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黃銘,字于鼎,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二十九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七十七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陳于鼎(1600年1月2日—1661年6月6日),字爾新,號實庵,又號南山逸史,直隸宜興人,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生,十一歲童子試考上秀才。后漳州參將鄭芝龍聘為家塾教師,教其子鄭成功。天啟元年(1612年)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為《春秋》經(jīng)魁。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崇禎六年(1633年)開始戲劇創(chuàng)作。弘光時,官左春坊左庶子掌院事。降清后,任弘文館編修,因替蘇州人申氏作保借旗債,受累革職。南歸后,定居鎮(zhèn)江。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兵臨鎮(zhèn)江,陳于鼎與知府戴可進等計議迎降。鄭成功兵敗后,清廷查辦“通海案”,順治十八年(1661年)陳于鼎被檢舉入獄,解押往北京處決。臨刑時說:“明末惟李定國、鄭某水陸兩大戰(zhàn)差可人意。吾得附其驥尾,死何恨哉?!?/blockquote>

人物簡介

清詩別裁集
字于鼎,江南歙縣人。諸生。著有《馀事集》?!鹩诙υ姡瑵O洋定其全集,歌行中賞其《建文鐘》篇,云中有史筆,非茍作者,今集中不見此詩,可惜也。
《漢語大詞典》:于鼎
謂居三公之位。
分類:于鼎三公
《國語辭典》:染指于鼎(染指于鼎)  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
語出《左傳。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比喻覬覦非分的利益。
《國語辭典》:金母  拼音:jīn mǔ
1.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參見「西王母」條。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四。西王母傳下仕道》:「西王母者,九靈太妙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亦號曰金母元君?!?br />2.道士煉丹時,放在鼎內(nèi)的金。
《漢語大詞典》:鼎象
相傳 夏禹 時以百物之象鑄于鼎,使民知善惡。典出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杜預(yù) 注:“象所圖物,著之於鼎?!?明 唐順之 《零陵縣知縣題名記》:“是則其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載焉;其為令也,惡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鑄焉。”
《漢語大詞典》:鼎事
指書上關(guān)于鼎的記載。 清 王謨 《〈鼎錄〉跋》:“茲録所隸鼎事,凡七十有二,而前三十五事,古帝王鼎,后二十七事,卿大夫鼎?!?/div>
《漢語大詞典》:鼎游
謂魚游于鼎釜。比喻無生路。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魚嗟鼎游,蛟悲涸投。帆歸錦水何時又?!眳⒁姟?鼎魚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魚幕燕(鼎魚幕燕)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漢書》:‘ 朱穆 上疏曰:養(yǎng)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必也燋爛?!?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左氏傳》曰:‘ 吳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猶鷰巢于幕之上?!焙笠浴岸︳~幕燕”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擬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碑序》:“我?guī)焺t奉辭伐罪,鳴皷而前,鱗萃翼涉,然猶以之環(huán)合,鼎魚幕燕,孤壘于是卵危?!?span id="p6gvokb" class="book">《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div>
《漢語大詞典》:從彝(從彝)
古代祭器名。形近于鼎,故稱。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此蓋古之祭器,名曰從彝。曰從,則其品不一。蓋以貯已熟之物以祭宗廟,象鼎之器形而實非鼎也?!?/div>
《國語辭典》:刑器  拼音:xíng qì
1.古時將刑書鑄于鼎上,故稱鼎為「刑器」。《左傳。昭公六年》:「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br />2.用刑的器具。如刀、鋸、笞、杖、械、桎等類。
分類:刑具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