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電樂器
撥弦樂器
擦弦樂器
吹奏樂器
管樂器
電子樂器
打擊樂器
鍵盤樂器
分類詞匯
一束
爽籟
鏤管
手語
雅器
二弦
匏笙
《國語辭典》:電樂器(電樂器)  拼音:diàn yuè qì
泛指通過電來產(chǎn)生聲音的樂器。如電子琴、電吉他。
《國語辭典》:撥弦樂器(撥弦樂器)  拼音:bō xián yuè qì
用手指、指甲或撥片來彈撥演奏的弦樂器。如古箏、琵琶、豎琴、曼陀林及吉他等。
《國語辭典》:擦弦樂器(擦弦樂器)  拼音:cā xián yuè qì
弦樂器的類別。指以弓弦摩擦琴弦而發(fā)聲的樂器。如提琴類及胡琴類。
《國語辭典》:吹奏樂器(吹奏樂器)  拼音:chuī zòu yuè qì
鼓動空氣發(fā)出聲音來的樂器。就材質(zhì)上來說,可分為木制吹奏樂器和銅制吹奏樂器兩種,前者如長笛、短笛、雙簧管等,簡稱木管;后者如小喇叭、大喇叭等,簡稱銅管。如:「吹奏樂器中的雙簧管,音色婉轉(zhuǎn)而悽愴,適合表現(xiàn)悲涼的氣氛。」
《國語辭典》:管樂器(管樂器)  拼音:guǎn yuè qì
泛指以管作為共鳴體的樂器,由吹奏者吹氣或振唇,藉由吹口裝置震動管內(nèi)空氣發(fā)聲,音的高低取決于管身的長度控制??梢榔錁?gòu)成的材料,制作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樂器。
《漢語大詞典》:電子樂器
利用電子線路產(chǎn)生類似于各種樂器音樂的樂器。一般用拾音器或聲頻振蕩器產(chǎn)生聲頻信號,再經(jīng)電子線路將其放大,然后送至揚(yáng)聲器而放出聲音。如電子琴、電吉他等。
《國語辭典》:打擊樂器(打擊樂器)  拼音:dǎ jí yuè qì
是一種以敲、打、搖動、摩擦、刮等產(chǎn)生聲音的樂器族群。為英語percussion的意譯。主要分為有確定音高與無確定音高兩種。現(xiàn)在一般西洋音樂常用的打擊樂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三角鐵、鈴鼓、木琴、木魚、響板等。而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也有不少打擊樂器,如特磬、編磬、鏞鐘、镈鐘、云鑼、鐃鈸、大鼓、堂鼓等皆是。也稱為「敲擊樂器」。
《國語辭典》:鍵盤樂器(鍵盤樂器)  拼音:jiàn pán yuè qì
泛稱用鍵盤來演奏音樂的樂器。如管風(fēng)琴、大鍵琴、鋼琴、電子琴等。
《漢語大詞典》:一束
(1).數(shù)量詞。猶言一梱,一扎。《詩·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詩:“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開那一束備中的卷子?!?柔石 《摧殘》:“沒有辦法了,米一粒也沒有了,柴一束也沒有了?!?br />(2).數(shù)量詞。古以帛五匹為“一束”。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玄 注:“十個為束,貴成數(shù),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梅福傳》:“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眳⒁姟?束帛 ”。
(3).數(shù)量詞。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論訓(xùn)》:“ 齊 桓公 將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輕罪者,贖以金分;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高誘 注:“箭十二為束也?!?br />(4).指笙管之類的樂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總吹氣管制成,故稱。 唐 薛能 《贈歡娘》詩:“一束龍吟細(xì)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瀉急相續(xù),一束宮商裂寒玉?!?/div>
《國語辭典》:束帛  拼音: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時作為饋贈的禮物。《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埂段倪x。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div>
《漢語大詞典》:爽籟(爽籟)
(1).參差不齊的簫管聲。一說清風(fēng)激物之聲。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虛牝?!?李善 注:“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長短高下,萬殊之聲?!?劉良 注:“爽,清也?;[,風(fēng)激物之聲也?!?唐 王勃 《滕王閣序》:“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br />(2).指簫管一類的樂器。 明 楊慎 《涪江泛舟》詩:“爽籟金懸奏,遙峯翠積氛?!?br />(3).指清風(fēng)。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zhèn)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最憐小雨灑疎竹,爽籟颯颯吹醉顋?!?/div>
《漢語大詞典》:鏤管(鏤管)
(1).雕花的筆管。 南朝 梁元帝 有《謝東宮賜白牙鏤管筆啟》。亦借指筆。 晉 王羲之 《筆經(jīng)》:“有人以緑沉桼竹管及鏤管見遺,用之多年?!?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詩之四:“只見篇章矜鏤管,不知勛業(yè)柱青冥?!?br />(2).樂器??袒ǖ闹窆?。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器則有 岑華 鏤管…… 岑華 ,山名也,在 西海 上,有象竹,截為管吹之,為羣鳳之鳴?!?/div>
《國語辭典》:手語(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勢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所以手語耳?!埂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徐再與手語,夜叉似微解?!?br />2.以手的姿勢或動作示意的語言。用來教誨聾啞兒童,為聾啞與聾啞、或聾啞與諳手語的常人間溝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雅器
(1).指樂器。 漢 蔡邕 《琴賦》:“爰制雅器,協(xié)之鐘律?!?三國 魏 嵇康 《琴贊》:“懿吾雅器,載璞靈山,體具德貞,情和自然?!?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禮記·樂記》“訊疾以雅” 唐 孔穎達(dá) 疏》:“雅謂樂器名。舞者訊疾,奏此雅器以節(jié)之?!?span id="mwxiefe" class="book">《宋史·樂志一》:“ 照 因自造葦籥、清管、簫管、清笛、雅笛、大笙、大竽、宮琴、宮瑟、大阮、大嵇,凡十一種,求備雅器?!?br />(2).大才,高才。北史·辛德源傳:“中書侍郎 劉逖 上表薦 德源 ……實(shí)后進(jìn)之辭人,當(dāng)今之雅器?!?/div>
《國語辭典》:二弦  拼音:èr xián
胡琴的別名。參見「胡琴」條。
《國語辭典》:二弦(二絃)  拼音:èr xián
1.月亮的上弦與下弦?!端鍟?。卷二○。天文志中》:「二弦之日,日照其側(cè),人觀其傍,故半明半魄也?!?br />2.比老弦細(xì),比子弦粗的絲弦。
《國語辭典》:二胡  拼音:èr hú
樂器名,擦弦樂器。張二弦,常以五度定弦,木制琴桿,琴筒多呈六角或八角形,蒙以蟒皮,皮上置琴馬。用竹制弓桿,張以馬尾,穿于兩弦之間演奏,屬胡琴類樂器之中音樂器。早期因流行于江南一帶,也稱為「南胡」。經(jīng)常用于獨(dú)奏或合奏,屬于國樂樂團(tuán)當(dāng)中最主要的擦弦樂器。
《漢語大詞典》:匏笙
(1).即笙。因用匏為座,故名。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聲音》:“音者,土曰塤,匏曰笙?!?span id="jioh4pf" class="book">《新唐書·南蠻傳下·驃》:“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鳳翼……又有小匏笙二,製如大笙?!?br />(2).泛指樂器。 清 丁澎 《〈定山堂詩馀〉序》:“詩為有律之文章,而非匏笙之辭曲矣?!?/div>
分類: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