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38
詞典
23
分類詞匯
515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法物
合奏
改弦
起龍
四縣
紫檀
梓人
古器
鳴金
瓦釜
鐵板
如簧
雁柱
吹葉
鼓笛
《國語辭典》:
法物
拼音:
fǎ wù
1.佛門所使用的一些器具。如鐘、磬、木魚、鼓之類。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廟的樂器、車駕、鹵簿等物?!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下》:「益州傳送公孫述瞽師、郊廟樂器、葆車、輿輦,于是法物始備?!?/div>
分類:
法物
施展
宗教
技藝
帝王
法術(shù)
禮器
樂器
儀仗
依法
祭祀
器物
器具
《國語辭典》:
法器
拼音:
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齋醮所需用具與樂器。如法劍、法盆、法鈴、法鼓與鐃、鈸、魚、罄等。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dòng)法器者,請(qǐng)夫人小拈香。」
分類:
法器
佛教
法度
制度
宗教
學(xué)佛
儀式
善根
木魚
等樂
樂器
器物
《國語辭典》:
合奏
拼音:
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職官二》:「事干國體,則宰相、執(zhí)政官合奏。」
2.多種樂器按照不同的聲部,聯(lián)合起來演奏。如弦樂合奏、管樂合奏、管弦樂合奏、國樂合奏等。ensemble中譯名。
分類:
合奏
共同
音樂
音樂術(shù)語
同上
上奏
幾種
樂器
分別
聲部
《漢語大詞典》:
改弦(改絃)
亦作“ 改絃 ”。更換樂器的弦線。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晉
葛洪
《
抱樸子·吳失
》
:“ 吳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鑒亂亡之未遠(yuǎn),而躡傾車之前軌?!?晉
葛洪
《
抱樸子·君道
》
:“或逢天之怒,則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調(diào),不恥反迷於朝過之涂?!?宋
黃庭堅(jiān)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jǐn)同韻賦之》
:“改弦張敝法,病十九已瘳?!?清 陳廷焯
《
白雨齋詞話
》
卷七:“若理解不明,貞淫未辨,妄竊古人成語,以為己有;膠柱者寶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
:“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為也,不能也?!眳⒁姟?改弦更張 ”。
分類:
更換
樂器
改革
革制
制度
變更
《國語辭典》:
改弦更張(改弦更張)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變換。張,給樂器上弦。改弦更張?jiān)溉羟偕曇舨恢C調(diào),便得換掉舊弦,重裝新弦。語本漢。
董仲舒
〈
元光元年舉賢良對(duì)策
〉:「竊譬之,琴瑟不調(diào),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如:「公司決定將舊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張,以求達(dá)到好的業(yè)績(jī)?!挂沧鳌父南乙渍{(diào)」、「改弦易張」、「改張易調(diào)」。
分類:
調(diào)換
樂器
并重
重新
新調(diào)
調(diào)音
繃緊
《漢語大詞典》:
起龍(起龍)
(1).開始奏笙。龍,指樂器龍?bào)稀?南朝 梁元帝
《夕出通波閣下觀妓》
詩:“起龍調(diào)節(jié)奏,卻鳳點(diǎn)笙簧。”
(2).謂使龍騰起而行雨。 宋 范坰 林禹
《
吳越備史
》
卷一:“邑中大旱,邑令命道士 東方生 起龍以祈雨。生曰:‘ 茅山 前池中有龍,然不可起,起必大異?!亓钅酥?。”
(3).舊建筑物多附麗以龍形裝飾,稱“起龍”。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
第一部一:“這黑大門樓是個(gè)四腳落地屋脊起龍的門樓?!?/div>
分類:
建筑物
龍騰
騰起
附麗
行雨
樂器
龍形
裝飾
《漢語大詞典》:
四縣(四縣)
古時(shí)鐘磬之類樂器懸掛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懸樂。
《
周禮·春官·小胥
》
“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其聲”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nóng) 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宮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縣?!?span id="z6imhkv" class="book">《
漢書·禮樂志
》:“高張四縣,樂充宮廷?!?顏師古 注:“ 晉灼 曰:‘四縣,樂四縣也。天子宮縣?!^設(shè)宮縣而高張之??h,古懸字。”
《
宋書·樂志一
》
:“ 元康 中, 荀藩 受詔成父 勗 業(yè),金石四縣,用之郊廟。”
分類:
時(shí)鐘
鐘磬
樂器
懸掛
身份
份地
地位
等次
《國語辭典》:
紫檀
拼音:
zǐ tán
植物名:(1)豆科紫檀屬,為常綠喬木。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圓形或闊卵形,兩端圓鈍。莢果扁圓形。其心材呈紅色,質(zhì)地致密堅(jiān)重,為貴重的家具、雕刻材料,亦可作藥用。分布于錫蘭、印度、廣東、海南島等地。也稱為「紅木」。(2)豆科黃檀屬及紫檀屬,所產(chǎn)貴重木材之通稱。
分類:
木名
常綠
喬木
木材
堅(jiān)實(shí)
紅色
貴重
家具
樂器
《國語辭典》:
梓人
拼音:
zǐ rén
1.木匠?!吨芏Y。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為筍虡?!?br />2.從事建筑的人。唐。柳宗元《梓人傳》:「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愿?jìng)蛳队疃幯?。?/div>
分類:
梓人
木工
建筑
刻版
工人
工匠
樂器
飲器
箭靶
《漢語大詞典》:
古器
(1).古代樂器。
《
晉書·律歷志上
》
:“ 荀勖 造新鐘律,與古器諧韻,時(shí)人稱其精密?!?唐
白居易
《復(fù)樂古器古曲策》
:“若廢今器,用古器,則哀淫之音息矣?!?br />(2).特指古代鐘鼎等器物。 宋
劉敞
《先秦古器記》
:“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識(shí)?!?郭沫若
《洪波曲》
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個(gè)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陸呢!”
