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判縣
秀華
蜀桐
攛掇
空侯
寶柱
札子
律準(zhǔn)
頓相
綽板
行頭
應(yīng)鼓
換頭
樂隊(duì)
六器
《漢語大詞典》:判縣(判縣)
古禮。卿大夫兩面懸樂器,稱為“判懸”??h,同“ 懸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div>
《漢語大詞典》:秀華(秀華)
秀美的花。《漢書·禮樂志》:“金支秀華,庶旄翠旌?!?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樂上眾飾,有流遡羽葆,以黃金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華也?!贝酥笜菲魃匣ǘ湫蔚娘椢铩?/div>
《漢語大詞典》:蜀桐
蜀 中的桐木。亦代稱以此種木材所制的樂器。水經(jīng)注·漸江水引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 晉武 時(shí)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 張華 。 華 曰:‘可取 蜀中 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聲聞數(shù)十里。 劉道民 詩曰:‘事有遠(yuǎn)而合, 蜀 桐鳴 吳 石?!?唐 李賀 《追和柳渾》:“酒盃箬葉露,玉軫 蜀 桐虛?!?王琦 匯解:“古稱 益州 白桐宜為琴瑟,所謂 蜀 桐也?!?唐 黃滔 《謝試官啟》:“竟於 豐 獄以沉埋,誰以 蜀 桐而激發(fā)。”
《國語辭典》:攛掇(攛掇)  拼音:cuān duo
1.慫恿,從旁勸唆人去做某事。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指揮執(zhí)意既堅(jiān),張都管又在傍邊一力攛掇,興兒只得應(yīng)承。」也作「攛弄」。
2.幫忙、配合。《金瓶梅》第六八回:「吳惠、鄭奉、鄭春,每人三錢;攛掇打茶的,每人二錢?!乖?。白樸《梧桐雨》第二折:「請(qǐng)娘娘登盤,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末云)依卿奏者。(正旦做舞)(眾樂攛掇科)」
《漢語大詞典》:空侯
古樂器名。即箜篌。史記·封禪書:“禱祠 太一 后土 ,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宋書·樂志一:“空侯,初名坎侯。 漢武帝 賽滅 南越 ,祠 太一 后土 用樂,令樂人 侯暉 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應(yīng)節(jié)奏也。侯者,因工人姓爾。后言空,音訛也?!?/div>
《漢語大詞典》:寶柱(寶柱)
古代箏、琴、瑟等彈撥樂器的弦柱。 唐 劉禹錫 《傷秦姝行》:“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寶柱秋雁行。” 唐 溫庭筠 《獵騎辭》:“寶柱惜離弦,流黃悲赤縣。” 五代 尹鶚 《江城子》詞:“寶柱 秦 箏彈向晚,絃促雁,更思量。” 元 張翥 《寄題顧仲英玉山詩一百韻》:“弦鬆調(diào)寶柱,笙咽炙銀簧。”
《國語辭典》:札子  拼音:zhá zi
官府中的往來文書。《水滸傳》第一六回:「這獻(xiàn)生辰綱的札子內(nèi),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跟前重重保你?!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七回:「他叫做藍(lán)寶堂,得了札子到差之后,便去見總督?!挂沧鳌竸炞印埂?/div>
《漢語大詞典》:律準(zhǔn)(律準(zhǔn))
古人奏樂時(shí),用以測(cè)定聲調(diào)高低、使發(fā)音準(zhǔn)確無誤的樂器。新五代史·周臣傳·王樸:“又詔 樸 考正雅樂, 樸 以謂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 京房 為律準(zhǔn),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長(zhǎng)短寸分設(shè)柱,用七聲為均,樂成而和。” 明 王鏊 震澤長(zhǎng)語·音律:“后來人不解逐律吹, 京房 始有律準(zhǔn),乃先做下一箇,母子調(diào)得正了,后來只依此為準(zhǔn)。”
