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相思曲
古樂府曲名。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儂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懊儂歌》者, 晉 石崇 、 緑珠 所作,惟《絲布澀難縫》一曲而已,后皆 隆安 初民間訛謡之曲。 宋少帝 更製新歌三十六曲, 齊太祖 常謂之《中朝曲》, 梁 天監(jiān) 十一年, 武帝 敕 法云 改為《相思曲》?!?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思》:“復(fù)聞黃鳥吟,今作《相思曲》。”
分類:樂府題解
《國語辭典》:麗人行(麗人行)  拼音:lì rén xíng
詩名。唐杜甫所作。七言樂府。以內(nèi)斂的諷刺手法,描述唐朝楊國忠兄妹的奢淫與得勢,隱微地透露出無奈的慨嘆。
《國語辭典》:敕勒歌  拼音:chì lè gē
詩名。相傳為東魏高歡命其部將斛律金所作。本為鮮卑語,北朝民歌,經(jīng)翻譯為漢字。全詩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构艠犯珍浧湓~。
《漢語大詞典》:隴頭水(隴頭水)
(1). 隴山 頂之流水。 唐 于濆 《隴頭吟》:“借問 隴頭 水,終年恨何事。”樂府詩集·漢橫吹曲一·隴頭 郭茂倩 題解引《三秦記》:“其坂(指 隴山 )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謂 隴頭 水也?!?br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隴頭 宋 郭茂倩 題解:“一曰《隴頭水》。”
《漢語大詞典》:石留
(1).見“ 石溜 ”。
(2).見“ 石榴 ”。
(3).樂府鼓吹曲, 漢 短簫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漢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div>
《漢語大詞典》:石溜(石霤)
(1).亦作“ 石留 ”。指貧瘠多石之地。戰(zhàn)國策·韓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無所用之?!?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明 王志堅 《表異錄》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結(jié)也?!?br />(2).亦作“ 石霤 ”。巖石間的水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豐周瓢飲,似是棲游隱學(xué)之所?!?唐 王維 《欒家瀨》詩:“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宋 蘇轍 《萬杉寺》詩:“涓涓石溜供廚足,矗矗山屏遶寺開?!?明 周履靖 《錦箋記·泛月》:“試聽殿鈴隱隱,石溜潺潺,總把游情逗?!?聞一多 《祈禱》詩:“誰告訴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莊嚴(yán)?又告訴我 泰山 的石霤還滴著忍耐, 大江 黃河 又流著和諧?”
《國語辭典》:石榴  拼音:shí liú
植物名。安石榴科安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高二至三公尺,葉具短柄,對生或叢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五月開花,一至五朵頂生,萼筒管狀或鐘形,紅色或黃色,花單瓣或重瓣,朱紅色罕白色。果也稱為「石榴」,球形,深黃色或朱紅色,熟時開裂,種子之外種皮肉質(zhì),可食。也稱為「百花王」、「丹若」、「若榴」、「安石榴」。
《漢語大詞典》:小垂手
(1).舞名。又為樂府雜曲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題解》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南朝 梁 吳均 《小垂手》詩:“舞女出西 秦 ,躡影舞陽春,且復(fù)小垂手,廣袖拂紅塵?!?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欲生?!?宋 唐庚 唐子西文錄卷二:“古樂府大垂手、小垂手、獨搖手,皆舞名也。”亦省稱“ 小垂 ”。 元 馬祖常 《次前韻》之四:“樂部韋娘舞小垂,病來能召翰林醫(yī)。”參見“ 大垂手 ”。
(2).謂雙手略向下垂。 宋 林光朝 《與葉丞相子昂》:“ 唐 以來宰相謂之禮絶百僚,無長幼皆拜伏於其前,相君平立小垂手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為樂府雜曲歌辭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解題》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總 《婦病行》曰‘夫壻府中趨,誰能大垂手’是也。又《獨搖手》亦與此同。” 宋 強(qiáng)幼安 《唐子西文錄記》:“ 張文昌 詩:‘上宮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萬年壽,朝出射麋暮飲酒?!艠犯?span id="0fw5wjv" class="book">《大垂手》、《小垂手》《獨搖手》,皆舞名也。”
《漢語大詞典》:三調(diào)(三調(diào))
