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10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無咎,號濟北,自號歸來子。晁端友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十七歲隨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謁蘇軾,軾自嘆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為太學正,累遷著作佐郎。紹圣初坐元祐黨籍,謫監(jiān)處州、信州酒稅?;兆诔?,歷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鴻慶宮。大觀末出黨籍,知達州、泗州。工書畫、詩詞,文章凌麗奇卓,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詩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調(diào)澶州司戶參軍。召試學官,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遷太學正。哲宗元祐初,召試學士院,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遷知齊州。與黃庭堅等并稱蘇門四學士。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累貶監(jiān)信州酒稅。徽宗即位,召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寧間黨論復起,奉祠祿居家,葺歸來園,慕晉陶潛為人。大觀四年起知達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雞肋集》七十卷。事見《柯山集拾遺》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搜a之詩,以明崇禎詩瘦閣仿宋刊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光澤堂抄本(簡稱光本,藏北京圖書館)、涵芬樓藏明藍格抄本(簡稱涵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晁補之(1053-1110) 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元豐二年第進士。初授澶州司戶參軍,轉(zhuǎn)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祐初,為太學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五年,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出知齊州。紹圣中,坐黨籍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兆诹?,召復著作佐郎,遷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崇寧間,蔡京為相,補之辭官還家,慕陶淵明而修「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大觀四年,「黨論」平,受召出知達州,旋改知泗州。尋卒,年五十八。補之工詩文,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傳世。見張耒《柯山集》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2—1170 【介紹】: 宋和州烏江人,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張祁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一。上疏請昭雪岳飛,為秦檜所忌。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除知撫州,蒞事精確,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決繁事,庭無滯訟。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知靜江府,治有聲績。后徙荊湖北路安撫使、知荊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萬盈倉,以儲漕糧。以疾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詞》。
全宋詩
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飛冤獄,忤秦檜,授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檜死,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為御史中丞汪徹劾罷。尋起知撫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為中書舍人,遷直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領(lǐng)建康留守。力贊張浚主戰(zhàn),為宰相湯思退所忌,以張浚黨落職。思退罷,起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復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權(quán)荊湖南路提點刑獄,遷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請歸養(yǎng)侍親,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宣城張氏信譜傳》,《宋史》卷三八九有傳?!埿⑾樵姡浴端牟繀部酚坝〈认钍喜厮慰队诤邮课募罚ㄆ渲性娛痪恚榈妆?。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張孝祥(1132-1169)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孝祥(1132—1170) 南宋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生于浙江鄞縣。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歷任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建康留守、潭州知府、荊湖北路安撫使等職,頗有政績。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所作《滿江紅·聽雨》中寫到南樓。
全宋文·卷五六九一
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以第一人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上書乞昭雪岳飛,為權(quán)相秦檜所忌。次年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出知撫州、平江府,入為中書舍人,領(lǐng)建康府留守。復出知靜江府、潭州、荊南府,為荊湖北路安撫使,所至有政聲。乾道五年以疾卒,年僅三十九。孝祥善詩文翰墨,尤工于詞,在宋代詞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于湖集》。事見王質(zhì)《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宣城張氏信譜傳》(《于湖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九有傳。
《漢語大詞典》:書判(書判)
指書法和文理。新唐書·選舉志下:“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唐 韓愈 《李君墓志銘》:“進士及第,試書判入等。補秘書正字?!?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 李翰 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宋 蘇軾 《和子由聞將如終南太平宮讀書》:“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div>
《分類字錦》:身言書判(身言書判)
唐書·選舉志》:凡擇人之法,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
分類:偶字
《漢語大詞典》:簽判(簽判)
宋 代各州、府選派京官充當判官時稱簽書判官廳公事,簡稱“簽判”。掌諸案文移事務。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上:“ 英宗 朝,自 鳳翔 簽判滿任,欲以 唐 故事召入翰林?!?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其狀元官授承事郎,職除上郡簽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務郎,職注中郡或下郡簽判。”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撫字長民·簽判、文獻通考·職官十六
《漢語大詞典》:入等
唐 代選官,考試書判合格者,稱為“入等”。 唐 韓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 李君 ﹞進士及第,試書判入等,補秘書正字?!?span id="b1er6sp" class="book">《新唐書·選舉志下》:“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甚拙者謂之‘藍縷’?!?宋 洪邁 容齋隨筆·唐書判:“ 唐 銓選舉之法有四……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div>
《漢語大詞典》:僉判(僉判)
(1).即簽判。簽書判官廳公事的簡稱。為 宋 代各州幕職,協(xié)助州長官處理政務及文書案牘。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晏安恭 為 越州 教授, 張子韶 為僉判?!?span id="2phumoq" class="book">《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王安石 ﹞初任 浙江 慶元府 鄞縣 知縣……轉(zhuǎn)任 揚州 僉判?!?br />(2).指做僉判官。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訪友》:“下官僉判 鳳翔 三年,蒙恩召直史館?!?br />(3).簽名并作判詞。 明 袁宏道 《與倪崧山》:“大約手疲於僉判,眼疲於簿領(lǐng)?!?/div>
《漢語大詞典》:簽廳(簽廳)
(1). 宋 官署名。即簽書判官廳。職掌審定所進呈的文案。宋史·職官志七:“凡簽廳文字,并依尚書左右司,樞密院檢詳房體式?!?br />(2).指其職官簽書判官廳公事。文獻通考·職官十六:“ 嘉定 二年臣僚言:監(jiān)司有干官、州郡有職官以供簽廳之職,或非才不勝任,則按刺易置可也……乞?qū)⒅T州郡所差兼簽廳官并行住罷,從之。”
《漢語大詞典》:三注三唱
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選,始集試觀書判,次面試觀察言貌,然后擬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報仆射,再由門下省上報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項程序,謂之“三注三唱”。見通典·選舉志三新唐書·選舉志下:“又故事,必三銓、三注、三唱而后擬官。”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書知政事者,選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過門下省審,自春及夏,其事乃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