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楨干(楨榦)
亦作“ 楨干 ”。
1.筑墻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楨,豎在兩旁障土的叫干。書·費誓:“峙乃楨榦?!?孔 傳:“題曰楨,旁曰榦?!?孔穎達 疏:“題曰楨,謂當(dāng)墻兩端者也。旁曰榦,謂在墻兩邊者也?!?span id="wkwz1kc" class="book">《史記·魯周公世家》:“ 魯 人三郊三隧,歭爾芻茭、糗糧、楨榦,無敢不逮?!?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五》:“三代以上,十而稅一,用之力役,用之田獵,用之兵戎。車馬牛、楨干、芻糧、器甲,皆民供之。” 章炳麟 《訄書·明農(nóng)》:“蔬屮之豐,園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br />2.指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漢 匡衡 《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楨干也?!?span id="qmzrkwe"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姚信 、 樓玄 、 賀邵 、 張悌 、 郭逴 、 薛瑩 ……皆社稷之楨干,國家之良輔?!?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鎮(zhèn) ﹞以為刑法者,軍旅之楨干?!?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惟有剛毅不撓,雖遇外物而弗為移,始足作社會楨干?!?br />3.支撐,支持。后漢書·阜陵質(zhì)王延傳:“帝見 延 及妻子,愍然傷之,乃下詔曰:‘昔 周 之爵封千有八百,而 姬 姓居半者,所以楨干王室也?!?span id="qxvs7ec" class="book">《魏書·禮志二》:“昔 堯 敦九族, 周 隆本枝,故能磐石維城,御侮於外。今臣之所親,生見隔棄,豈所以楨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div>
《國語辭典》:現(xiàn)成(現(xiàn)成)  拼音:xiàn chéng
目前已經(jīng)完成的,或已有的。《紅樓夢》第五八回:「說話之間,便將食具打點現(xiàn)成?!埂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钢灰獧C器一到,他的銀子現(xiàn)成。」
《國語辭典》:蓋子(蓋子)  拼音:gài zi
1.器物上的覆遮物。如:「茶壺蓋子」。也稱為「蓋兒」。
2.動物背上的甲殼。如:「螃蟹蓋子」。也稱為「蓋兒」。
《漢語大詞典》:骨董
象聲詞。 唐 孟棨 《北里志·張住住》:“﹝ 張住住 ﹞指階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聲即了矣?!?明 湯顯祖 《紫簫記·詔歸》:“若是惡少們懊著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頭骨董一聲了?!?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庚娘:“便聞骨董一聲,遂譁言婦溺矣?!?/div>
分類:象聲詞
《漢語大詞典》:針芥(針芥)
亦作“鍼芥”。
(1).喻極細微之處或極細小的事物。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虎丘中秋夜:“聽者尋入鍼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jié),惟有點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遂於蒿萊之中,側(cè)聽徐行,似尋針芥?!?br />(2).被磁石吸引的針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鏡,受善若鍼芥。”參見“ 針芥相投 ”。
《國語辭典》:針芥相投(針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鐵針,琥珀能黏芥子。比喻雙方言語、性情、意見等相投合。元。馬臻〈送僧山云上人〉詩:「錢塘煙草無心遇,針芥相投杜德機?!挂沧鳌羔樹h相投」。
《國語辭典》:針芥相投(鍼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引鐵針,琥珀黏取芥子。比喻人的性情相契合。
分類:磁石琥珀
《漢語大詞典》:前魚(前魚)
(1).戰(zhàn)國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因以“前魚”喻失寵而被遺棄的人。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矯后駕, 安陵 泣前魚?!?唐 鄭錫 《玉階怨》詩:“前魚不解泣,共輦豈關(guān)羞?!?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怕湘云漸闌,前魚堪怨,初心還變。”
(2).比喻陳舊的事物。 梁啟超 《生計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學(xué)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為前魚矣?!?/div>
《國語辭典》:老虎  拼音:lǎo hǔ
一種兇猛的野獸。形似貓,全身黃褐色,有黑色斑紋,喜肉食。參見「虎」條。
《漢語大詞典》:靈瑞(靈瑞)
(1).上天所顯示的祥瑞。漢書·敘傳上:“若仍靈瑞符應(yīng),又可略聞矣?!?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8835' target='_blank'>《晉書·樂志上》:“靈瑞告符,休徵響震。”《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五·宋泰始歌舞曲辭》:“ 宋 業(yè)允大,靈瑞方臻?!?br />(2).指靈異的事物或景象。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及夫靈瑞、嘉禽、艷卉、殊木,生非其壤,詭色訛音?!?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 瞢揭釐城 東四五里,有大窣堵波,極多靈瑞?!?/div>
《漢語大詞典》:蟻子(蟻子)
(1).螞蟻。 唐 元稹 《蟲豸詩·蟻子》之一:“蟻子生無處,偏因濕處生?!?宋 楊萬里 《英石鋪道中》詩:“先生盡日行石間,恰如蟻子緣假山?!?魯迅 《〈唐宋傳奇集〉序例》:“夫蟻子惜鼻,固猶香象; 嫫母 護面,詎遜 王嬙 ?”
