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726,分316頁顯示  上一頁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善漣(澄之 )
陳炳(宜之 退庵 )
高元之(端叔 世稱 萬竹先生 )
楊興宗(似之 )
趙善譽(靜之、德廣 恕齋 )
陶之真
劉三戒(戒之 )
宋元之(伯允 )
李訦(誠之 臞庵 )
李鼎之
沈端節(jié)(約之 克齋 )
胡一之(貫道 )
辛堅之
陳舉善(能之 )
陳謙(益之 易庵、水云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善漣(一一四二~一二一七),字澄之,縉云(今屬浙江)人。宋宗室。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清康熙《縉云縣志》卷四)。歷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殿中侍御史,直登聞鼓院。寧宗嘉定十年卒于官。事見民國戊辰《蒙城趙氏宗譜》卷一、民國甲申《趙氏宗譜》卷三。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炳,字宜之,號退庵(《至元嘉禾志》卷三二),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淳熙初為崇德簿,遂居崇德(《槜李詩系》卷二)。歷戶部侍郎,顯謨閣待制,提轄文思院(《淳熙三山志》卷三○),卒于官。有《退庵文集》十五卷,已佚(清光緒《嘉興府志》卷六○)。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2—119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端叔,人稱萬竹先生。高瓊七世孫。受《》、《春秋》于程迥,與郡教授傅伯成交,鄉(xiāng)學者數(shù)百人師事之。五上禮部不第,而門人俱顯仕。博學能詩,嘗作《變離騷》,又注解《》、《》、《春秋》、《論語》等。有《茶甘甲乙稿》。
全宋詩
高元之(一一四二~一一九七),字端叔,學者稱萬竹先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少貧,受學于沙隨、程迥。鄉(xiāng)學者數(shù)百人師事之。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領(lǐng)鄉(xiāng)薦,五上禮部不第。寧宗慶元三年卒,年五十六。有《變離騷》及詩文集《茶甘甲乙稿》,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九、《攻愧集》卷一○三《高端叔墓志銘》,《延祐四明志》卷五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二七○
高元之(一一四二——一一九八),字端叔,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受《》、《春秋》于沙隨程迥。時傅伯成為郡教授,少許可,獨折節(jié)與之交,繇是鄉(xiāng)學者數(shù)百人師事之。五上禮部不第。有《變離騷九篇》、《荼甘甲乙稿》、《春秋義宗》,于《》、《》、《論語》及《后漢·歷志》各有解。慶元三年卒,年五十六。嘗結(jié)廬于萬竹之間,人號萬竹先生。見《攻愧集》卷一○三《高端叔墓志銘》,《宋元學案》卷二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楊興宗,字似之,長溪(今福建霞浦)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二九),授鉛山簿。孝宗初為武學博士。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除秘書省正字,次年,遷校書郎。八年,出知處州(《南宋館閣錄》卷八)。歷知溫州、嚴州。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罷荊湖南路提舉常平(《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三九)。有《自觀文集》,已佚。明嘉靖《福寧州志》卷一一有傳。
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楊興宗,字似之,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少師事鄭樵,后從學林光朝。登紹興三十年進士第,授鉛山簿。孝宗時除武學博士。歷官校書郎、司勛郎。乾道八年出知處州,大有政聲。繼知溫州,改嚴州。仕終湖廣提舉。著有《自觀文集》。見《南宋館閣錄》卷八,《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189 【介紹】: 宋宗室,字靜之,一字德廣,號恕齋。孝宗乾道五年試禮部第一。知臨川縣,累遷大理丞、湖北常平茶鹽提舉,移潼川路提刑、轉(zhuǎn)運判官。引年乞祠,歸處一室,以圖書自娛。著述甚豐,郭雍、朱熹嘗獲益其《易說》。
全宋文·卷六三五○
趙善譽(一一四三——一一八九),字靜之,號恕齋,宗室不倚子。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diào)昌國簿。知臨川縣,添差常州通判。累遷大理丞、湖北常平茶鹽提舉、潼川路提刑、轉(zhuǎn)運判官。淳熙十六年卒,年四十七。有《易說》(存)、《東南進取輿地通鑒》。見樓鑰撰《趙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二),《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陶之真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九年(1173)任臺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三戒,字戒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孝宗乾道中與陸游同客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八年(一一七二),隨王炎東歸(《渭南文集》卷三一《跋劉戒之東歸詩》)。淳熙間知浮梁縣。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馀姚人,字伯允。舉進士。光宗時,極言官爵冗濫、士風不競、宰相佞佛老蠹民、武事廢弛,皆切中時弊。賜知弋陽。輔臣薦其可任臺諫,擢御史??拐卵蕴K師旦不法,以中旨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4—1220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祖籍濟州鉅野,字誠之,號臞庵。李邴孫。以祖蔭入仕。歷知黃、袁二州,以治績遷夔州路提點刑獄,除轉(zhuǎn)運判官,擢大理少卿,免歸。后起帥廣西,除寶謨、敷文閣待制,出知建寧府,奉祠。有《續(xù)通鑒長編分類》、《談叢》等。
