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楊柳曲(楊柳曲)
樂府《近代曲·楊柳枝》的別稱。 唐 白居易 《和韋庶子遠(yuǎn)坊赴宴未夜先歸之作兼呈裴員外》:“銀燭忍拋《楊柳曲》,金鞍潛送石榴裙?!?唐 崔涂 《讀〈庾信集〉》詩:“唯有一篇《楊柳曲》, 江 南 江 北為君愁?!?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lián)賸話:“ 梁應(yīng)來 紹壬 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聽玉笛吹來,徧傳 南海 ;雙聲《楊柳曲》,問金尊把處,憶否 西湖 ?!币喾Q“ 楊柳歌 ”、“ 楊枝曲 ”。 唐 孟郊 《折楊柳》之二:“樓上春風(fēng)過,風(fēng)前《楊柳歌》,枝疎緣別苦,曲怨為年多。” 明 劉基 《過蘇州》之四:“陌上清歌最可聽,誰知此是斷腸聲。就中更有《楊枝曲》,恨殺昏鴉及曉鶯?!?/div>
分類:樂府
《漢語大詞典》:對酒(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六四:“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咸遂?!?/div>
《漢語大詞典》: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從孫濟(jì)》詩:“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唐 劉滄 《題古寺》詩:“古寺蕭條偶宿期,更深霜壓竹枝低。”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 巴渝 (今 四川 東部)一帶民歌, 唐 詩人 劉禹錫 據(jù)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 風(fēng)光和男女戀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詠當(dāng)?shù)仫L(fēng)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diào)輕快。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詩:“盪槳 巴 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 羌 笛?!?宋 范成大 《夔門即事》詩:“《竹枝》舊曲元無調(diào),麴米新篘但有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紀(jì)映淮:“ 金陵 紀(jì)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嘗有《秦淮竹枝》云:‘棲鴉流水點(diǎn)秋光,愛此蕭疎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 謝 女雪飛香。’” 朱自清 《中國歌謠》三:“詞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風(fēng)景。后人因效其體,于各地為之?!@時(shí)《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fēng)土的詩體了?!?br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單調(diào)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國語辭典》:團(tuán)扇(團(tuán)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圓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共徘徊?!?br />2.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嶠倡婦行〉:「團(tuán)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固?。李白懼讒〉詩:「行將泣團(tuán)扇,戚戚愁人腸?!?/div>
《漢語大詞典》:團(tuán)扇歌(團(tuán)扇歌)
樂府 吳 聲歌曲,也稱《團(tuán)扇郎歌》。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吳聲歌曲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團(tuán)扇郎歌》者, 晉 中書令 王珉 捉白團(tuán)扇與嫂婢 謝芳姿 有愛,情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 王 東亭聞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當(dāng)赦之。應(yīng)聲歌曰:‘白團(tuán)扇,辛苦五流連,是郎眼所見?!?珉 聞,更問之:‘汝歌何遺?’ 芳姿 即改云:‘白團(tuán)扇,憔悴非昔容,羞與郎相見?!笕艘蚨柚??!?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法云寺:“﹝ 河間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為《團(tuán)扇歌》《隴上聲》?!?/div>
《國語辭典》:行路難(行路難)  拼音:xíng lù nán
樂府雜曲歌辭篇名。內(nèi)容多描寫世途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情懷。以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十九首較著名。
《國語辭典》:樂府(樂府)  拼音:yuè fǔ
1.職官名。漢武帝置,為掌管音樂的機(jī)關(guān),職掌制定樂譜,采集民間詩歌以入樂,并負(fù)責(zé)訓(xùn)練樂工。
2.漢代樂府所采集保存的民間詩歌稱為「樂府」。后泛稱凡配樂的詩歌詞曲,以及文人模仿樂府的作品為「樂府」。
《國語辭典》:莫愁  拼音:mò chóu
人名:(1)梁洛陽人。梁武帝曾作河中之歌以詠其事?!稑犯娂>戆宋?。雜歌謠辭三。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2)唐石城人。善于歌謠?!杜f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div>
《國語辭典》:芳樹(芳樹)  拼音:fāng shù
花木?!段倪x。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三》:「芳樹垂綠葉,清云自逶迤?!固?。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漢語大詞典》:前溪
