入直??滴跷迨荒辏?712年)三月,陳廷敬病劇,四月去世??滴醯塾H作挽詩哀悼,謚文貞?!?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
《駢字類編》:亭山
水經(jīng)注:浙江又東北徑亭山西,山上有孫權(quán)父冢。 明一統(tǒng)志:亭山在臺州府城南一百里,由郡泛舟入黃巖者,多候潮于此。又亭山館在黃巖縣南三十里,宋慶元中縣令王常浚建。
分類:亭山
《國語辭典》:敬亭山  拼音:jìng tíng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北,為九華山支脈。山上舊有「敬亭」,相傳為南齊謝朓吟詠之處。其東臨句、宛二水,千巖萬壑,為近郊名勝。
《漢語大詞典》:淵亭山立(淵亭山立)
見“ 淵渟岳峙 ”。
《國語辭典》:淵渟岳峙(淵渟岳峙)  拼音:yuān tíng yuè zhì
像深淵一樣沉靜,像高山般聳峙。比喻人品德高尚,氣度宏大。晉。石崇楚妃嘆〉:「矯矯莊王,淵渟岳峙?!挂沧鳌复s岳峙」、「岳峙淵渟」、「岳峙泉渟」、「岳峙淵渟」、「淵渟岳立」。
《漢語大詞典》:云亭山人
清 孔尚任 的別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這等説來,一定是 云亭山人 了?!?/div>
分類:孔尚任
《漢語大詞典》:鼻亭山
古山名。在今 湖南 道縣 。 宋 辛棄疾 《最高樓·送丁懷中教授入廣》詞:“ 蒼梧 云外 湘妃 淚, 鼻亭山 下鷓鴣吟。” 鄧廣銘 箋注:“ 鼻亭山 , 湖南 道州 內(nèi)之 有庳墟 ,相傳 舜 封其弟 象 於此。其地有山,原名 鼻墟山 ,《括地志》作 鼻亭山 ?!?/div>
《漢語大詞典》:云亭(雲(yún)亭)
(1). 云云 、 亭亭 二山的并稱。古代帝王封禪處。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武帝宴詩》之一:“車書今已共,愿奏 云 亭 儀?!?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壇場望幸, 云 亭 虛位。”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公乎來入相,皇欲駕 云 亭 ?!?br />(2).即 云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自號 云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 云亭 詞客,閣筆幾度酸辛;聲傳皓齒曲未終,淚滴紅盤蠟已寸?!?br />(1).對亭子的美稱。 唐 鮑溶 《隋帝陵下》詩:“白露沾衣 隋主 宮,云亭月館 楚 淮 東。” 唐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詩:“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酬嘲·羅隱對》:“ 隱 ( 羅隱 )欲歸 武林 , 駢 ( 高駢 )與賓幕餞於云亭?!?br />(2).猶言高聳入云。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崇臺霄峙,秀闕云亭?!涞z書監(jiān) 胡義周 之辭也?!?br />(3). 云云山 和 亭亭山 的合稱。史記·封禪書:“昔 無懷氏 封 泰山 ,禪 云云 …… 黃帝 封 泰山 ,禪 亭亭 ?!?span id="om71yq6" class="book">《隋書·虞世基傳》:“﹝ 陳主 ﹞令 世基 作《講武賦》,於坐奏之曰……望 云亭 而載蹕,禮升中而告成?!?/div>
《漢語大詞典》:退谷
山谷名。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樊山 、 郎亭山 之間。 唐 孟士源 曾與 元結(jié) 同隱于此,名之曰“退谷”。 結(jié) 為作《退谷銘》,并序曰:“ 抔湖 西南是 退谷 ……時 士源 以 漫叟 退修耕釣,愛游此谷,遂命曰‘退谷’。 元子 作銘以顯 士源 之意?!焙笠浴巴斯取贝竿死?、歸隱之處。 清 錢謙益 《王二溟布政謝事家居八十如少壯聽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贈》詩之一:“《三休記》向 中條 勒,《四漫詩》留 退谷 刊?!?清 吳偉業(yè) 《將至京師寄當事諸老》詩之二:“一自弓旌來 退谷 ,苦將行李累衰親?!惫海髌鸽[者之禮。
《漢語大詞典》:赤阪
亦作“ 赤坂 ”。
(1). 西域 地名。以酷熱著稱。《文選·鮑照〈苦熱行〉》:“ 赤阪 橫西阻,火山赫南威。” 李善 注:“漢書·西域傳:‘ 杜欽 曰:又歷 大頭痛 、 小頭痛 山, 赤土 、 身熱 之阪。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詩:“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勢入月窟侵太白,氣連 赤坂 通單于。”
(2).地名。在 陜西省 洋縣 東 龍亭山 。三國志·蜀志·后主傳:“ 魏 使 司馬懿 由 西城 , 張郃 由 子午 , 曹真 由 斜谷 ,欲攻 漢中 ,丞相 亮 待之於 城固 、 赤阪 ,大雨道絶, 真 等皆還?!?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五·漢中府》:“ 龍亭山 ,乃入 子午谷 之口,其山阪赭色,亦名 赤阪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