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元巳
即上巳。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舊俗于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國(guó) 魏 以后,把這個(gè)節(jié)日固定為三月三日。 漢 張衡 《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于陽瀕。”自 三國(guó) 魏 以后,把這個(gè)節(jié)日固定為三月三日。《文選·沈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詩》:“麗日屬元巳,年芳具在斯?!?張銑 注:“元巳,上巳也?!?/div>
《國(guó)語辭典》:市曹  拼音:shì cáo
1.商店聚集的地方。古時(shí)多于此處決罪犯?!段宕菲皆挕L剖?。卷上》:「軍中有訛言煽惑人心,及強(qiáng)奪百姓一錢的,皆拿赴軍前,梟首市曹。」《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怒極,喝令:『綁出斬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斬訖?!?br />2.比喻買賣官爵?!段簳?。卷一五。昭成子孫傳。常山王遵傳》:「遷吏部尚書,納貨用官,皆有定價(jià),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馀受職各有差,天下號(hào)曰:『市曹』?!?/div>
《國(guó)語辭典》:煤山  拼音:méi shān
山名。在北平市神武門外,明思宗崇禎殉國(guó)于此。也稱為「景山」、「萬歲山」。
《漢語大詞典》:灞亭
灞橋 長(zhǎng)亭。古人多于此送別。 唐 岑參 《送祁樂歸河?xùn)|》詩:“置酒 灞 亭別,高歌披心胸?!?唐 司空?qǐng)D 《楊柳枝》詞之三:“ 灞 亭東去徹 隋 堤,贈(zèng)別何須醉似泥。”參見“ 灞橋 ”。
《國(guó)語辭典》:灞橋(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陜西省西安市東,筑于灞水之上。漢人常于此折柳送別。后遂引申為離別之地。宋。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詞:「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挂沧鳌赴詷颉埂?/div>
《漢語大詞典》:百源
(1).眾水之源。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鄭玄 注:“眾水始所出為百源?!?span id="ui6ypkc" class="book">《呂氏春秋·仲夏》作“百原”。 宋 蘇轍 《泝潮》詩之二:“初來似欲傾滄海,正滿真能倒百源?!?br />(2).地名。在今 河南省 輝縣 西北。 宋 邵雍 曾隱居于此。
《國(guó)語辭典》:八公山  拼音:bā gōng shān
山名:(1)在安徽省和縣北。相傳有八仙人在此下棋飲酒,故稱為「八公山」。(2)在安徽省鳳陽縣東南肥水之北。世傳淮南王劉安嘗于此遇八公。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肥水注》。相傳前秦苻堅(jiān)于淝水之戰(zhàn)時(shí),登壽陽城望此山草木皆以為晉兵,乃大敗。也稱為「北山」。(3)在安徽省巢縣西北。也稱為「紫金山」。
《國(guó)語辭典》:峣關(guān)(峣關(guān))  拼音:yáo guān
位于陜西省藍(lán)田縣東南方的關(guān)隘,漢高祖破秦兵于此。也稱為「藍(lán)田關(guān)」。
《漢語大詞典》:庶常
書·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鈞 易解:“庶,眾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義于此。 清 因以“庶?!睘槭康拇Q。清史稿·選舉志三:“庶吉士之選無定額……五年,詔內(nèi)閣會(huì)議簡(jiǎn)選庶常之法?!眳⒁姟?庶吉士 ”。
《漢語大詞典》:庶吉士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進(jìn)士觀政于諸司,練習(xí)辦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監(jiān)等近衙門者,采《書》“庶常吉士”之義,俱改稱為庶吉士。 永樂 后專屬翰林院,選進(jìn)士文學(xué)優(yōu)等及善書者為之。三年后舉行考試,成績(jī)優(yōu)良者分別授以編修、檢討等職;其余則為給事中、御史,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 明 代重翰林, 天順 后非翰林不入閣,因而庶吉士始進(jìn)之時(shí),已群目為儲(chǔ)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設(shè)庶常館,掌教習(xí)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稱“庶?!薄㈤?清 福格 《聽雨叢談》卷六。參見“ 庶常 ”。
《漢語大詞典》:雞臺(tái)(雞臺(tái))
