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詞典
1187
分類詞匯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74
75
76
77
7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0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昧公義
蒙昧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
列寧主義
類義
樂利主義
樂善好義
樂觀主義
理想主義
利己主義
立義為的
禮義廉恥
綠林起義
《高級漢語詞典》:
昧公義
埋沒了公理和正義
《漢語大詞典》:
蒙昧主義
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貶低和抹殺人類理性思維能力,否定科學知識,主張人類社會應回復到原始的蒙昧狀態(tài),因而是一種反理性、反科學的觀點和思潮。
分類:
唯心主義
觀點
貶低
抹殺
殺人
理性
思維能力
《國語辭典》:
民權主義(民權主義)
拼音:
mín quán zhǔ yì
國父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之一。目的在求人民政治上的自由平等,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等自由,并有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等政權。
分類:
三民主義
《國語辭典》:
三民主義(三民主義)
拼音:
sān mín zhǔ yì
1.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的政治主張,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總稱為「三民主義」。
2.書名。國父最重要的一部遺教,為中華民國建國的寶典。全書為國父于民國十三年在廣州的講演詞,分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各六講,民生主義四講。
分類:
三民主義
提出
中國
資產階級
民主
革命
綱領
《國語辭典》:
民生主義(民生主義)
拼音:
mín shēng zhǔ yì
國父孫中山倡行的三民主義之一。目的在求人民經濟上的自由平等,完滿解決食、衣、住、行等生活問題,具體辦法為平均地權與節(jié)制資本。
分類:
民生主義
三民主義
《國語辭典》:
民族主義(民族主義)
拼音:
mín zú zhǔ yì
一種政治思維與主張,認為特定群體在民族文化認同的前提之下,應建立一個政治實體,通常以國家為基本單位。也稱為「國族主義」。參見「民族」條。
分類: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民族
看法
理民
問題
原則
《國語辭典》:
三民主義(三民主義)
拼音:
sān mín zhǔ yì
1.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的政治主張,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總稱為「三民主義」。
2.書名。國父最重要的一部遺教,為中華民國建國的寶典。全書為國父于民國十三年在廣州的講演詞,分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各六講,民生主義四講。
分類:
三民主義
提出
中國
資產階級
民主
革命
綱領
《國語辭典》:
列寧主義(列寧主義)
拼音:
liè níng zhǔ yì
最早由史達林命名,是列寧在20世紀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修訂所形成的思想體系。列寧主義跟馬克思主義其他流派的差別,在于列寧提出民主集中制和先鋒隊理論,主張革命先鋒行動和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提。
分類:
列寧主義
帝國主義
主義
無產階級
革命
馬克思
《漢語大詞典》:
類義(類義)
謂根據類似的事例,來說明意義。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事類
》
:“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div>
分類:
類似
事例
說明
意義
《漢語大詞典》:
樂利主義(樂利主義)
即功利主義。 梁啟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
:“要之, 邊氏 著書雖數十種,其宗旨無一不歸於樂利主義。” 胡適
《科學與人生觀序》
:“既然如此,所以那些什么樂利主義強權主義越發(fā)得勢?!?/div>
《國語辭典》:
樂善好義(樂善好義)
拼音:
lè shàn hào yì
樂于行善,講求義氣。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div>
分類:
行善
喜好
《國語辭典》:
樂觀主義(樂觀主義)
拼音:
lè guān zhǔ yì
認為人世是善美快樂多于丑惡痛苦,且前途充滿了成功的希望,一切事必趨向于至善的一種人生觀。也作「樂天主義」。
分類:
事業(yè)
前途
充滿
希望
信心
積極
極態(tài)
態(tài)度
《國語辭典》:
理想主義(理想主義)
拼音:
lǐ xiǎng zhǔ yì
1.一般通俗用法指人類的生活中,在欲望和快樂之外,于精神上更立崇高的目的,努力求其實現,以達人生真正意義的理論。
2.理想主義有時也是唯心論(Idealism)的另一種翻譯,其他譯法還包括理念論、觀念論,是哲學中對思想、心靈、語言及物質事物等彼此之間關系的探討與觀點。
分類:
通俗
用法
也是
翻譯
《國語辭典》:
利己主義(利己主義)
拼音:
lì jǐ zhǔ yì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行為與動機。利己主義在哲學領域中的討論,大抵可分為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心理利己主義主張,人類的種種行為本身,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利益;倫理利己主義則主張,人類的道德生活應優(yōu)先滿足個體的自我利益,以合乎人性與理性原則。
分類:
個人
利益
一位
思想
和生
《分類字錦》:
立義為的(立義為的)
《法言》:修身以為弓,矯身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
《國語辭典》:
禮義廉恥(禮義廉恥)
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1.禮,貴賤尊卑之分。義,行事之宜。廉,廉潔方正。恥,知善惡之別。禮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guī)范,是治國的綱領?!豆茏印D撩瘛罚骸负沃^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br />2.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并明示禮為規(guī)規(guī)矩矩的態(tài)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分類:
提倡
道德規(guī)范
為是
治國
《國語辭典》:
綠林起義(綠林起義)
拼音:
lǜ lín qǐ yì
西漢末年,王匡、王鳳等在今湖北當陽綠林山一帶聚集饑民起義,以反對王莽篡位,稱為「綠林起義」。西元二十三年建立「更始」政權,同年大敗王莽軍,推翻了王莽政權。
分類:
漢末
末年
聚集
饑民
起義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