(2).螞蟻的卵。國語·魯語上“蟲舍蚳蝝” 三國 吳 韋昭 注:“蚳,蟻子也,可以為醢?!眳⒁姟?蟻子醬 ”。
(3).喻微小的人或事物。 唐 韓愈 《〈張中丞傳〉后敘》:“當(dāng)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明 張煌言 《又上魯國主啟》:“臣以孤軍,孑處荒壤,夷艘星列,五倍于臣,而臣又無蟻子之援?!?/div>
《漢語大詞典》:蟻子醬(蟻子醬)
以蟻卵所作之醬。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六:“北戶録云:‘ 廣 人於山間,掘取大蟻卵為醬,名蟻子醬?!创思?span id="6vsemjr" class="book">《》所謂蚳醢也, 三代 以前,固以為食矣?!?/div>
分類:蟻卵
《漢語大詞典》:雅麗(雅麗)
(1).高雅優(yōu)美;雅正華麗。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經(jīng)緯是綜,雅麗是分?!?span id="zmewe02" class="book">《北史·李順傳》:“ 希遠 弟 希宗 ,字 景玄 。性寬和,儀貌雅麗,有才學(xué)?!?宋 蘇軾 《乞擢用程遵彥狀》:“學(xué)問該洽,文詞雅麗?!?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們終于恍然 秦淮河 的船可以雅麗過于他處,而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2).指高雅優(yōu)美的事物。 唐 顏真卿 《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詩:“客有神仙者,於茲雅麗陳。”
《國語辭典》:迷霧(迷霧)  拼音:mí wù
1.濃濃的霧。如:「今晨起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屋外整個陷在迷霧之中?!?br />2.令人捉摸不著頭緒的事物。如:「目前的選情,仍然像一團迷霧,并不明朗。」
《國語辭典》:對子(對子)  拼音:duì zi
1.對聯(lián)。如:「寫對子」。
2.對偶的詞句?!都t樓夢》第四八回:「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3.對手?!都t樓夢》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見對子了??芍贿€一報,不爽不錯的?!?br />4.成對的人或物?!都t樓夢》第五六回:「你放心鬧吧!先是『單線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如今有了個對子,鬧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個去。」
《國語辭典》:骨頭(骨頭)  拼音:gú tou
1.骨。動物身體內(nèi)部的支架?!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溉隽艘坏氐碾u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br />2.比喻人的個性。如:「這人是個硬骨頭,折辱不得?!?br />3.罵人品性、儀容不佳的話。如:「你這塊骨頭,又打什么主意?」
4.吳語。話里暗喻有不滿、譏刺的意思。如:「他這話里有骨頭,分明是暗說你笨嘛!」
《漢語大詞典》:蠹民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唐 柳宗元 《視民詩》:“萬國既分,乃釋蠹民。乃學(xué)與仕,乃播與食,乃器與用,乃貨與通。”
(2).指危害人民。 宋 陸游 《秋夜紀懷》詩之二:“談理一家説,蠹民千載憂?!?/div>
《漢語大詞典》:沿波
(1).順著水流。亦指順流而下的水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淮水:“ 油水 又東曲,岸北有一土穴徑尺,泉流下注,沿波三丈。”參見“ 沿波討源 ”。
(2).比喻承襲過去的事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 枚 賈 追風(fēng)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偶然寄興,借此消閒,名士風(fēng)流,往往不免,乃至元邱校尉,亦復(fù)沿波?!?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 唐 宋 而后,情貌日渝,沿波逐靡,取徑殊涂?!?/div>
《國語辭典》:沿波討源(沿波討源)  拼音:yán bō tǎo yuán
沿著河流探求水源。語本《文選。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贡扔魈骄渴挛锉灸?。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知音》:「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挂沧鳌秆亓饔懺础?、「沿流溯源」。
分類:深究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