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729
典故
200
詞典
2688
分類詞匯
5
佛典
110
其它
4726
共7729,分516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34
35
36
37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召之即來
趙之謙
祝鮀之佞
者也之乎
顓頊之虛
顓已之宜
折沖之臣
枝木之冠
眾大之區(qū)
仲夏夜之夢
知命之年
怔忡之癥
重陰之性
政在治之
鄭衛(wèi)之音
《高級漢語詞典》:
召之即來
拼音:
zhào zhī jí lái
一經(jīng)召喚立即就來
《國語辭典》:
趙之謙(趙之謙)
拼音:
zhào zhī qiān
人名。(西元1826~1884)字撝叔,號益甫,別號悲盦,又號憨寮、梅庵。清浙江會稽人。歷官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等知縣。書畫刻石,卓絕一時(shí),詩文亦奇詭駭世。著有《梅庵集》、《六朝別字記》等。
分類:
篆刻
書畫
畫家
《漢語大詞典》:
祝鮀之佞
《論語·雍也》
:“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祝鮀 , 春秋 衛(wèi) 人,能言善辯,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
《
晉書·王沈傳
》
:“達(dá)幽隱之賢,去 祝鮀 之佞?!?明
歸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為本》
:“ 孔子 生於 周 末,褒 史魚 之直,惡 祝鮀 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稱 周公 之訓(xùn),其所感者深矣。”
分類:
能言善辯
或謂
巧言
《漢語大詞典》:
者也之乎
指講話或?qū)懳恼乱慕雷?。含諷刺意。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里常用的虛詞。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
第一折:“問黃金誰買
《長門賦》
,好不直錢也者也之乎?!?/div>
分類:
講話
文章
咬文嚼字
諷刺
是古
虛詞
《漢語大詞典》:
顓頊之虛(顓頊之虛)
二十八宿中虛宿的別名。
《
爾雅·釋天
》
:“顓頊之虛,虛也?!?span id="jbd13qd" class="book">《
左傳·昭公十年
》:“今茲歲在顓頊之虛?!?杜預(yù) 注:“顓頊之虛,謂玄枵?!?孔穎達(dá) 疏:“北方三次以玄枵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虛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謂玄枵虛星為顓頊之虛?!?/div>
分類:
二十八宿
中虛
《韻府拾遺 支韻》:
顓已之宜(顓已之宜)
漢書終軍傳: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shí)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顓已之宜。
《漢語大詞典》:
折沖之臣(折衝之臣)
謂忠勇之臣。
《
漢書·王尊傳
》
:“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彊,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xùn)·慕賢
》
:“ 斛律明月 , 齊 朝折衝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 周 人始有吞 齊 之志?!?/div>
分類:
忠勇
《漢語大詞典》:
枝木之冠
謂華飾之冠。
《
莊子·盜跖
》
:“爾作言造語,妄稱 文 武 ,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成玄英 疏:“言 尼父 所戴冕浮華雕飾,華葉繁茂,有類樹枝?!?/div>
分類:
華飾
《分類字錦》:
眾大之區(qū)(眾大之區(qū))
陳櫟 燕山八景賦 粵自昔之京師,稱為眾大之區(qū)。
分類:
都邑
《國語辭典》:
仲夏夜之夢(仲夏夜之夢)
拼音:
zhòng xià yè zhī mèng
書名。英國莎士比亞所作的劇本,西元一六○○年出版。內(nèi)容以提西阿斯與兩對雅典情人的故事,附帶一套神仙故事,和一群丑角扮演的插劇故事組成。劇名取其情節(jié)怪誕,而虛無縹緲的境界,無異于仲夏夜之夢。
分類:
劇本
英國
莎士比亞
雅典
貴族
青年
男女
《國語辭典》:
知命之年
拼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五十歲。參見「知命」條。《文選。潘岳。閑居賦。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jìn)階?!固?。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div>
分類:
五十
五十歲
《國語辭典》:
知命
拼音:
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滅演變之理,而能隨遇而安?!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埂段倪x。曹植。箜篌引》:「先民誰不死,知命亦何憂?!?br />2.語本《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歲。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
:「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隕卒?!固?。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div>
分類:
懂得
得事
生滅
天命
決定
道理
五十
五十歲
《高級漢語詞典》:
怔忡之癥
心臟跳動加速、節(jié)律不整的病癥
《分類字錦》:
重陰之性(重陰之性)
博物志: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重陰之性也。
分類:
地
《分類字錦》:
政在治之
唐書陸象先傳:為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貞諫曰: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
分類:
能政
《國語辭典》:
鄭衛(wèi)之音(鄭衛(wèi)之音)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本指春秋戰(zhàn)國時(shí)鄭、衛(wèi)等國的民間音樂,因儒家認(rèn)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樂,故斥之為淫聲?!抖Y記。樂記》:「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埂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wèi)之音興?!挂沧鳌膏嵭l(wèi)之曲」、「鄭衛(wèi)之聲」。
分類:
靡麗
淫靡
文風(fēng)
音樂
兩國
民間
《國語辭典》:
鄭聲(鄭聲)
拼音:
zhèng shēng
鄭國的音樂多淫聲,為靡靡之音。故稱淫蕩不雅正的音樂為「鄭聲」?!墩撜Z。衛(wèi)靈公》:「放鄭聲,遠(yuǎn)佞人?!埂稘h書。卷七二。王吉傳》:「罷倡樂,絕鄭聲?!挂卜Q為「鄭音」。
分類:
中醫(yī)
中醫(yī)病名
病名
癥狀
重復(fù)
聲音
音樂
低弱
孔子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