全宋詩
李訦(一一四四~一二二○),字誠之,晉江(今屬福建)人。以祖恩補承務(wù)郎,監(jiān)潭州南岳廟,調(diào)仙游丞,擢知黃州、袁州,以治績遷夔州路提點刑獄,除轉(zhuǎn)運判官,未幾,遷大理少卿,言事論罷。起帥廣西,除寶謨、敷文閣待制,知建寧府。因公丐罷,奉萬壽祠以歸。寧宗嘉定十三年卒,年七十七。有文稿七十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二《通議大夫?qū)毼拈w待制李公墓志銘》。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二
李訦(一一四四——一二二○),字誠之,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邴孫。用祖蔭補承務(wù)郎,調(diào)仙游縣丞。淳熙中除通判漳州,擢知黃州。慶元二年知袁州,遷夔州路提點刑獄。開禧初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召至行在賜對,留為大理少卿,尋遷正卿,權(quán)戶部侍郎。言官稟韓侂胄意劾之,罷歸。起知靜江府兼廣西安撫使。嘉定初累加敷文閣待制、知建寧府。以寶文閣待制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七。有文稿七十卷、《續(xù)通鑒長編分類》三十八卷、《談叢》七卷。見《真文忠公集》卷四二《寶文閣待制李公墓志銘》,《宋史翼》卷二一。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熙元年(1174)任雷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吳興人,寓居溧陽,字約之,號克齋。孝宗淳熙間,歷知衡州,提舉江東茶鹽,官終江東提刑。有《克齋詞》。
全宋詩
沈端節(jié),字約之,號克齋,吳興(今屬浙江)人,遷居溧陽(今屬江蘇)。歷知蕪湖縣,提舉江東茶鹽。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三)。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衡州(《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著有《克齋集》,已佚。清《溧陽縣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沈端節(jié),字約之,號克齋,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寓居溧陽。令蕪湖,知衡州,提舉江東茶鹽。乾道間主管官告院,淳熙間官至朝散大夫。著有《克齋詞》(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三,《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胡一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一六
胡一之,字貫道,嚴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淳熙八年官承議郎、知德慶府。官終知閬州。見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一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辛堅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熙元年(1174)任楚州知州。淳熙二年(1175)12月放罷。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陳舉善,字能之,臨海(今浙江臨海)人。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歷御史臺主簿、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知常、衢二州。淳熙中提舉浙東常平,提點浙西刑獄,為左司郎中、太常少卿,官終秘閣修撰。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五三、食貨二八之六、食貨七○之七,《淳熙三山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4—1216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益之,號易庵。傅良從弟。孝宗乾道八年進士。官樞密院編修。嘗陳中興五事。光宗寧宗間,歷通判江州,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司農(nóng)少卿等官。金兵深入,以寶謨閣待制副宣撫江西、湖北。早有雋聲,后因依附韓侂胄,為士論所薄。有《易庵集》等。
全宋詩
陳謙(一一四四~一二一六),字益之,號水云,又號易庵,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授福州司戶。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通判江州。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知常州。歷提舉湖北常平,夔州轉(zhuǎn)運判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提點湖北刑獄(《宋會要輯稿》兵二○之一)。二年,除戶部郎中、湖廣總領(lǐng)。嘉泰二年(一二○二),提點成都路刑獄,移京西轉(zhuǎn)運判官。開禧二年(一二○六),為湖廣總領(lǐng),除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尋罷。嘉定元年(一二○八),起知江州,未幾復(fù)罷。八年,提舉太平興國宮。九年卒,年七十三。有《易庵文集》等,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二五《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