《漢語大詞典》:頓相(頓相)
古代樂器舂牘的別名。舊唐書·音樂志二:“舂牘,虛中如筩,無底,舉以頓地如舂杵,亦謂之頓相。相,助也,以節(jié)樂也。”
分類:樂器
《國語辭典》:綽板(綽板)  拼音:chuò bǎn
調(diào)節(jié)曲調(diào)旋律的拍板。
《國語辭典》:拍板  拼音:pāi bǎn
1.歌唱時(shí)拍打歌曲的節(jié)奏。如:「他看得津津有味,跟著一邊拍板,一邊哼?!?br />2.拍賣貨物時(shí)所用的一塊板子。如:「一個(gè)小販拿著一塊拍板在路邊吆喝叫賣?!?br />3.樂器名。打擊樂器。又名檀板:(1)由三塊長(zhǎng)方形紫檀或黃楊木板組成,前二塊木板以細(xì)弦捆縳,再以布帶連結(jié)后面的單塊木板。敲擊時(shí),左手持后板,使下端突起的部分撞擊前面兩塊木板發(fā)聲。用于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也稱為「的谷板」、「歌板」、「象板」、「牙板」。(2)南管音樂所使用的拍板稱為「拍」,常為五片,演奏時(shí)右手執(zhí)兩片,左手執(zhí)三片,互擊之。
《國語辭典》:行頭(行頭)  拼音:xíng tou
1.演戲用的衣物或道具。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尋夫上路》:「今則二親既已葬了,只得改換衣裝,將著琵琶做行頭,沿街上彈幾只勸行孝的曲兒,教化將去。」
2.泛指服裝、各種裝備或貨物?!都t樓夢(mèng)》第一一二回:「咱們今日躲一天,叫咱們大哥借錢置辦些買賣行頭?!埂兑佰牌匮浴返谒钠呋兀骸缸约捍┫嗍啃蓄^,也怕成之削色?!?br />3.毛毬。如:「踢行頭」。
《國語辭典》:行頭(行頭)  拼音:háng tóu
1.古代軍隊(duì)中的隊(duì)長(zhǎng)?!秶Z。吳語》:「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br />2.行業(yè)的頭子,或傭役的總管者。宋。吳自牧《夢(mèng)粱錄。卷一六。米鋪》:「且言城內(nèi)外諸鋪戶,每戶專憑行頭于米市做價(jià),徑發(fā)米到各鋪出糶?!挂卜Q為「行老」。
《漢語大詞典》:皮鞠
古代一種革制的球,中實(shí)以物,可以蹴踏為戲。 清 趙翼 《題唐明皇馬上擊毬圖》詩:“ 九華殿 已舞羽衣,千步場(chǎng)兼習(xí)皮毱。”
《漢語大詞典》:應(yīng)鼓(應(yīng)鼔)
古代樂器名。小鼓。周禮·春官·小師:“大祭祀登歌,擊拊,下管,擊應(yīng)鼓?!?鄭玄 注:“應(yīng),鼙也。應(yīng)與朄及朔,皆小鼓也?!?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雅樂:“四角安鼓四座,一曰應(yīng)鼓?!?span id="18yduzv" class="book">《宋史·兵志九》:“急鳴應(yīng)鼓即奇兵出陣趍戰(zhàn),急鳴小金即伏兵出?!?/div>
分類:樂器小鼓
《國語辭典》:換頭(換頭)  拼音:huàn tóu
1.把頭交換。見《聊齋志異。卷二。陸判》。
2.一種曲牌體式。凡雙調(diào)詞曲中,上下片首句、字?jǐn)?shù)、平仄不相同的,稱為「換頭」。如清平樂、太常引等。
《國語辭典》:樂隊(duì)(樂隊(duì))  拼音:yuè duì
指演奏音樂所組成的團(tuán)隊(duì)。如軍樂隊(duì)、管樂隊(duì)、爵士樂隊(duì)等。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種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鄭玄 注:“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嚴(yán);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 宋 蘇軾 《洗玉池銘》:“ 秦 漢 以還,龜玉道熄,六器僅存,五瑞莫輯?!?br />(2).指六種樂器。文選·馬融〈長(zhǎng)笛賦〉:“昔 庖羲 作琴, 神農(nóng)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為塤, 倕 之和鐘, 叔 之離磬……若然,六器者,猶以二皇圣哲黈益?!?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鐘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