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詞典 5分類詞匯 15
《駢字類編》:二尺
唐 李白 贈崔侍郎 黃河二尺鯉,本在孟津居。
唐 杜甫 春水生二絕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強(qiáng),數(shù)日不可更禁當(dāng)。
唐 韓愈 短燈檠歌 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
唐 李群玉 書院二小松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shù)粒秋煙二尺鱗。
唐 皮日休 茶中雜詠 其七 茶焙 鑿彼碧巖下,恰應(yīng)深二尺。
分類:二尺
《國語辭典》:穿二尺半的  拼音:chuān èr chǐ bàn de
對軍人的蔑稱。舊時(shí)社會瞧不起軍人,所以稱穿著軍服為「二尺半」。而軍人稱穿二尺半的,則含有半長不短、半吊子的輕賤意味。
《國語辭典》:二尺半  拼音:èr chǐ bàn
舊時(shí)軍人穿的棉上衣較一般上衣長,比大衣短,長約二尺半,既利于行軍又可保暖,后遂稱軍裝為「二尺半」。也稱為「二尺五」。
《分類字錦》:二尺九調(diào)(二尺九調(diào))
見上注
分類:
《漢語大詞典》:二尺四寸
漢 代一般著作大都寫在一尺左右長的竹簡上,而儒家經(jīng)典則用二尺四寸長的竹簡書寫,因用以指儒家經(jīng)典。 漢 王充 論衡·宣漢:“ 唐 、 虞 、 夏 、 殷 ,同載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讀,朝夕講習(xí)?!?/div>
《國語辭典》:郫筒  拼音:pí tǒng
一種盛酒器。一說郫地出大竹,土人截取竹筒盛酒,號稱為「郫筒」。一說郫地土人剖取竹筒作為釀酒之用,稱為「郫筒」。唐。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詩五首之一:「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6489' target='_blank'>李商隱 因書詩:「海石分棋子,郫筒當(dāng)酒缸?!?/div>
《國語辭典》:倍?! ?span id="i1opc2g" class='label'>拼音:bèi cháng
遠(yuǎn)超過正常的程度?!洞筇迫厝〗?jīng)詩話》卷下:「長者抱兒,驚喜倍常,合掌拜謝法師?!?/div>
《國語辭典》:三板  拼音:sān bǎn
1.小船?;蚋綊煊诤4希换蜷L竹束成,用于近海捕魚;或首尾置炮,兩旁具槳,用以作戰(zhàn)。也作「舢板」、「舢舨」。
2.古代筑墻用的板。每塊板二尺高,三板高六尺。《戰(zhàn)國策。趙策三》:「今城不沒者三板?!?/div>
《國語辭典》:門籍(門籍)  拼音:mén jí
1.古時(shí)宮門的冊籍,籍中有名者方許出入?!稘h書。卷五二。竇嬰傳》:「太后除嬰門籍,不得朝請?!?br />2.家世。《文選。任昉。為褚咨議蓁讓代兄襲封表》:「臣門籍勛蔭,光錫土宇?!?/div>
《漢語大詞典》:換錦(換錦)
花名。葉似水仙,冬生,至夏而落。獨(dú)抽一莖二尺許,開十余花?;ɑ蚣t或綠;葉落而花,叫脫紅脫綠,花落而葉,叫換錦花。見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草語。
《漢語大詞典》:度古
蟲名。長二尺余,形似書帶,色類蚯蚓,頭如鏟。有毒,雞食之即死。俗稱土蠱。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
《漢語大詞典》:交竹
古代織機(jī)部件。由兩根長二尺、粗如手指的竹棍構(gòu)成。作用是夾住交錯(cuò)的經(jīng)線,將經(jīng)線一上一下分開。
《國語辭典》:荊芥(荊芥)  拼音:jīng jiè
植物名。唇形科荊芥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三十至一百五十公分,葉對生,三角狀卵形,粗圓齒緣。聚傘花序二歧分枝,花冠白色,具紫斑。小堅(jiān)果卵形。莖、葉、種子皆可入藥。也稱為「香薷」。
《國語辭典》:虎刺  拼音:hǔ cì
植物名。茜草科虎刺屬,枝有刺,常綠小灌木。生于較為潮濕陰暗的山中。葉卵形或闊披針形,先端銳而具一短芒尖,基部略心形?;ㄒ恢炼湟干?,花冠漏斗形,四數(shù),白色。核果球形,熟時(shí)紅色。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等地。也稱為「伏?;ā?。
《漢語大詞典》:豐腹(豐腹)
謂彈棋棋局,中心隆起如大腹。據(jù)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載: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巔為小壺,四角微隆起。 漢 蔡邕 《彈棋賦》:“于是列象棊,雕華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 三國 魏 曹丕 《彈棋賦》:“豐腹高隆,庳根四頽,平如砥礪,滑若柔荑。” 唐 閻伯玙 《彈棋局賦》:“豐腹上圓,頽根下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