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726,分316頁顯示  上一頁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安德裕(益之、師皋 )
賀藏之
錢昱(就之 富水侯 )
盧之翰(維周 )
張詠(復(fù)之 乖崖、乖崖子、九河生 忠定 )
袁逢吉(延之 )
呂祐之(元吉 )
石皓之
向敏中( 燕王 常之 文簡 )
慎從吉(慶之 )
夏侯嘉正(會之 )
王禹偁(世稱 王黃州 元之 )
石保吉(祐之 莊武 )
楊鳧(舄之 )
王鼎(則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0—1002 【介紹】: 宋河南人,字益之,一字師皋。安重榮子。太祖開寶二年進士。初重榮敗,其軍校秦習(xí)匿而養(yǎng)之,因姓秦氏。孩提時即喜筆硯,及就學(xué),遂博貫文史,精于禮傳。習(xí)卒,行三年喪,乃還本姓。累官知廣濟軍,作《軍記》及《圖經(jīng)》,詔嘉獎。太宗至道三年,授金部郎中,出知睦州,還判太府丞。有文集。
全宋詩
安德裕(九四○~一○○二),字益之,一字師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祖開寶二年(九六九)進士。在宗雍熙初直史館。至道三年(九九七)出知睦州,還判太府寺。真宗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有集四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有傳。
賀藏之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寶四年(971)任趙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999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字就之。錢佐長子。從錢俶歸宋,授白州刺史。好學(xué),多聚書,喜吟詠,多與中朝卿大夫唱酬。善尺牘及書畫琴棋,然貪猥縱肆,無名節(jié)可稱,生子百數(shù)。歷官秘書監(jiān)、工部侍郎,典壽、泗、宿三州,率無善政。官終郢州團練使。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43—999 字就之,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吳越忠獻王錢弘佐長子。錢俶時,歷任秀州、臺州、福州刺史。曾兩次使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從錢傲歸宋,除白州刺史。后歷知宋、壽、泗、宿諸州,封富水侯。官至郢州團練使。錢昱博學(xué)多才,善吟詠,精擅琴棋書畫。著有《竹譜》3卷、《貳卿文稿》20卷,皆不存?!?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a target='_blank'>淳熙三山志》、《天臺集》存其入宋前詩3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
錢昱(九四三~九九九),字就之,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吳越王錢佐長子、俶侄。錢俶嗣位,授秀州刺史。從俶歸宋,為秘書監(jiān)。歷知宋、壽、泗、宿等州。太宗至道二年(九九六)授郢州團練使(《錢氏傳芳集》)真宗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著有《貳卿文稿》二十卷,《太平興國錄》一卷,《竹譜》三卷(同上書),均佚。《宋史》卷四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
錢昱(九四三——九九九),字就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獻王錢佐長子。宋太祖受禪,錢俶遣昱入貢。然后俶入朝,授白州刺史。改秘書監(jiān),判尚書都省。出知宋州,改工部侍郎,歷典壽、泗、宿三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昱好學(xué),多聚書,喜吟詠,善筆札尺牘,工琴畫。有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八○《吳越錢氏世家》、《十國春秋》卷八三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昱字就之。吳越忠獻王長子。累遷彰武軍節(jié)度使。宋師討江南。為東面水陸行營應(yīng)援使。從忠懿王朝宋。歷授郢州團練使。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贈太師。封富水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02 【介紹】: 宋祁州人,字維周。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三遷殿中丞、通判洺州。契丹入境,決漳、御河以固城壁,敵不能攻。召還,擢太常博士。累官禮部郎中,充京西轉(zhuǎn)運使。后坐事罷知歸州,改太常少卿,知廣州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15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復(fù)之,號乖崖。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歷太常博士、樞密直學(xué)士等職。出知益州,參與鎮(zhèn)壓李順起事,對蜀民實行懷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興軍、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績。累進禮部尚書,上疏極論丁謂、王欽若大興土木,致國庫空虛,請斬之以謝天下。旋遭排擠出知陳州。卒謚忠定。平生以剛方自任,為政尚嚴猛,好慷慨大言。與寇準(zhǔn)最善,每面折其過,雖貴不改。有《乖崖集》。
全宋詩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雍熙元年(九八四),遷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轉(zhuǎn)秘書丞。二年,通判相州。召還,知開封府浚儀縣,出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樞密直學(xué)士、知通進銀臺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興軍。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復(fù)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知升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陳州(同上書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謚忠定。有《張乖崖集》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南宋時增廣為十二卷。事見宋錢易《故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贈左仆射張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巖。 張詠詩,以《續(xù)古逸叢書》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為底本,參校宋咸淳五年伊賡刻本(今存前六卷,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曹溶舊藏鈔本(十卷、附一卷,簡稱曹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四十九年呂無隱鈔本(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丁丙鈔補本(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鈔本,簡稱丁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光緒八年莫祥芝刻本(簡稱莫刻),并酌采清蔣繼功、黃丕烈、近人傅增湘??