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729
典故
200
詞典
2688
分類詞匯
5
佛典
110
其它
4726
共7729,分516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42
43
44
45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屠龍之技
紽之在羊
橐駝之技
瓦合之卒
吞舟之魚
托之空言
托之空言
脫韁之馬
托驥之蠅
托驥之蠅
五谷之精
鼯鼠之丑
梧鳳之鳴
梧丘之魂
梧丘之首
《國語辭典》:
屠龍之技(屠龍之技)
拼音:
tú lóng zhī jì
古代朱泙漫用盡了千金家財,花了三年工夫,學(xué)會了屠龍的技術(shù),卻沒有地方使用。典出《莊子。列御寇》。比喻不實用的絕技。
分類:
用盡
千金
家財
三年
工夫
《分類字錦》:
紽之在羊
喬潭素絲賦:惟絲之故,不愆乎素。組以飾馬,言好善而不忘;紽之在羊,時退公之有度。
分類:
絲
《漢語大詞典》:
橐駝之技(橐駝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藝。典出 唐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 明 田汝成
《
西湖游覽志馀·術(shù)技名家
》
:“ 馬塍 藝花如藝粟, 橐駝 之技名天下,往往發(fā)非時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靈?!眳⒁姟?橐駞 ”。
分類:
高明
栽培
技藝
《國語辭典》:
橐駝(橐駝)
拼音:
tuó tuó
1.駱駝的別名。參見「駱駝」條。
2.人老病而背部隆起。如唐柳宗元撰有〈種樹郭橐駝傳〉。
分類:
一善
植樹
駝背
《國語辭典》:
瓦合之卒
拼音:
wǎ hé zhī zú
比喻倉卒集合的群眾,雖合而不齊?!稘h書。卷四三。酈食其傳》:「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分類:
拼組
組合
兵士
烏合之眾
《國語辭典》:
吞舟之魚(吞舟之魚)
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魚。語出《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記。卷一二二??崂魝鳌P颉罚骸笣h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div>
分類:
大魚
人事
大者
《國語辭典》:
托之空言(託之空言)
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空有言論而不能見諸行事。
分類:
寄托
所懷
文詞
議論
《漢語大詞典》:
托之空言
謂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
分類:
寄托
所懷
文詞
議論
《國語辭典》:
脫韁之馬(脫韁之馬)
拼音:
tuō jiāng zhī mǎ
比喻不受拘束的人或失去控制的事物。如:「這孩子誰的話都不聽,簡直像匹脫韁之馬?!?/div>
分類:
韁繩
脫離
羈絆
《漢語大詞典》:
托驥之蠅
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分類:
追隨
賢能
得以
顯名
人
《漢語大詞典》:
托驥之蠅(託驥之蠅)
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元
許衡
《上憲使劉約齋啟》
:“譬為山,方覆一簣而進(jìn),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為託驥之蠅,遂作喪家之犬?!眳⒁姟?託驥 ”。
分類:
追隨
賢能
得以
顯名
人
《漢語大詞典》:
托驥
1.
《后漢書。隗囂傳》
:"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jié)納……數(shù)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即托驥尾,得以絶群。'"李賢注:"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絶群也。'見敞傳。"后以"托驥"比喻追隨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賢能之后。
分類:
手書
德義
相結(jié)
結(jié)納
《漢語大詞典》:
托驥(託驥)
《
后漢書·隗囂傳
》
:“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jié)納……數(shù)蒙 伯樂 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李賢 注:“ 張敞 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託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於騏驥,得使蒼蠅絶羣也?!?敞 傳?!焙笠浴坝汅K”比喻追隨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賢能之后。 宋
楊億
《〈西昆酬唱集〉序》
:“雖榮於託驥,亦媿乎續(xù)貂?!?/div>
分類:
追隨
地位
前程
賢能
《分類字錦》:
五谷之精(五谷之精)
汜勝之書:雪五谷之精也。
《高級漢語詞典》:
鼯鼠之丑
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藝
《漢語大詞典》:
梧鳳之鳴(梧鳳之鳴)
《詩·大雅·卷阿》
:“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毛 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焙笠蛞浴拔帏P之鳴”比喻政教和協(xié)、天下太平。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
:“那時天下乂安,萬民樂業(yè),朝有梧鳳之鳴,野無谷駒之嘆?!?/div>
分類:
政教
和協(xié)
天下太平
《國語辭典》:
梧丘之魂
拼音:
wú qiū zhī hún
春秋時齊靈公出獵,誤殺五人,后葬于梧丘。后景公在此打獵,五人托夢稱冤。見《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后以此指無罪的冤魂。《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于沉首?!?/div>
《漢語大詞典》:
梧丘之首
指冤死者。 南朝 梁簡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梧丘之首,魂沉而靡託;射聲之鬼,曝骨而無歸?!眳⒁姟?梧丘之魂 ”。
分類:
冤死
死者
《國語辭典》:
梧丘之魂
拼音:
wú qiū zhī hún
春秋時齊靈公出獵,誤殺五人,后葬于梧丘。后景公在此打獵,五人托夢稱冤。見《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后以此指無罪的冤魂?!段倪x。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于沉首?!?/div>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