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五弦琴
篪塤
鳳竹
金鐃
宮縣
和鐘
指法
弦匏
鼓子
宮架
嘲哳
瓦鼓
塞管
革木
渾不似
《漢語大詞典》:五弦琴
古樂器名。禮記·樂記:“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孔穎達(dá) 疏:“謂無文武二弦,惟宮商等五弦也?!?span id="9f8cv4w" class="book">《宋史·樂志十七》:“《五弦琴圖説》:‘琴為古樂,所用者皆宮、商、角、徵、羽正音,古以五弦散聲配之?!?宋 王安石 《孤桐》詩:“明時(shí)思解慍,愿斲五弦琴?!?/div>
《漢語大詞典》:篪塤(篪塤)
(1).篪與塤。皆樂器。《文選·王粲〈贈(zèng)士孫文始〉詩》:“和通篪塤,比德車輔?!?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千鐘萬鼓咽耳喧,攢雜啾嚄沸篪塤?!?宋 范仲淹 《送河?xùn)|提刑張?zhí)怠?/a>詩:“氣同若蘭芝,聲應(yīng)如箎塤?!?br />(2).引申指諧和,和順。 宋 無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觀濤於江,見雙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數(shù)十方獲焉。始至其家,妻妾順比如箎塤?!?明 楊慎 《祭毛以正文》:“分雖麗澤,情猶箎塤,平生交誼,惟君也敦。”
《漢語大詞典》:鳳竹(鳳竹)
(1).即鳳尾竹。 唐 武三思 《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yīng)制》:“鳳竹初垂籜,龜河未吐蓮。” 閩 徐夤 《和尚書詠煙》:“玲瓏薄展鮫綃片,冪歷輕含鳳竹叢?!眳⒁姟?鳳尾竹 ”。
(2).指樂器笙簫之屬。 后蜀 歐陽炯 《浣溪沙》詞之二:“獨(dú)坐含嚬吹鳳竹,園中緩步折花枝?!?宋 賀鑄 《夜游宮》詞:“今夜小樓吹鳳竹。謝東風(fēng),寄情人,腸斷曲。”
分類:樂器笙簫
《漢語大詞典》:鳳尾竹(鳳尾竹)
竹的一種。稈叢生,枝細(xì)而柔軟,葉子密生,搖搖如鳳尾,故名。 元 李衎 《竹譜詳錄·鳳尾竹》:“鳳尾竹,生 江西 。一如筀竹,但下邊枝葉稀少,至梢則繁茂,搖搖如鳳尾,故得此名?!?/div>
《漢語大詞典》:金鐃(金鐃)
(1).即鐃。古軍樂器名。“四金”之一。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鄭玄 注:“鐃,如鈴,無舌,有秉,執(zhí)而鳴之?!?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 淮西 古地 雍州 師,畫角金鐃旦夕吹。” 清 朱仕琇 《髻亭記》:“ 大弋山 者,世傳 越王 無諸 西巡,弋獵于山,遺金鐃,因一名 鐃山 ?!?br />(2).打擊樂器。即鐃鈸。 明 徐復(fù)祚《一文錢》第三折:“開象教,演金鐃。香焚寶鼎云光遶,衲掛松枝幡影飄?!?br />(3).指舞曲。 明 陳子龍 《邊風(fēng)行》:“金鐃十部盡胡樂,屈巵舞女酬新功?!?/div>
《漢語大詞典》:宮縣(宮縣)
古代鐘磬等樂器懸掛在架上,其形制因用樂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別。帝王懸掛四面,象征宮室四面的墻壁,故名“宮縣”??h,“ 懸 ”的古字。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宮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縣?!?span id="smnlz61" class="book">《宋書·樂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宮縣合和《鞞》《拂》,節(jié)數(shù)雖會(huì),慮乖雅體?!?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zèng)》:“漿酒藿肉獨(dú)鄙夷,金奏宮縣羞啽哢?!?譚獻(xiàn) 《〈明詩錄〉序》:“獨(dú)其為詩,三百年間,作者蔚然云興,噍殺淫哇之響,一見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啟禎 之間,而宮縣之音不絶。”
《漢語大詞典》:和鐘(和鍾)
古樂器名。相傳 堯 時(shí) 垂 所作之鐘。禮記·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離磬。” 孔穎達(dá) 疏:“ 垂 之所作調(diào)和之鐘?!?明 何景明 《甘露頌》:“寔維和鐘,昭我皇穀。”
《國語辭典》:指法  拼音:zhǐ fǎ
學(xué)習(xí)技藝時(shí),運(yùn)用手指的各種技巧。如彈琴的指法、打字的指法及中醫(yī)針灸時(shí)捻針的指法。《老殘游記》第一○回:「初聽還在算計(jì)他的指法,調(diào)頭,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無指?!?/div>
《漢語大詞典》:弦匏(絃匏)
(1).借指弦歌之聲。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山衣輕斧藻,天籟逸弦匏。蕙展風(fēng)前帶,桃烘雨后膠。” 宋 歐陽修 《武城王廟問進(jìn)士策》之二:“使愚民目不識(shí)俎豆,耳不聞弦匏,民俗頑鄙,刑獄不衰。”
(2).指彈奏。 宋 蘇軾 《書鮮于子駿楚詞后》:“學(xué)者方欲陳六代之物,弦匏三百五篇,黎然如戛釜灶、橦罋盎,未有不坐睡竊笑者也?!?br />絃匏:弦和匏。均樂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絲曰絃”,因亦泛指樂器。 宋 范仲淹 《觀獵》詩:“翦棘爭探穴,摧林競(jìng)覆巢。惟開三面者,盛德播絃匏?!眳⒁姟?弦匏 ”。
《漢語大詞典》:鼓子
