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逝物
指逝去的事物。 晉 陸機(jī) 《遨游出西城》詩:“逝物隨節(jié)改,時風(fēng)肅且熠?!?晉 陸云 《歲暮賦》:“長嘆息而永懷兮,感逝物而傷悲?!?南朝 宋 謝靈運 《〈維摩詰經(jīng)〉中十譬贊·幻》詩:“一從逝物過,既往亦何陳。”
分類:事物
《漢語大詞典》:散略
(1).疏略;不完備。后漢書·曹褒傳:“此制散略,多不合經(jīng),今宜依禮條正,使可施行?!?李賢 注:“散略,猶疎略也?!?br />(2).指不完備的事物。《梁書·徐勉傳》:“及 東京 曹褒 , 南宮 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餘篇?!?/div>
《國語辭典》:熱門(熱門)  拼音:rè mén
眾人爭相獲取或談?wù)摰?。如:「熱門科系」、「熱門話題」。
《國語辭典》:楔子  拼音:xiè zi
1.填補空隙的東西,如木塞?!端疂G傳》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鉆起四五十水軍,盡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滾入船里來?!?br />2.元雜劇中,在四折之外,視劇情需要所加的獨立段落,以銜接劇情。
3.小說前的序文?!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高@不過是個楔子,下面還有正文。」
《漢語大詞典》:風(fēng)雨表(風(fēng)雨表)
(1).測空氣壓力以預(yù)知風(fēng)雨的儀器。又名晴雨表、晴雨計或氣壓計。
(2).比喻賴以觀察形勢發(fā)展變化的事物。 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六:“銀行界是一支風(fēng)雨表,這一兩天里,大老倌們拼命提存款,買外匯,帶引零星存戶也起恐慌,這難道也是無風(fēng)起浪么?”
《國語辭典》:燈虎(燈虎)  拼音:dēng hǔ
燈謎。參見「燈謎」條?!都t樓夢》第九七回:「若真明白了,將來不是林姑娘,打破了這個燈虎兒,那饑荒才難打呢!」《負(fù)曝閑談》第一○回:「沈桐侯是專于綽趣的,什么古典、笑話、燈虎,記著一肚子?!?/div>
《國語辭典》:燈謎(燈謎)  拼音:dēng mí
元宵節(jié)時黏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的謎語。有時亦貼在墻上或掛在繩子上,猜中者多可獲致獎品?!都t樓夢》第二二回:「忽然人報,娘娘差人送出一個燈謎來,命你們大家猜?!挂喾Q「燈虎」、「文虎」。
《漢語大詞典》:謎子(謎子)
(1).謎語的俗稱。朱子語類卷一三九:“或言:‘某人如搏謎子,更不可曉?!?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百戰(zhàn)方夷 項 ,三章且易 秦 ;功歸 蕭相國 ,氣盡 戚夫人 ?!∷埔?漢高帝 謎子?!?br />(2).比喻還沒弄明白或難以理解的事物。 端木蕻良 《女神》:“但是人間的事我還知道得很少,我不能了解你的謎子?!?/div>
《國語辭典》:紐帶(紐帶)  拼音:niǔ dài
能夠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如:「經(jīng)濟(jì)繁榮和政治安定是國家進(jìn)步的紐帶,需要全民努力配合?!?/div>
《國語辭典》:三腳貓(三腳貓)  拼音:sān jiǎo māo
比喻技藝不精、不中用的人。元。張鳴善水仙子。鋪眉苫眼早三公〉曲:「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非熊。」
《國語辭典》:攔路虎(攔路虎)  拼音:lán lù hǔ
1.攔路搶劫的匪徒。元。施惠《幽閨記》第九出:「倚山為寨,號為攔路虎。金銀財寶,劫來如糞土?!埂肚迤缴教迷挶尽顪財r路虎傳》:「溫是將門之子,綽號攔路虎,大王曾知否?」也作「攔街虎」。
2.比喻阻礙前進(jìn)的人或事物。如:「小李,幫個忙,別做攔路虎?!?、「數(shù)學(xué)一直是我升學(xué)途中的攔路虎?!?/div>
《國語辭典》:聯(lián)鎖(聯(lián)鎖)  拼音:lián suǒ
一種戒具。用于外役作業(yè)時,圍鎖于人犯腰間,并互相聯(lián)結(jié),以防脫逃。依司法行政核定之監(jiān)所戒具標(biāo)準(zhǔn)表,其質(zhì)料為鐵,長度為五公尺,重量為三公斤。
《漢語大詞典》:小天使
比喻可愛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兒童。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汪涵笑的錄音談話》:“ 心心 又恢復(fù)了他小天使般歡愉的常態(tài)?!?span id="jb3dzt9" class="book">《花城》1981年第6期:“我迎著光亮向前走去,走向那無數(shù)小天使般的‘遺傳密碼’中間去?!?/div>
《漢語大詞典》:枯蠟(枯蠟)
比喻枯燥無味的事物。 宋 葉適 《劉氏女自誓為尼憐其操者幸助成之》詩:“世間浮想如枯蠟,還向虛空嫁此身?!?/div>
分類:事物
《國語辭典》:客體(客體)  拼音:kè tǐ
1.主體的認(rèn)識對象和活動對象。相對于主體而言。
2.在《民法》上指權(quán)利或義務(wù)的行使對象,如:物或權(quán)利;《刑法》上指犯罪行為人具體攻擊的對象,如:被害之人或被竊之物。
《國語辭典》:這么些(這麼些)  拼音:zhè me xiē
這些,表示為數(shù)不多的總量。如:「總共就這么些錢,你如果需要就全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