背晒ǚ謩e稱蔣校、黃校、傅校)。另從《西昆酬唱集》等輯得集外詩五首,附編卷末。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詠(946—1015) 北宋詩人。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縣)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累官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工詩善賦,有《乖崖集》。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期間長至黃鶴樓賞景作詩,從成都罷歸途經(jīng)武昌時再游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后人在其登樓作詩處建“乖崖亭”以示紀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復(fù)之。以「乖則違眾,崖不利物」自戒,因號乖崖子;又號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即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淳化初,由知浚儀縣擢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四年,官樞密直學(xué)士、知銀臺通進封駁司,兼掌三班院。詠歷遷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兩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績聞。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書,同年秋,加禮部尚書。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贈左仆射,謚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猛,「文章雄健有氣骨,稱其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為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又見《乖崖先生文集》附錄李燾《湖北漕司乖崖堂記》,錢易所撰墓志銘,韓琦所撰神道碑銘。
袁逢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14 【介紹】: 宋開封鄢陵人,字延之。精于經(jīng)術(shù)。太祖開寶八年擢《三傳》第。為清江尉,尋除豐城令。太宗端拱初,遷國子博士、度支推官。淳化間出任西京轉(zhuǎn)運使,轉(zhuǎn)水部郎中。真宗咸平時為京東轉(zhuǎn)運使。連知福、江、陳、襄四州。大中祥符中,以逮事太祖,拜鴻臚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8—1007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字元吉。太宗太平興國初進士。歷大理評事、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至道初,拜右諫議大夫、知審官院。真宗時累拜工部侍郎、翰林侍讀學(xué)士。不喜趨競,所至無顯譽,備顧問不能有所啟發(fā)。
全宋詩
呂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宗太平興國初舉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洋州。淳化初,直昭文館,知制誥。至道初,拜右諫義大夫,在審官院。真宗時歷和襄、升州,擢翰林侍讀學(xué)士。后為集賢院學(xué)士,遷刑部侍郎。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八
呂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平興國初舉進士,解褐大理評事。歷殿中侍御史,知貝州,換右補闕,同判吏部南曹,遷起居舍人。淳化初,判戶部勾院,直昭文館,知制誥。至道初,拜右諫議大夫、知審官院,出知襄州、壽州。真宗即位,復(fù)知襄州,移升州。后拜工部侍郎、翰林侍讀學(xué)士。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有集三十卷。見《宋史》卷二九六本傳。
石皓之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三年(978)任常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9—1020 【介紹】: 宋開封人,字常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吉州通判,歷淮南轉(zhuǎn)運副使、戶部判官、權(quán)判大理寺。知廣州,召為工部郎中,以廉直超擢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邊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真宗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天禧初,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真宗朝未嘗除仆射,此為殊命,敏中略無喜色,如處平昔,門闌寂然,宴飲不備。三年進左仆射。性端厚多智,諳曉民政,善處繁劇。卒謚文簡。
全宋詩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開封(今屬河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歷知制誥、樞密直學(xué)士,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三年,為河北、河?xùn)|宣撫大使。四年,拜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xué)士。坐事罷相,以戶部侍郎出知永興軍。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復(fù)拜同平章事。天禧元年(一○一七)加吏部尚書,進左仆射,監(jiān)修國史。四年卒,年七十二。謚文簡,累贈燕王。有文集十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二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太宗朝,官至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代兼知樞密院事,河北、河?xùn)|安撫大使。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xué)士。以事貶知永興軍。景德初復(fù)兵部侍郎,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改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大中祥符中,權(quán)東京留守。五年,復(fù)拜同平章事。天禧初,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三年,進左仆射、昭文館大學(xué)士。四年三月卒,年七十二,謚文簡。有文集十五卷。《宋史》卷二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0—1019 【介紹】: 宋衢州信安人,字慶之。慎知禮子,錢俶婿。從俶歸宋,居散秩三十年,以文酒自娛。真宗景德初,上言求領(lǐng)事務(wù),判刑部,頗留意法律。后拜右諫議大夫,判吏部銓,所至務(wù)皦察,多請對陳事。改給事中,權(quán)知開封府。坐子納賄而削官。天禧中起為衛(wèi)尉卿。以光祿卿致仕。喜為詩,兼工醫(yī)術(shù)。
