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25,分315頁顯示
上一頁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頁
其它辭典
薛令之(字 珍君 )蘇失利之宋之望邵潤之李適之( 李昌、昌 清和縣公 )邵混之杜鴻漸(字 之巽、子選 文憲 衛(wèi)國公 )王位之崔宗之( 成輔 行第 五 )祁順之郭密之任升之張之宏高霽(字 暄之 )吳豸之(別稱 吳象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福建長溪人,字珍君。中宗神龍進(jìn)士。肅宗為太子時,以右補(bǔ)闕兼侍讀、積歲不遷,乃棄官徒步歸鄉(xiāng)里。及肅宗即位以舊恩召之,已卒。遂名其鄉(xiāng)曰廉村,水曰廉溪。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珍君,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龍二年(706)進(jìn)士及第,累遷左補(bǔ)闕,兼東宮侍讀。因東宮生活清淡,作詩自悼,題于壁間,玄宗見之不悅,題詩其旁:“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乃謝病還鄉(xiāng),計月而受“長溪?dú)q賦”。肅宗登位,以舊恩召回,時令之已卒。約卒于天寶年間。事跡散見于《新唐書·賀知章傳》、《唐語林》卷五、《唐詩紀(jì)事》卷二〇?!?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時西域小勃律國國王。玄宗開元中嗣王,吐蕃妻以公主,故西北二十余國皆臣吐蕃,安西都護(hù)三討之無功。天寶六載,高仙芝平其國,執(zhí)王及其妻歸京。帝赦之,授右威衛(wèi)將軍,使宿衛(wèi),改其國號歸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玄宗時人。善寫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6
【介紹】:
唐宗室。恒山王李承乾孫。始名昌。開元中累遷通州刺史,以強(qiáng)干見稱。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天寶初為左相。五載,為李林甫所構(gòu)陷,貶宜春太守,終仰藥而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47
原名昌,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西北)人。中宗神龍初(705),擢左衛(wèi)郎將。宗開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長史。天寶元年(742),為左相,李林甫構(gòu)陷之,罷知政事,任太子少保,尋貶宜春太守。六年,李林甫殺李邕、裴敦復(fù),朝野震驚,適之亦憂懼而自盡。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適之性疏放嗜飲,工詩。杜甫《飲中八仙歌》曾詠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入1首。
唐詩匯評李適之(?-746),名昌,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恒山王承乾之孫。神龍初,起家拜左衛(wèi)郎將。開元中,歷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陜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知節(jié)度事。天寶元年,自刑部尚書代牛仙客為左相,與右相李林甫不葉。五載,罷相,守太子少保,坐與韋堅善,眨宜春太守。御史羅希奭奉使殺韋堅等于貶所,經(jīng)宜春,適之懼,服藥自殺。適之嗜酒,與李白、賀知章等合稱“飲中八仙”?!?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適之初名昌。恒山憫王承乾孫。神龍初起家左衛(wèi)郎將。開元中拜刑部尚書。天寶元年為左相。累封清和縣公。罷政事。守太子少保。坐與韋堅相善。貶宜春太守。會御史羅希奭陰被詔殺堅等于貶所。過宜春。適之懼。仰藥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9—769
【介紹】:
唐濮州濮陽人,字之巽。杜鵬舉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jìn)士。初為朔方判官。安祿山亂起,太子按軍平?jīng)觯粗m。鴻漸遣使力勸太子至靈武,又與裴冕等勸太子即帝位,以系中外之望。肅宗立,累遷河西節(jié)度使。兩京平,又節(jié)度荊南。久之,召為尚書右丞、太常卿,充禮儀使,綜正泰、建二陵制度。代宗廣德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旰據(jù)成都,命以宰相往鎮(zhèn)撫之。鴻漸性畏怯,畏殺戮,既至,憚旰雄武,禮遇之,反委以政。尋復(fù)入輔政,進(jìn)門下侍郎。卒謚文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09—769