分類:
古器
古代樂器
樂器
鐘鼎
器物
《國語辭典》:
鳴金(鳴金)
拼音:
míng jīn
敲鑼。古代一般多用于戰(zhàn)陣中進(jìn)兵或收兵的信號(hào)?!堆θ寿F征遼事略》:「再戰(zhàn)數(shù)合,敲得力怯,帝令鳴金歸陣?!埂度龂萘x》第九回:「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jìn)兵,擂鼓收兵?!?/div>
分類:
敲擊
婦女
佩帶
金屬
樂器
飾物
《漢語大詞典》:
瓦釜
(1).陶制的炊器。
《
墨子·號(hào)令
》
:“葆宮之墻必三重,墻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墻上?!?岑仲勉 注:“今世鄉(xiāng)間防偷盜爬越墻上,常嵌瓦礫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墻上’也。”
《
后漢書·禮儀志下
》
:“瓦灶二,瓦釜二?!?宋
戴復(fù)古
《譚俊明雪中見訪從而乞米》
詩:“地爐燒榾柮,瓦釜煮犁祈?!?br />(2).古代用作簡(jiǎn)單的樂器。后以指粗俗的音樂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進(jìn)瓷器狀》
:“且無瓦釜之鳴,是稱土硎之德?!?明
袁宏道
《虎丘游記》
:“﹝唱者﹞競(jìng)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陳,妍媸自別……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題記》
:“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劉半農(nóng)
《瓦釜集·自敘》
:“集名叫做‘瓦釜’,是因?yàn)槲矣X得 中國 的‘黃鐘’,實(shí)在太多了。”參見“ 瓦釜雷鳴 ”。
分類:
作簡(jiǎn)
簡(jiǎn)單
樂器
粗俗
音樂
平庸
《國語辭典》:
瓦釜雷鳴(瓦釜雷鳴)
拼音:
wǎ fǔ léi míng
陶制的鍋具中發(fā)出如雷的巨響。語出《楚辭。屈原。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于顯赫的高位。宋。
黃庭堅(jiān)
再次韻兼簡(jiǎn)履中南玉
詩三首之三:「經(jīng)術(shù)貂蟬續(xù)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挂沧鳌竿吒Q」、「雷鳴瓦釜」。
分類:
庸才
顯赫
《國語辭典》:
鐵板(鐵板)
拼音:
tiě bǎn
1.鐵制的板。如:「鐵板燒」。
2.樂器名,打擊樂器。將兩塊半月形的鐵板拿在手里,敲打發(fā)聲。也稱為「鐵綽板」。
3.比喻碰到棘手的問題。如:「踢到鐵板」。
分類:
樂器
樂器名
臉色
錢幣
一成不變
冰冷
熟鐵
綽板
程式
一雙
半圓
圓形
鐵板
聯(lián)綴
《漢語大詞典》:
如簧
(1).比喻善為巧偽之言?;?,樂器中用以發(fā)聲的片狀振動(dòng)體。
《詩·小雅·巧言》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唐
徐夤
《楚國史》
詩:“君王不翦如簧舌,再得 張儀 欲奈何?” 明
沈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
:“那 李克成 心多狡,素橫行,言巧如簧疑上聽。”
(2).見“ 如黃 ”。
分類:
巧偽
樂器
發(fā)聲
振動(dòng)
《漢語大詞典》:
如黃
亦作“ 如簧 ”。 犬名。 漢
劉向
《
說苑·正諫
》
:“ 荊文王 得如黃之狗,箘簬之矰,以畋於 云夢(mèng) 。” 晉
葛洪
《
抱樸子·君道
》
:“烹如簧以謐司原之箴?!眳⒁姟?茹黃 ”。
分類:
如黃
犬名
《國語辭典》:
雁柱
拼音:
yàn zhù
古箏架弦的橋,形似雁之行列,故稱為「雁柱」。
分類:
樂器
整齊
排列
弦柱
《漢語大詞典》:
吹葉(吹葉)
(1).銜草木之葉于口,吹之發(fā)出樂聲。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胡笳互動(dòng)” 李善 注引 晉
傅玄
《〈笳賦〉序》
:“吹葉為聲。”
《
續(xù)文獻(xiàn)通考·樂考十
》
:“ 張舜民
《使北記》
曰:‘胡人吹葉成曲,以番歌相和?!?br />(2).古樂器名。
《
遼史·樂志
》
:“大樂器:玉磬、方響……吹葉。”
(3).指吹奏吹葉。
《
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
:“歌二人,吹葉一人。”
分類:
古樂器名
草木
樂器
吹奏
吹之
發(fā)出
樂聲
《國語辭典》:
鼓笛
拼音:
gǔ dí
樂器名。一種無鍵短笛,常與小鼓合奏。
分類:
樂器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