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88,分180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銀榜之宮
治世之經(jīng)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意為之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致之度外
致之死地而后生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下之人
易之失賊
質(zhì)素之聲
億丈之城
用之鄉(xiāng)國
置水之情
《分類字錦》:銀榜之宮(銀榜之宮)
楊萬里代賀皇太子箋:久問龍樓之寢,肇新銀榜之宮。
分類:青宮
《分類字錦》:治世之經(jīng)(治世之經(jīng))
宋史刑法志:天圣七年,編敕成,既頒行,因下詔曰:敕令者,治世之經(jīng),而數(shù)動搖,則眾聽滋惑,何以訓(xùn)迪天下哉?自今有司毋得輒請刪改,有未便者,中書、樞密院以聞。
分類:律令
《國語辭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拼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比喻以對方的觀點、理論來反駁對方。語本《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挥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以意為之(以意爲(wèi)之)
禮記·禮運(yùn):“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dá)於其患,然后能為之?!?陳澔 集說:“非意之,謂非以私意臆度而為之也?!焙笠浴耙砸鉃橹敝^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xué)的階級性”》:“那不消說,是他和 梁先生 一樣地對于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的理論,未免有‘以意為之’的錯誤。” 魯迅 《書信集·致李樺》:“假使以意為之,那就決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為藝術(shù)?!?/div>
《國語辭典》: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拼音:yǐ jǐ zhī xīn duò rén zhī xīn
用自己的想法來推想別人的想法。《醒世恒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我自家晦氣,兒子生了這惡疾,眼見得不能痊可,卻教人家把花枝般女兒伴這癩子做夫妻,真是罪過?!?/div>
《漢語大詞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見“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漢語大詞典》:致之度外
同“ 置之度外 ”。 北史·薛辯傳:“朕且含養(yǎng),致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折?!?/div>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語。謂將軍隊置于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zhàn)斗。語本孫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 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決命而斗以求生。”《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昔 韓信 背水為陣,所謂致之死地而后生也?!?/div>
《國語辭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ò jūn zǐ zhī fù
本指臣子以自己已飽之腹為例,期望君王的欲望也有滿足之時。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后比喻用小人狹隘的心理去猜想君子光明磊落的心地。《醒世恒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誰知顏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際便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div>
《高級漢語詞典》:以下之人
下等人;奴婢
《韻府拾遺 職韻》:易之失賊(易之失賊)
禮記經(jīng)解:易之失賊。疏:易主絜靜嚴(yán)正,遠(yuǎn)近相取,愛惡相攻,若不節(jié)制,則失在于賊害。
《分類字錦》:質(zhì)素之聲(質(zhì)素之聲)
禮記:壹倡而三嘆。疏:弦聲既濁,瑟音又遲,是質(zhì)素之聲,非要妙之響。
分類:
《分類字錦》:億丈之城(億丈之城)
賈誼過秦論: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
分類:城郭
《分類字錦》:用之鄉(xiāng)國(用之鄉(xiāng)國)
朱子詩傳序:昔周盛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dá)于鄉(xiāng)黨閭巷,其言粹然,無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協(xié)之聲律,而用之鄉(xiāng)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
分類:經(jīng)
《國語辭典》:置水之情  拼音:zhì shuǐ zhī qíng
漢時任棠置水一杯,曉悟龐參做官要保持清廉。典出《后漢書。卷五一。龐參傳》。后表示人民期望為官者能清廉持正。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盡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挂沧鳌钢盟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