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88,分180頁顯示  上一頁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詢吁之樂
玄之又玄
懸車之歲
懸車之年
學(xué)識過之
亞夫之疾
睚眥之怨
睚眥之隙
睚眥之忿
睚眥之怒
啞密之事
延津之合
訓(xùn)格之言
一席之地
一線之路
《漢語大詞典》:詢吁之樂(詢訏之樂)
《詩·鄭風(fēng)·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 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毛 傳:“訏,大也?!?鄭玄 箋:“洵,信也?!焙笠浴霸冇捴畼贰敝^男女嬉戲調(diào)笑之樂。《呂氏春秋·本生》“ 鄭 衛(wèi) 之音” 漢 高誘 注:“ 鄭國 淫辟,男女私會於 秦 洧 之上,有詢訏之樂,芍藥之和。”
《國語辭典》:玄之又玄  拼音:xuán zhī yòu xuán
玄妙中又更玄妙者。形容非常深遠(yuǎn)幽微,奧妙難測。《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div>
《漢語大詞典》:懸車之歲(懸車之歲)
見“ 懸車之年 ”。
《國語辭典》:懸車之年(懸車之年)  拼音:xuán jū zhī nián
懸車,把車子掛起來,指辭官退隱。懸車之年指官員告老引退的年齡,通常為七十歲?!稌x書。卷四五。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div>
《國語辭典》:懸車之年(懸車之年)  拼音:xuán jū zhī nián
懸車,把車子掛起來,指辭官退隱。懸車之年指官員告老引退的年齡,通常為七十歲?!稌x書。卷四五。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div>
《漢語大詞典》:懸車(懸車)
(1).形容險阻。 唐 杜甫 《提封》詩:“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 仇兆鰲 注:“即所謂在德不在險?!眳⒁姟?懸車束馬 ”。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xùn)》作“縣車”。 三國 魏 繆襲《挽歌詩》:“白日入 虞淵 ,懸車息駟馬?!?明 何景明 《古冢賦》:“哀懸車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漢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示不用也。”舊唐書·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br />(4).借指七十歲。周書·韋孝寬傳:“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br />(5).指隱居不仕。后漢書·陳寔傳:“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徵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yǎng)老?!?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雖有蒲輪之徵,不改懸車之素,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
《分類字錦》:學(xué)識過之(學(xué)識過之)
南史韋睿傳:睿內(nèi)兄王憕、姨弟杜惲并有鄉(xiāng)里盛名,伯父祖征謂睿曰:汝自謂何如憕、惲?睿謙不敢對。祖征曰:汝文章或小減,學(xué)識當(dāng)過之。然干國家,成功業(yè),皆莫汝逮也。
《漢語大詞典》:亞夫之疾(亞夫之疾)
西漢 名將 周亞夫 因事入獄,不食五日,嘔血而死。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后因稱嘔血之病為“亞夫之疾”。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工部·趙尚書薦賢:“ 秦 至中途 彭城 ,以 亞夫 之疾客死,不及用也?!?/div>
《國語辭典》:睚眥之怨(睚眥之怨)  拼音:yá zì zhī yuàn
怒目而視的怨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杜f唐書。卷五六。李子通傳》:「性好施惠,家無蓄積,睚眥之怨必報?!埂度龂萘x》第六五回:「法正為蜀郡太守,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fù)?!挂沧鳌疙{之隙」、「睚眥之嫌」、「睚眥之私」。
分類:極小怨恨
《國語辭典》:睚眥之隙(睚眥之隙)  拼音:yá zì zhī xì
怒目而視的怨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逗鬂h書。卷二七。趙典傳》:「今與郭汜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讎,人在涂炭,各不聊生?!埂度龂尽>砹?。魏書。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yán)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挂沧鳌疙{之怨」。
《漢語大詞典》:睚眥之忿
同“睚眥之怨”。 后漢書·黨錮傳序:“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div>
《漢語大詞典》:睚眥之怒
同“睚眥之怨”。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巴陵本末:“臺諫 李知孝 莫澤 奉承風(fēng)旨,凡平日睚眥之怒,悉指以從偽,彈劾無虛日。朝野為之側(cè)足。”
《高級漢語詞典》:啞密之事
機(jī)密事
《漢語大詞典》:延津之合
見“ 延津劍合 ”。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合(延津劍合)
指 晉 時 龍泉 、 太阿 兩劍在 延津 會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劍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緣會合。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方知兩劍分而復(fù)合,以此變化而去也。至今人説因緣湊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掃眉才子,慧業(yè)文人,時節(jié)因緣,不得不為‘延津之合’矣?!眳⒁姟?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訓(xùn)格之言(訓(xùn)格之言)
指可以奉為行為準(zhǔn)則的教誨之言。《孔子家語·五儀》:“ 孔子 曰: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guī),口不吐訓(xùn)格之言?!?王肅 注:“格,法?!?明 錢琦 《錢公良測語·導(dǎo)儒》:“訓(xùn)格之言,不得暫捨,可以鏤於骨,書於紳,染於神,薰於識?!?明 趙南星 《明敕贈吏科都給事中繼川魏公碑》:“夫訓(xùn)格之言,可勦襲也;中繩之行,可假託也?!?/div>
《國語辭典》:一席之地  拼音:yī xí zhī dì
一張坐席的地方。比喻極小的地方或具有某種程度的地位或位置。《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傳》:「婦人智識不遠(yuǎn),有忤圣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妨,我只須一席之地,將就過一夜,車子叫他在門外罷了?!挂沧鳌敢幌亍埂?/div>
《漢語大詞典》:一線之路(一線之路)
謂一條活路。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quán)姦之去,則正當(dāng)洗腸滌胃。若借 溫太真 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 范堯夫 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div>
分類: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