臺(tái)名。在 揚(yáng)州 。相傳 隋煬帝 常游于此。 唐 杜牧 《揚(yáng)州》詩之二:“秋風(fēng)放螢苑,春草斗 雞臺(tái) ?!?馮集梧 注引 唐 杜寶 《大業(yè)拾遺記》:“ 煬帝 嘗游 吳 公宅 雞臺(tái) ,恍惚間與 陳后主 相遇,尚喚帝為殿下?!?唐 羅隱 《所思》:“ 梁王 兔苑 荊榛里, 煬帝 雞臺(tái) 夢(mèng)想中?!?清 趙文哲 《臺(tái)城路》:“夢(mèng)遠(yuǎn) 雞臺(tái) ,海蠡誰解薦芳醑?!?/div>
《漢語大詞典》:避債臺(tái)(避債臺(tái))
本名 謻臺(tái)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債于此,故稱。 明 湯顯祖 《與男開遠(yuǎn)》:“我歌《鹿鳴》五十年,求一 避債臺(tái) 不得,念之?!?清 錢謙益 《朱府君墓志銘》:“人或謂君:若他日寧有 避債臺(tái) 乎?”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史記注:“ 赧王 為諸侯所逼,負(fù)責(zé)於民,乃上臺(tái)避之,號(hào) 避責(zé)臺(tái) ?!眳⒁姟?逃債臺(tái) ”。
《國(guó)語辭典》:逃債臺(tái)(逃債臺(tái))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tái)。因周赧王曾避債于此,故稱為「逃債臺(tái)」?!短接[。卷一七七。居處部五。臺(tái)》引《帝王世紀(jì)》:「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tái)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tái)曰逃債臺(tái)。故洛陽南宮簃臺(tái)是也。」也稱為「謻臺(tái)」。
《漢語大詞典》:中冀
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區(qū)。相傳 黃帝 殺 蚩尤 于此。逸周書·嘗麥:“ 赤帝 大懾,乃説于 黃帝 ,執(zhí) 蚩尤 ,殺之于 中冀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jì):“ 黃帝 殺 蚩尤 於 中冀 ,名其地曰絶轡之野?!?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埋 長(zhǎng)狄 於 駒門 ,斬 蚩尤 於 中冀 ?!焙笠浴爸屑街D”指平定叛亂。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后李氏傳:“犯露蒙霜,度 雁門 之險(xiǎn);馳風(fēng)擊電,行 中冀 之誅?!?/div>
《漢語大詞典》:晾鷹臺(tái)(晾鷹臺(tái))
元 代游獵之所,獵者常攜鷹休憩于此,故名。后為各朝皇家圍獵、習(xí)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為之……殿傍 晾鷹臺(tái) ,鷹撲逐以汗,而勞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清 吳家騏 《圣駕南苑大閱恭紀(jì)》詩:“虎旅自諳司馬法,鵷班齊侍 晾鷹臺(tái) ?!?span id="mm8k6wn" class="book">《新民晚報(bào)》1987.8.13:“ 南苑 ,即 南海子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圍獵和演習(xí)武事的場(chǎng)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駕幸 南海子 ,登上 晾鷹臺(tái) ,觀看賽馬和斗虎,儀式十分隆重?!?/div>
《漢語大詞典》:鶯春(鶯春)
春日。以鶯鳥于此時(shí)飛鳴,故稱。 唐 鄭谷 《多情》詩:“鶯春雁夜長(zhǎng)如此,賴是幽居近酒家?!?/div>
《漢語大詞典》:除巳
指農(nóng)歷三月上巳節(jié)。舊俗于此日祓除不潔,故稱。 漢 蔡邕 《祓禊文》:“洋洋暮春,厥日除巳……唯女與士,自求百福,在 洛 之涘?!眳⒁姟?上巳 ”。
《國(guó)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漢以前定農(nóng)歷的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有修禊之俗,臨水洗濯,以滌除不祥。魏晉以后,則改在農(nóng)歷的三月三日?!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顾?。吳自牧《夢(mèng)粱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shí)。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div>
《漢語大詞典》:麟止
漢武帝 至 雍 獲白麟, 司馬遷 作史記于此處止筆。后以“麟止”指絕筆。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 陶唐 以來,至於麟止。”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 武帝 獲麟, 遷 以為述事之端。上紀(jì) 黃帝 ,下至麟止,猶春秋止於獲麟也。”漢書·揚(yáng)雄傳下:“及 太史公 記六國(guó),歷 楚 漢 ,訖麟止,不與圣人同,是非頗謬於經(jīng)?!?宋 蘇洵 《史論下》:“ 固 贊 漢 自創(chuàng)業(yè),至麟止之間,襲蹈 遷 論,以足其書者過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