(1).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diào)。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側(cè)為三調(diào)。《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diào)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書:“第一平調(diào)、第二清調(diào)、第三瑟調(diào)、第四楚調(diào)、第五側(cè)調(diào)。然今三調(diào),蓋清、平、側(cè)也?!?span id="5dzru6u"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二》:“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也, 漢 世謂之三調(diào)?!?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古樂府有三調(diào)聲,謂清調(diào)、平調(diào)、側(cè)調(diào)也?!?br />(2).指調(diào)粟(征收糧食)、調(diào)帛(征交絹帛)、雜調(diào)(攤派勞役)。南齊書·武帝紀(jì):“水旱為災(zāi),實傷農(nóng)稼……三調(diào)眾逋宿債,并同原除?!?span id="ktrifcz" class="book">《資治通鑒·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調(diào),謂調(diào)粟、調(diào)帛及雜調(diào)也。”
《漢語大詞典》:蜀國弦(蜀國絃)
樂府相和歌辭名。又名《四弦曲》《蜀國四弦》。 南朝 梁簡文帝 、 隋 盧思道 、 唐 李賀 等均有此作。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四弦曲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張永 《元嘉技録》《四弦》一曲,《蜀國四弦》是也?!?唐 薛濤 《續(xù)嘉陵驛詩獻(xiàn)武相國》:“ 蜀 門西更上青天,強(qiáng)為公歌《蜀國絃》?!?明 楊慎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充》詩:“北風(fēng)胡馬南枝鳥,腸斷當(dāng)筵《蜀國絃》。”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伯兄五十韻》:“哀怨《江南賦》,凄涼《蜀國絃》?!?/div>
《漢語大詞典》:三婦艷(三婦豔)
樂府相和歌辭篇名。古詩《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婦、中婦、小婦等辭。《三婦艷》即專取此古詩的后六句為式。亦省作“ 三婦 ”。 唐 駱賓王 《和孫長史秋日臥病》:“調(diào)絃《三婦》至,置驛五侯來?!?丁以布 《題三子游草》詩:“還應(yīng)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fēng)未渺漫?!?/div>
《漢語大詞典》:車遙遙(車遙遙)
(1).車行遙遠(yuǎn)貌。 南朝 梁 《車遙遙》詩:“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br />(2).樂府雜曲歌辭名。 唐 孟郊 、 張籍 、 張祜 等都有此一題目的樂府詩。
《漢語大詞典》:上之回
樂府 漢 《鐃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 回 ,指 回中宮 ,曾被 匈奴 燒毀, 武帝 元封 四年,復(fù)通 回中道 ,并數(shù)出游幸。歌辭當(dāng)為贊美此事而作。參閱樂府詩集卷十六及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唐 陳子良 《上之回》詩:“承平重游樂,詔蹕《上之回》?!?/div>
《漢語大詞典》:少年行
樂府雜曲歌辭名。本為《結(jié)客少年場行》, 南朝 宋 鮑照 、 北周 庾信 皆有作,多詠少年輕生重義、任俠游樂之事。后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長安少年行》、《邯鄲少年行》等。
《漢語大詞典》:清商曲
樂府歌曲名。聲調(diào)比較清越,故名。據(jù)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分為《吳聲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樂》、《雅歌》六類,前三類保存了部分 南朝 民歌。舊題 漢 蘇武 之三:“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朱自清 《中國歌謠·南北朝樂歌中的歌謠》:“清商曲中,歌謠最多。”
《漢語大詞典》:五雜俎(五雜俎)
亦作“五雜組”。 古樂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詞曰:“五雜俎,岡頭草。往復(fù)還,車馬道。不獲已,人將老?!焙笕朔缕渥?,成為詩體的一種。見 明 馮惟訥 古詩紀(jì)·統(tǒng)論。 唐 顏真卿 有《三言擬五雜組》詩。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體:“論雜體,則有風(fēng)人、藁砧、五雜俎?!?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雜體詩》:“按詩有雜體:一曰抝體,二曰蜂腰體,三曰斷弦體……十五曰五雜俎體?!?/div>
《國語辭典》:采蓮曲(採蓮曲)  拼音:cǎi lián qǔ
樂府曲名。本于「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江南曲。南朝梁武帝「江南弄」七曲,〈采蓮曲〉為第三首。又南朝梁羊侃有愛姬張靜婉,美麗善舞,羊侃嘗為之制「采蓮棹歌」兩曲,稱為「張靜婉采蓮曲」。見《樂府詩集。卷五○。清商曲辭七。江南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