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摐金
笙磬
胡琴
鳴箏
韶樂
陶匏
哀角
趙瑟
土鼓
鐘石
弦柱
徹樂
法器
鐃鼓
雙管
《漢語大詞典》:摐金
撞擊金屬樂器。 南朝 梁 沈約 《為安陸王謝荊州章》:“摐金入 濟 ,識謝戎麾?!?唐 高適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關 ,旌旗逶迤 碣石 間。” 前蜀 貫休 《長持經(jīng)僧》詩:“摐金掙玉,吐宮嚥徵?!?/div>
《漢語大詞典》:笙磬
(1).古代謂陳于東方之磬樂。周禮·春官·眡瞭:“眡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 鄭玄 注:“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大射禮》曰:‘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br />(2).笙和磬。磬,樂器。以玉石或金屬制成,形狀如曲尺。《宋書·樂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詠德,萬舞象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4221'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項癭如雞卵,漸如數(shù)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div>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樂器名,擦弦樂器:(1)古代漢人稱域外民族為「胡」,因而泛指從域外傳過來的琴稱之為胡琴。以木、竹、椰殼等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設桿柄,柄端穿一橫孔,再以二軸貫穿,由軸至筒,主要為兩弦,另用竹弓張馬尾置于兩弦之間,摩擦發(fā)聲。音色優(yōu)美,應用甚廣,種類亦多。(2)現(xiàn)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動以發(fā)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tǒng)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xiàn)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xiàn)所改良發(fā)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稱為「提琴」。
《漢語大詞典》:鳴箏(鳴箏)
(1).箏。彈撥樂器。 南朝 梁簡文帝 《箏賦》:“陳寶器於紈羅,撫鳴箏而動曲?!?唐 李白 《春日行》:“佳人當窗弄白日,絃將手語彈鳴箏?!?王鼎 《焚椒錄》引 遼 蕭觀音 《回心院》詞:“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br />(2).彈箏。 明 唐順之 《永年公館夜宿》詩:“靜院無朋休對酒,高樓有女獨鳴箏。”
《國語辭典》:韶樂(韶樂)  拼音:sháo yuè
相傳上古時代,夔所作的音樂,以簫為主樂器,舞者手執(zhí)長簫,在幽悠清柔的簫音里,緩緩起舞。后以韶樂為樂教的代表。
分類:音樂樂器
《漢語大詞典》:陶匏
(1).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壺等器皿。禮記·郊特牲:“掃地而祭,於其質(zhì)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孔穎達 疏:“陶謂瓦器,謂酒尊及豆簋之屬,故周禮旊人為簋。匏謂酒爵?!?br />(2).泛指實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漢 班固 《東都賦》:“女脩織絍,男務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宋 蘇轍 《代南京留守賀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產(chǎn);犧牲玉帛,來職貢於多方?!?清 黃宗羲 《〈陸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為器用陶匏,犧尊則製作像牛,穴背置酒?!?br />(3).指古代樂器。 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譬陶匏異器,并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俱為悅目之玩?!?br />(4).比喻教化。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茍順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黃蒼黑?進我輦路,就我陶匏。”
《漢語大詞典》:哀角
悲壯的角聲。角,古樂器。 宋 葛長庚 《酹江月·詠梅》詞:“滿地蒼苔,一聲哀角,疏影歸幽渺。” 元 張翥 《雁聲》詩:“疏鐘欲斷處,哀角未吹前?!?/div>
《漢語大詞典》:趙瑟(趙瑟)
指瑟。因這種樂器 戰(zhàn)國 時流行于 趙國 , 澠池 會上 秦王 又要 趙王 鼓瑟(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故稱。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 秦 箏 趙 瑟,殷勤促柱。” 唐 白居易 《箏》詩:“ 趙 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清 林大中 《烈士行》:“ 秦 箏 趙 瑟翻新聲,絳唇玉貌歌喉清。”
《漢語大詞典》:土鼓
(1).亦作“ 土皷 ”。古樂器名。鼓的一種。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晉 袁宏 后漢紀·和帝紀:“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清 曹寅 《琴塼歌》:“稗官流傳號琴薦,土皷康瓠函宮商?!?清 龔自珍 《五經(jīng)大義終始論》:“此言有異乎土鼓之祭,其實升平也?!?br />(2).方言。墳墓。諺語:“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麥鼓堆,三月打雷谷谷堆。”
《漢語大詞典》:鐘石(鐘石)
(1).容量單位。一鐘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鐘石之費?!?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葉法善》:“﹝ 葉法善 ﹞頗耽於酒,鐘石可也?!?清 陳確 《呈學請削籍詞》:“歲叨鐘石之糧,惰慢不恭,貪頑已甚?!?br />(2).鐘磬。韓非子·說疑:“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鐘石之聲?!?漢 劉向 說苑·政理:“出則乘車馬衣美裘以為榮華,入則脩竽瑟鐘石之聲,而安其子女之樂?!?南朝 齊 謝朓 《隨王鼓吹曲·鈞天曲》:“笙鏞禮百神,鐘石動云漢?!?br />鐘和磬。古代樂器。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説難形,則發(fā)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鐘石畢陳,舞詠之情不一。”舊唐書·音樂志一:“圣王乃調(diào)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頌,蕩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滌精靈,可以祛怨思?!?/div>
《國語辭典》:弦柱  拼音:xián zhù
絲弦樂器上綰住弦絲的小木柱或小鐵柱。
分類:弦柱樂器
《漢語大詞典》:徹樂(徹樂)
(1).古代遇有災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帝王或卿大夫撤除樂器,以示憂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晉悼夫人 喪之, 平公 不徹樂,非禮也?!?span id="pduznl8" class="book">《新唐書·高宗紀》:“﹝ 總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徹樂。”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雖享祿不薄,屢膺蕃庶之賞,徹樂之日,門中索然?!眳⒁姟?徹縣 ”。
《漢語大詞典》:徹縣(徹縣)
亦作“ 徹懸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nèi)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span id="h21pfvm" class="book">《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span id="d38oouc"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span id="oksqgus"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眳⒁姟?徹樂 ”。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齋醮所需用具與樂器。如法劍、法盆、法鈴、法鼓與鐃、鈸、魚、罄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法器者,請夫人小拈香?!?/div>
《漢語大詞典》:鐃鼓(鐃鼓)
(1).樂器中鼓的一種。 唐 時大駕出行,鹵簿鼓吹,有前后兩部,皆有鐃鼓十二。又凱旋入京都,行獻俘儀,奏凱樂所有鐃吹二部樂中。亦有鐃鼓。見新唐書·儀衛(wèi)志下。文獻通考·樂九唐六典:“凡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zhàn)鼓,三曰鐃鼓?!?唐 柳宗元 《唐鐃歌鼓吹曲·東蠻》:“歌詩鐃鼓間,以壯我之戎?!?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 鄭戩 ﹞置酒高會,旗幟絳野,鐃鼓聒天,虜眾十萬不敢動。”
(2).鐃和鼓。泛指打擊的響器。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鐃鼓嘲轟,高管噭詠?!?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經(jīng),持一咒,跡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嘗蓄鐃鼓?!?/div>
《國語辭典》:雙管(雙管)  拼音:shuāng guǎn
樂器名,吹管樂器。將兩支木制笛管并排扎結(jié)在一起,有兩個哨嘴,含于口中吹奏,用于合奏或獨奏,流行于華北、東北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