全宋文·卷一三四
慎從吉(九五一——一○二○),字慶之,信安(今浙江衢州境)人。知禮子,錢俶婿。從俶歸宋,居散秩幾三十年,以文酒自娛。景德初,求領(lǐng)事務(wù),判刑部。大中祥符初改衛(wèi)尉卿,糾查在京刑獄,拜右諫議大夫,判吏部銓。八年改給事中,權(quán)知開封府。坐其子受賄削官。天禧三年起為衛(wèi)尉卿。明年判登聞鼓院,坐與寇準(zhǔn)親善,以光祿卿致仕。未幾卒,年七十。《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2—988 【介紹】: 宋江陵人,字會之。太宗太平興國中進士。歷官著作佐郎。嘗使巴陵,作《洞庭賦》,人多傳寫。端拱初,擢右正言、直史館兼直秘閣。以疾早卒。
全宋詩
夏侯嘉正,字會之,江陵(今屬湖北)人。太宗太平興國間進士。歷官著作佐郎。端拱初,太宗召試詞賦,擢右正言,直史館。以疾卒,年三十七。《宋史》卷四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三八
夏侯嘉正,字會之,江陵(今湖北省江陵)人。太平興國間舉進士,歷官至著作佐郎。使于巴陵,為《洞庭賦》,人多傳寫。端拱初,太宗知其文名,召試辭賦,擢升右正言,直史館兼直秘閣。卒年三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文苑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4—1001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端拱初為右拾遺、直史館,上《御戎十策》。遷知制誥,判大理寺。至道元年為翰林學(xué)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凡詔命不當(dāng)者多所論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預(yù)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降知黃州,后遷蘄州卒。在官以剛直敢言稱。工詩文,提倡詩學(xué)杜甫、白居易,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
全宋詩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授成武縣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九八八)應(yīng)中書試,擢直史館。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九九一),為徐鉉辨誣,貶商州團練副使。五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學(xué)士,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真宗即位,復(fù)知制誥。咸平元年(九九八)預(yù)修《太祖實錄》,直筆犯諱,降知黃州。四年移知蘄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殘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跤韨犜?,前十一卷以《四部叢刊》影印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配呂無黨鈔本《小畜集》為底本,校以清光緒會稽孫星華增刻本(簡稱孫本)、清乾隆平陽趙熟典刻本(簡稱趙本)、上海涵芬樓影印江南圖書館藏經(jīng)鋤堂鈔本(簡稱經(jīng)鋤堂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宋文鑒》等書引錄。第十二卷以孫星華增刻本《小畜外集》為底本,參校上海函芬樓借江南圖書館藏影宋寫本(簡稱影宋本)、杭州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抄本(簡稱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叢編》等書引錄。第十三卷錄集外詩及斷句,其中《吳郡志》所收《赴長洲縣作》三首,已合并編入《小畜集》同題詩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誤收他人詩三首(其中二首為杜甫詩),已刪去。
詞學(xué)圖錄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人。宋史有傳。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存詞一首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一四一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授成武主簿。次年除大理評事、知長洲縣。端拱二年拜右司諫、知制誥,未幾判大理寺事。為徐鉉雪冤忤旨,貶商州團練副使。移解州,差知單州。召為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至道元年,兼翰林學(xué)士,坐謗訕,罷知滁州,移知揚州。真宗即位,召還,復(fù)知制誥。咸平初預(yù)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出守黃州。四年,徙蘄州,病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存)、《小畜外集》二十卷(今存七——一三卷)、《五代史闕文》一卷。另有《承明集》、《奏議集》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4—1010 【介紹】: 宋開封浚儀人,字祐之。石守信子,石保興弟。為太祖二女婿。太祖、太宗時,自諸將軍至節(jié)度使。真宗景德初,改武寧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契丹入寇,真宗將往澶淵,命保吉等為排陣使。遼騎數(shù)萬驟至,保吉不介馬而馳當(dāng)其鋒,遼人引去。改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加檢校太師。卒謚莊武。頗有武干,而好治生射利,性尤驕倨,所至峻暴好殺。
全宋文·卷一四○
石保吉(九五四——一○一○),字祐之,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守信子。以蔭補天平軍衙內(nèi)都指揮使,尚太祖第二女。歷諸鎮(zhèn)節(jié)度,曾知河陽、大名府。終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加檢校太師。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五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石守信傳》有附傳,又見《金石萃編》卷一二九《石保吉碑》。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字舄之,閩(今福建)人。五代至宋初間在世。事跡略見《詩話總龜》卷一四引《雅言系述》。宋《秘書省續(xù)編到四庫闕書目》著錄其有書啟1卷、詩1卷。皆不存。《全唐詩》存其詩2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則之,湖湘(今湖南)人。約于五代至宋初時在世。善歌詩,好神仙之事。多游江左,卒無名第。有詩百余篇傳世?!?a target='_blank'>詩話總龜》卷三四引《拾遺》、卷四六引《雅言雜載》存其事跡,并錄詩2首,斷句8句?!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鼎,字則之,湖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