字之巽,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jìn)士第,累至朔方度支副使。天寶十五載(756)迎肅宗至靈武,勸進(jìn)皇位,遷兵部郎中,知中書舍人,尋轉(zhuǎn)武部侍郎。累歷河西、荊南節(jié)度使,太常卿等,封衛(wèi)國公。代宗廣德二年(764)拜相。大歷元年(766)兼山南、劍南副元帥等,入川平崔旰之亂,二年表讓節(jié)制于旰,返京仍知政事。三年兼東都留守,四年十一月卒,謚文憲。生平見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句。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鴻漸字子選。濮州濮陽人。第進(jìn)士。解褐延王府參軍。安思順表為朔方判官。安祿山亂。從肅宗至靈武。授兵部郎中。累除河西節(jié)度使。兩京平。徙荊南。封衛(wèi)國公。廣德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jìn)中書侍郎。以宰相兼成都尹山南西道劍南東川副元帥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入朝進(jìn)門下侍郎。大歷四年卒。年六十一。贈太尉。謚文憲。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任滑州匡城縣主簿。光緒《鹿邑縣志》卷一〇收其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名成輔,以字行。崔日用子。襲封齊國公。歷左司郎中、侍御史。謫官金陵。工詩。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達(dá)金陵。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51
排行五,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崔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玄宗開元中任起居郎,開元二十七年(739)任禮部員外郎,遷本司郎中。天寶中任侍御史,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入為右司郎中。十載(751)卒。生平散見新、舊《唐書·崔日用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崔祐甫《齊昭公崔府君集序》、《唐詩紀(jì)事》卷一九。宗之好學(xué),“才氣聲華,邁時獨(dú)步”(《崔府君集序》),與李白、杜甫相知,杜詩《飲中八仙歌》曾詠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岐州扶風(fēng)人。玄宗時,累任左司員外郎。天寶五載,為刑部員外郎,受詔至北海決殺太守李邕。六載,撰《開梁公堰頌》。肅宗乾元二年,撰《南叟訓(xù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玄宗天寶八載,任諸暨縣令,建義津橋,筑放生湖,溉田二千余頃,民便之。與高適、王之渙及僧神邕等交游。能詩,古淡近選體。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家或在幽薊一帶,玄宗開元十九年(731)高適北游薊門,曾拜訪王昌齡、郭密之,留詩去。天寶八年(749)任諸暨令,建義津橋,筑放生湖,溉田2000余頃,便利百姓。事跡見阮元《兩浙金石志》卷二。郭詩刻在浙江青田縣石門洞磨崖上,其詩“古淡近選體”(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外編》補(bǔ)收詩1首。
全唐詩補(bǔ)逸郭密之,天寶中諸暨縣令。建義津橋,筑放生湖,溉田二千馀頃,民便之。補(bǔ)詩一首。(《兩浙金石志》及《青田縣志》載郭密之詩二首,其一為《使永嘉經(jīng)謝公石門山作》,《全唐詩》卷八八七《補(bǔ)遺》六亦收之,無小傳,與兩書文字多出入,特以校稿附于后。其二為《永嘉懷古》,則《全唐詩》所未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秋浦人,字暄之。隱居石門山桃花塢。工詩。李白游九華山,與霽等同游眺,作《改九子山為九華聯(lián)句》。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暄之,秋浦(今安徽池州)人。天寶年間隱居于貴池石門山桃花塢。十三載(754)冬,李白與高霽相遇,并約韋權(quán)輿同至九華山麓夏侯回家,飲宴賞景,改九子山名為九華山,作《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二〇、光緒九年重修《貴池縣志》?!?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聯(lián)句詩2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蒲州人。為童子時,即獲詔獎。玄宗天寶十三載,任大理評事,楊國忠諷其告韋陟、吉溫,因而遷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員外郎。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一作吳象之,誤。蒲州(今山西永濟(jì)西)人。為童子時,即獲詔獎。玄宗天寶十三載(754)任大理評事,楊國忠諷其告韋陟、吉溫,因而遷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員外郎。事跡散見《舊唐書》之《吉溫傳》、《韋陟傳》、《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二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誤署吳象之。
唐詩匯評吳豸之(生卒年未詳),或作吳象之,誤。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天寶十二載(753),官大理評事,附楊國忠,誣告韋陟與御史中丞吉溫結(jié)托,欲謀陷朝廷,遷監(jiān)察御史。后官至主客員外郎。《全唐詩》存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