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突騎五千

相關(guān)人物
吳漢


《后漢書》卷十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678~
武北擊群賊,漢常將突騎五千為軍鋒,數(shù)先登陷陳。

例句

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24~
老子脩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褂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р叛远?,莫知其所終。

簡釋

五千言:指《道德經(jīng)》。唐李群王《別尹煉師》:“吾家五千言,至道懸日月?!?/p>


例句

齋心調(diào)筆硯,唯寫五千言。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五千言外無文字,更有何詞贈武皇。 曹唐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

慚逾六百石,愧負五千言。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將命者畫圖而至欣然有感聊賦此詩兼寄上浙東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鶴

吾家五千言,至道懸日月。 李群玉 別尹煉師

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 溫庭筠 老君廟

高談十二部,細覈五千文。 盧照鄰 赤谷安禪師塔

終年常避喧,師事五千言。 秦系 山中贈張正則評事

《駢字類編》:五千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
唐 韓愈 題臨瀧寺 不覺離家已五千,仍將衰病入瀧船。
唐 楊凝 從軍行 都尉出居延,強兵集五千。
唐 盧仝 雜興 三五圖書舊揣摩,五千道德新規(guī)矩。
唐 白居易 養(yǎng)拙 逍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
唐 陸龜蒙 引泉詩 上善可比水,斯文參五千。
唐 溫庭筠 錦城曲 樹成寄與望鄉(xiāng)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元 楊維楨 鳳皇石 灰歷五千劫,金鎖八千頃。
《韻府拾遺 先韻》:宋書宗越傳家貧無以市馬常刀楯步出單身挺戰(zhàn)眾莫能當(dāng)每一捷郡將輒賞錢五千因此得市馬王惲詩歲月鄰期耄鄉(xiāng)關(guān)近五千
分類:五千
《漢語大詞典》:五千言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焙笠浴拔迩а浴睘?老子 道德經(jīng)的代稱。 唐 白居易 《養(yǎng)拙》詩:“迢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詞:“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 老聃 作五千言, 釋迦 有 恒河 沙數(shù)說,也還是東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五千文
即五千言。 唐 白居易 《讀〈老子〉》詩:“若道 老君 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div>
《分類字錦》:五千馀言(五千馀言)
史記老子傳: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分類:數(shù)目
《漢語大詞典》:二萬五千里長征
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一方面軍歷時一年,轉(zhuǎn)戰(zhàn)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見“長征③”。
《漢語大詞典》:一竿
宋 時京師買妾,每五千錢名為“一竿”。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京師買妾,每五千錢名一竿。美者售錢三五十箇。近歲貴人務(wù)以聲色為得意,妾價騰貴至五千緡,不復(fù)論箇數(shù)。”
分類:京師五千
《漢語大詞典》:有秩
(1).博大,無窮。《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經(jīng)傳釋詞:“秩,大也?!?漢 張衡 《東京賦》:“登圣皇於天階,章 漢 祚之有秩?!?br />(2).古代鄉(xiāng)官名。 漢 承 秦 制,鄉(xiāng)五千戶則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鄉(xiāng)。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百官志五》:“鄉(xiāng)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xiāng)人?!?/div>
《漢語大詞典》:九畿
相傳古時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內(nèi),自內(nèi)而外,每五百里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衛(wèi)、蠻、夷、鎮(zhèn)、藩等九畿,為各級諸侯之領(lǐng)地及外族所居之地。周禮·夏官·大司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鄭玄 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為界,有分限者九?!?span id="xg0cew7" class="book">《周禮·地官·小司徒》“其畿疆之封” 漢 鄭玄 注:“畿,九畿?!?賈公彥 疏:“除王畿以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衛(wèi)、要,以內(nèi)六服為中國,其外更言夷、鎮(zhèn)、藩三服為夷狄,王畿四面皆有九畿?!眳⒁姟?九服 ”。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劃為一區(qū),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wèi)服、蠻服、夷服、鎮(zhèn)服及藩服,稱為「九服」。見《周禮。夏官。職方氏》。
2.泛指全國各地?!段倪x。劉琨。勸進表》:「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3.古代天子的九種吉服,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見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九。制度》。
《國語辭典》:旁遮普  拼音:páng zhē pǔ
punjab
印度西北部的一邦。面積約五千零四百九十一平方公里,是印度與中亞的交通要道,西元一九四七年被分割成印度及巴基斯坦兩部分,盛產(chǎn)棉花及麥類。
五千大鬼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五千之大鬼,叱吒破戒者也。梵網(wǎng)經(jīng)下曰:「故起心毀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yǎng),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div>
五千上慢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有五千比丘懷增上慢之心,釋迦將說法華經(jīng),彼等謂我既得妙果,何要聞法華,立座而去。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是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五千五百佛名咒除障滅罪經(jīng)之略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八卷,隋阇那崛多譯。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載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