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728,分516頁顯示  上一頁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圓徑之術(shù)
中和之政
元氣之英
元元之民
月露之體
遠(yuǎn)游之戒
玉筍之班
咫尺之書
遇之以神
御之以率
冤業(yè)之癥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厚遺之
因余之國
陰陽之變
《分類字錦》:圓徑之術(shù)(圓徑之術(shù))
周髀算經(jīng):知日之高大。注:日去地與圓徑之術(shù)。
《分類字錦》:中和之政
宋史趙抃傳: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fù)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刑首惡而釋馀人。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zhuǎn)運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分類:郡守
《分類字錦》:元氣之英(元氣之英)
三五歷:星者,元氣之英。
分類:
《漢語大詞典》:元元之民
眾百姓;善良的百姓。 漢 賈誼 《過秦論》:“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史記·孝文本紀(jì):“﹝單于﹞與朕俱棄細(xì)過,偕之大道,結(jié)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清 龍啟瑞 《讀曹參傳書后》:“元元之民,莫不樂安於無事?!眳⒁姟?元元 ”。
分類:百姓善良
《國語辭典》:元元  拼音:yuán yuán
1.人民、百姓。《戰(zhàn)國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乖?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41194' target='_blank'>黃鎮(zhèn)成 〈城西紀(jì)事〉詩:「我聞增慘愴,無策拯元元?!?br />2.善意的,可憐愛的?!稘h書。卷四。文帝紀(jì)》:「結(jié)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固啤n亷煿?。注:「元元,善意也?!?br />3.事物的本源。唐。李咸用 大雪歌:「暫反元元歸太素。歸太素,不知歸得人心否?」
《漢語大詞典》:月露之體(月露之體)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nèi)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 江 左 齊梁 ,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fēng)云之狀?!?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世所盛行 宋 元 詞曲,咸以昉於 唐 末,然實 陳 隋 始之,蓋 齊 梁 月露之體,矜華角麗,固已兆端。”
《高級漢語詞典》:遠(yuǎn)游之戒
指孔子“父母在,不遠(yuǎn)游”的戒訓(xùn)
《高級漢語詞典》:玉筍之班
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風(fēng)貌優(yōu)異有才華的人,稱玉筍。得與其列者稱玉筍班
《漢語大詞典》:咫尺之書(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史記·淮陰侯列傳:“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 燕 , 燕 必不敢不聽從?!?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謝晦傳》:“遣一乘之使,賜咫尺之書,臣便勒眾旋旗,還保所任?!?宋 蘇洵 《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託於執(zhí)事,將使執(zhí)事何從而知之,何從而信之哉?”亦省作“ 咫尺書 ”。南史·蔡興宗傳:“今不過須單使一人,咫尺書耳?!?/div>
《分類字錦》:遇之以神
李觀鈞天樂賦:遇之以神,殊季札之觀魯;樂而忘味,類宣尼之聽韶。
分類:審音
《分類字錦》:御之以率
隋書律歷志:事物糅見。御之以率。則不乖其本。
《高級漢語詞典》:冤業(yè)之癥
指由于結(jié)冤造孽而得的病癥
《國語辭典》: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春秋時晉獻(xiàn)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殺公子奚齊與卓,逼輔國大夫荀息自縊。夷吾即位,欲殺里克,乃遣使者告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里克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乃伏劍自縊而死。典出《左傳。僖公十年》。后用以指存心誣陷他人,總是可以找到藉口。
《高級漢語詞典》:欲厚遺之  拼音:yù hòu wèi zhī
遺,饋贈。要厚加饋贈
《漢語大詞典》:因余之國(因餘之國)
三國 蜀 譙周 所著《仇國論》中虛構(gòu)的國名。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譙周 ﹞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其辭曰:‘ 因餘之國 小,而 肇建之國 大,并爭於世而為仇敵?!?/div>
《漢語大詞典》:陰陽之變
早晚和季節(jié)的變化。例如:審堂下之陰,而知…陰陽之變?!?a target='_blank'>呂氏春秋·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