(1). 春秋 時(shí) 鼓國 的國君。國語·晉語九:“ 中行伯 既克 鼓 ,以 鼓子 苑支 來?!?韋昭 注:“ 苑支 , 鼓子 鳶鞮 也?!?br />(2).古軍中樂器。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duì)睿畿娭兴倒淖?,故有旋花、鼓子之名?!?br />(3).見“ 鼓子花 ”。
《漢語大詞典》:鼓子花
(1).草花名。即旋花。 唐 鄭谷 《長江縣經(jīng)賈島墓》詩:“重來兼恐無尋處,落日風(fēng)吹鼓子花?!?宋 辛棄疾 《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詞:“鼓子花開春爛熳,荒園無限思量。”亦省作“ 鼓子 ”。 清 黃宗羲 《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鈴兒、鼓子、忘憂、含笑?!?br />(2).比喻容色不佳的妓女。 宋 陳師道 后山詩話:“ 張子野 老于 杭 ,多為官妓作詞,與 胡 而不及 靚 。 靚 獻(xiàn)詩云:‘天與羣芳十樣葩,獨(dú)分顏色不堪夸。牡丹芍藥人題徧,自分身如鼓子花?!?子野 于是為作詞也。” 元 喬吉 《揚(yáng)州夢(mèng)》第三折:“你題情休寫香羅帕,我寄恨須傳鼓子花。” 明 俞弁 《山樵野語》卷十:“詩人以妓女無顏色者謂之鼓子花?!?/div>
《漢語大詞典》:宮架
(1).古代宮廷中懸掛樂器的支架。宋史·劉昺傳:“ 徽宗 ……令太學(xué)諸生習(xí)肄雅樂。閲試日, 昺 與大司成 劉嗣明 奏,有鶴翔宮架之上?!?br />(2).指宮廷音樂的一類。宋史·禮志二:“殿中監(jiān)進(jìn)大圭,帝執(zhí)以入,宮架樂作。”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慶壽冊(cè)寶:“鼓吹振作,禮儀使已下,皆導(dǎo)從,上乘輦從至 德壽宮 ,俟太上升御座,宮架樂作,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詞。”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四年:“﹝ 九成宮 ﹞中央曰帝鼐,其色黃,祭以土王日,為大祠,幣用黃,樂用宮架?!眳⒁姟?宮縣 ”。
《漢語大詞典》:宮縣(宮縣)
古代鐘磬等樂器懸掛在架上,其形制因用樂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別。帝王懸掛四面,象征宮室四面的墻壁,故名“宮縣”??h,“ 懸 ”的古字。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宮縣,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宮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縣。”宋書·樂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宮縣合和《鞞》《拂》,節(jié)數(shù)雖會(huì),慮乖雅體。”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zèng)》:“漿酒藿肉獨(dú)鄙夷,金奏宮縣羞啽哢?!?譚獻(xiàn) 《〈明詩錄〉序》:“獨(dú)其為詩,三百年間,作者蔚然云興,噍殺淫哇之響,一見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啟禎 之間,而宮縣之音不絶?!?/div>
《國語辭典》:嘲哳  拼音:cháo zhá
細(xì)碎、吵雜的聲音?!段倪x。潘岳。藉田賦》:「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隱以砰磕。」唐。白居易琵琶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div>
《漢語大詞典》:瓦鼓
(1).陶制樂器。周禮·秋官·壺涿氏“以炮土之鼓敺之” 漢 鄭玄 注:“炮土之鼓,瓦鼓也。” 宋 孔武仲 《堤下》詩:“堤下人家喧笑語,高揭青簾椎瓦鼓?!?明 楊慎 《送余學(xué)官歸羅江》詩:“ 豆子山 ,打瓦鼓?!?br />(2).陶制坐具,其形如鼓。也稱瓷墩。 宋 楊萬里 《觀魚》詩:“老夫不奈熱,跣足坐瓦鼓?!?/div>
分類:樂器坐具
《漢語大詞典》:塞管
塞外胡樂器。以蘆以首,竹為管,聲悲切。 唐 杜牧 《張好好詩》:“繁絃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馮集梧 注:“北人吹角以驚馬,一名笳管,以蘆為首,竹為管?!?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三:“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來時(shí),塞管聲嗚咽。” 宋 晏殊 《清商怨》詞:“夜又永,枕孤人遠(yuǎn),夢(mèng)未成歸,梅花聞塞管。”
《漢語大詞典》:革木
古樂器名,鼗鼓與柷敔。國語·周語下:“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絲尚宮,匏竹尚議,革木一聲?!?韋昭 注:“革,鼗鼓也,木,柷敔也?!?/div>
《國語辭典》:渾不似(渾不似)  拼音:hún bù sì
1.全部都不像。宋。王清惠滿江紅。太液芙蓉〉詞:「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shí)顏色?!埂抖鲙肪硭模骸敢娙朔鋈躜G精神,幸自沒嗔剛做嗔,渾不似那臨危忙許親。」
2.火不思的別名。參見「火不思」條。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渾不似》:「渾不似制如琵琶,直徑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相傳王昭君琵琶壞,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凰煲悦?。《元史》以為火不思,今以為胡撥思,皆相傳之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