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詞典 1分類詞匯 66
《國語辭典》: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時,將爭執(zhí)事項交與第三者或法院進行評斷裁決。如:「國際仲裁」、「法院仲裁」。
《國語辭典》:系爭(系爭)  拼音:xì zhēng
訴訟案件中,某物歸屬的爭執(zhí)。如爭執(zhí)的是土地,稱為「系爭土地」;爭執(zhí)的是房屋,稱為「系爭房屋」。
《漢語大詞典》:構(gòu)爭(構(gòu)爭,搆爭)
互相爭執(zhí)。 胡漢民 《粵漢鐵路商辦問題之未解決》:“故即區(qū)區(qū)一鐵路商辦問題,而民與政府乃須日構(gòu)爭而無寧息。”
搆爭:相爭。 明 李贄 《戰(zhàn)國論》:“此如父母臥病不能事事,羣小搆爭,莫可禁阻。”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臺灣府屬渡口考:“ 荷蘭 既得地,即數(shù)數(shù)與 日本 搆爭?!?/div>
《國語辭典》:妥協(xié)(妥協(xié))  拼音:tuǒ xié
1.對立的雙方為避免沖突或爭執(zhí),彼此在原則、利益上讓步,謀求融洽的行為。如:「經(jīng)過調(diào)解,雙方都不再堅持己見,愿意妥協(xié)?!?br />2.穩(wěn)妥適當?!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縱擬了出來,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園亭生色,似不妥協(xié),反沒意思?!埂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缸酪螏装福贾脴O為妥協(xié)?!?br />3.停當、完畢。《紅樓夢》第二三回:「正才掩埋妥協(xié),只見襲人走來。」《老殘游記》第九回:「蒼頭一一答應說:『都齊備妥協(xié)了。』」
《漢語大詞典》:訓對(訓對)
對訓示的對答、爭執(zhí)。 唐 顏真卿 《與郭仆射書》:“昨 裴僕射 誤欲令左右丞勾當尚書,當時輒有訓對。僕射恃貴張目,見尤介眾之中,不欲顯過?!?/div>
《漢語大詞典》:爭技
謂為小技而爭執(zhí)。史記·吳王濞列傳論:“爭技發(fā)難,卒亡其本;親 越 謀宗,竟以夷隕。” 裴駰 集解:“謂與太子爭博,為爭技也?!?/div>
《國語辭典》:不計較(不計較)  拼音:bù jì jiào
寬容、慷慨地對待別人,不因摩擦或吃虧而與人爭執(zhí)。如:「過去的一切我就不計較了,從今天起我們同心協(xié)力把事做好?!?/div>
《漢語大詞典》:辟布
古代買賣雙方就錢幣出入事發(fā)生爭執(zhí),管理市場的胥吏對此加以審察,定其是非曲直,謂之“辟布”。周禮·地官·司市:“凡萬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敍?!?鄭玄 注:“辟布,市之羣吏考實諸泉入及有遺忘。” 孫詒讓 正義:“蓋凡萬民買賣,賈直既定,而所與泉布或與所約之數(shù)不相應,或已付賈而物主詐稱未付者,皆就其敍,案問其是非也。”
《漢語大詞典》:算賬
統(tǒng)計計算賬目
吃虧或失敗后,再次和人爭執(zhí)較量。例如:決心盡早同他算賬;這事如果再辦不成我可要找你算賬。
《漢語大詞典》:斜碴
為無謂爭執(zhí)或無理取鬧而尋的事由。 孫犁 《白洋淀紀事·“藏”》:“她不知道安慰我,還凈找斜碴?!?/div>
《國語辭典》:互不相讓(互不相讓)  拼音:hù bù xiāng ràng
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沖突,且彼此互不讓步。如:「倘若汽機車駕駛?cè)吮舜嘶ゲ幌嘧?,就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車禍?!?/div>
《國語辭典》:紛爭不已(紛爭不已)  拼音:fēn zhēng bù yǐ
糾紛爭執(zhí)不止。如:「何必為了這么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而紛爭不已呢?」
《國語辭典》:解訟息爭(解訟息爭)  拼音:jiě sòng xí zhēng
化解爭論,平息爭執(zhí)。如:「王老伯當了多年的里長,最善于解訟息爭,替人排難解紛?!?/div>
《國語辭典》:碟大碗小磕著碰著  拼音:dié dà wǎn xiǎo kē zhao pèng zhao
比喻人多容易起爭執(zhí)、生磨擦。《紅樓夢》第八三回:「姨太太說那里的話!誰家沒個碟大碗小磕著碰著的呢?那是姨太太多心罷咧!」
《國語辭典》:不打不成相識(不打不成相識)  拼音: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ì
沒有經(jīng)過一番沖突爭執(zhí),則彼此不相認識。亦可指經(jīng)過爭執(zhí)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水滸傳》第三八回:「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那呂大見王生為他受屈,王生見呂大為他辯誣,俱各致個不安,互相感激,這教做不打不成相識,以后遂不絕往來。」也作「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