(1).前面的溪流。《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憂思出門倚,逢郎前溪度。” 唐 劉長卿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詩:“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唐 郎士元 《贈強(qiáng)山人》詩:“或掉輕舟或杖藜,尋常適意釣前溪。”
(2).古代 吳 地村名。在今 浙江省 德清縣 。 南朝 隋 唐 時(shí)江南舞樂多出于此。 唐 無名氏 大唐傳載:“ 湖州 德清縣 南 前溪村 ,前朝教樂舞之地,今尚有數(shù)百家,盡習(xí)樂。江南聲妓多自此出。所謂‘舞出前溪’者也?!?br />(3).古樂府曲名。參見“ 前溪曲 ”。
《漢語大詞典》:前溪曲
古樂府 吳 聲舞曲。宋書·樂志一:“《前溪哥》者, 晉 車騎將軍 沈充 所制。” 北周 庾信 《烏夜啼》:“促柱繁弦非《子夜》,歌聲舞態(tài)異《前溪》?!?span id="fc5d6gi" class="book">《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吳聲歌曲一》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吳聲十曲……七曰《前溪》?!?span id="axpsfmu" class="book">《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七首〉序》:“ 郗昂 《樂府解題》曰:‘《前溪》,舞曲也。’”
分類:舞曲
《國語辭典》:柳枝  拼音:liǔ zhī
柳樹的枝條。唐。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詩:「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紅樓夢》第二六回:「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yuǎn)避,不忍再聽?!?/div>
《漢語大詞典》:隴頭(隴頭)
(1). 隴山 。借指邊塞。 南朝 宋 陸凱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宋 蘇軾 《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 云?!?明 徐禎卿 《送士選侍御》詩:“胡天飛盡 隴頭 云,惟見 居庸 暮山紫?!?郭沫若 《迎春》詩:“ 隴頭 明瑞雪,天下扇東風(fēng)?!?br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 漢 橫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晉 以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隴頭》?!?/div>
《漢語大詞典》:涼州(涼州)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diào)曲。原是 涼州 一帶的地方歌曲, 唐 開元 中由 西涼府 都督 郭知運(yùn) 進(jìn)。 唐 王昌齡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弟子和《涼州》?!?唐 杜牧 《河湟》詩:“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span id="l6yphah" class="book">《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而 天寶 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
(2). 唐 代軟舞曲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志和 遂於懷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數(shù)寸,中有物,名蠅虎子,數(shù)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為五隊(duì),令舞《涼州》?!?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緑腰》、《蘇合香》、《屈柘》、《團(tuán)圓旋》《甘州》等?!?/div>
《國語辭典》:苦寒  拼音:kǔ hán
酷寒、嚴(yán)寒。《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十二。南朝宋。鮑照。東門行》:「食梅??嗨幔赂鸪?嗪??!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后苦寒詩二首之一:「蠻夷長老怨苦寒,昆崙天關(guān)凍應(yīng)折?!?/div>
《漢語大詞典》:大堤
(1).堤名。在今 湖北省 襄陽縣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襄陽樂一》:“朝發(fā) 襄陽 城,暮至 大堤 宿?!?唐 李白 《大堤曲》:“ 漢水 臨 襄陽 ,花開 大堤 暖。” 王琦 注:“《一統(tǒng)志》:‘ 大堤 在 襄陽府 城外?!?span id="lz7vjad" class="book">《湖廣志》:‘ 大堤 東臨 漢江 ,西自 萬山 經(jīng) 澶溪 、 土門 、 白龍 、 東津渡 繞城北 老龍堤 ,復(fù)至 萬山 之麓,周圍四十餘里。’”
(2).樂府曲名。
《漢語大詞典》:無愁(無愁)
(1).沒有憂慮。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二:“前村山路險(xiǎn),歸醉每無愁?!?宋 范成大 《晚春》詩之二:“好事憐春老,無愁耐日長?!?清 錢謙益 《讀豫章仙音譜漫題》詩之五:“舞艷歌嬌爛不收, 南朝 從此果無愁。”
(2).古樂府雜曲歌名。傳為 北齊 后主 所倡作,至 唐 天寶 年間,改名《長歡》。北齊書·幼主紀(jì):“﹝ 后主 ﹞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span id="merzwtg" class="book">《隋書·音樂志中》:“﹝ 北齊 ﹞ 后主 亦自能度曲,親執(zhí)樂器,悅玩無倦,倚絃而歌。別採新聲,為《無愁曲》……樂往哀來,竟以亡國?!眳⒁姟?無愁天子 ”。
《漢語大詞典》:無愁天子(無愁天子)
古對 北齊 失國昏君 后主 高緯 的譏稱。北齊書·幼主紀(jì):“﹝ 后主 高緯 ﹞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數(shù)。人間謂之 無愁天子 。” 清 趙翼 《鄴城懷古》詩之八:“ 無愁天子 在深宮,‘高末’歌先舉國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