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 【介紹】: 五代時代北三部落人,字信臣。以騎射事李克用。后唐明宗時累遷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秦王從榮反,獨心結(jié)之。后從榮為朱弘實逐殺,遂深銜之。閔帝立,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六軍諸軍事。潞王從珂反,義誠請西行扼關(guān),弘實爭之,閔帝斬弘實,授義誠風(fēng)翔行營都招討使。及閔帝出奔,義誠降從珂。后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8—955 【介紹】: 五代時鄆州須昌人,字成績。后梁末帝貞明二年進(jìn)士。初賀瑰辟為從事,瑰與李存勖戰(zhàn),敗,獨凝以死相隨,時稱義士。仕唐,歷禮部、刑部員外郎,知制誥,權(quán)知貢舉,所收多才名之士。后晉有天下,歷端明殿學(xué)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帝開運初,罷相,尋轉(zhuǎn)左仆射。后漢時授太子太傅,封魯國公。凝好修整,性樂善,常稱道后進(jìn)。文章以多為富,長于短歌艷詞。詩有《宮詞》百首,詞收于《花間集》,與子合撰有《疑獄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8—955 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17歲舉明經(jīng),19歲登進(jìn)士第。后梁時累為幕府從事。后唐天成時,拜殿中侍御史,后歷禮、刑二部員外郎,改主客員外郎、知制誥,尋充翰林學(xué)士,轉(zhuǎn)主客郎中依前充職。長興四年(933),知貢舉,所取皆一時之秀。后遷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后晉時,轉(zhuǎn)戶部侍郎,復(fù)入翰林充承旨學(xué)士。天福五年(940),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開運二年(945),罷相,遷左仆射。后漢高祖時,拜太子太保,封魯國公。后周顯德二年(955),官終太子太傅。生平見《北夢瑣言》卷六,新、舊《五代史》本傳。凝善為文章,尤長于短歌艷曲。少時即好為曲子詞,流傳汴洛,故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100卷,自行雕板,模印數(shù)百套。著有《演論》、《游藝》、《孝弟》、《疑獄》、《香奩》、《籯金》六集,皆佚。《花間集》錄詞20首,多為香艷之作。又有《宮詞》100首,頗具史料價值?!?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詞24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斷句3。
唐詩匯評
和凝(898-955),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聰敏。梁乾化四年(914),年十七,明經(jīng)及第;貞明二年(916),復(fù)登進(jìn)士第。初歷諸府從事。后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累官工部侍郎、瀚林學(xué)士。晉初,拜端明殿學(xué)士。天福五年(940),拜中書侍郎、平章事。漢興,授太子太保。入周,遷太子太傅,年。凝為文章,長于短歌艷曲,尤好聲譽(yù),有集百馀卷,自鏤版印刷以贈人,已佚。《花間集》錄其詞二十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年十九舉進(jìn)士。梁義成軍節(jié)度使賀瑰辟置幕府。入后唐。累遷中書舍人工部侍郎。晉初拜端明殿學(xué)士兼判度支。轉(zhuǎn)戶部侍郎。天福五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少帝嗣位。加右仆射。開運初罷相。轉(zhuǎn)左仆射。漢祖入立。拜太子太保。封魯國公。周顯德初遷太子太傅。二年卒。年五十八。贈侍中。

作品評論

《詩藪?雜編》
和凝,字成績,生平撰述共分為六種,《香奩集》其一也,今獨此傳。其句多浮艷,如“仙樹有花難問種,御香聞氣不知名”、“鬢髽香頸云遮藕,粉著蘭胸雪壓梅”、“靜中樓閣春深雨,遠(yuǎn)處簾櫳夜半燈”,皆見《瀛奎律髓》。方氏以為韓渥,葉少蘊(yùn)以為韓熙載。大概晚唐五代,調(diào)率相似。第渥當(dāng)亂離際,以忠鯁幾殺身,其詩氣骨有足取者,與《香奩》殊不類,謂凝及熙載則意頗近之?!?a target='_blank'>詩話總龜》又載凝“桃花臉薄難成醉,柳葉眉長易攪愁”之句,可證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議金。五代時人。后梁末帝貞明初,為歸義軍長史。時張承奉卒,張氏絕后,州人推義金主節(jié)度使。歷二十年,御侮保境,貢獻(xiàn)中朝,崇信佛事,民多頌德。約卒于后晉高祖天福初。(⊙ 《敦煌莫高窟題記》)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9—936 契丹主阿保機(jī)長子,本姓耶律氏,名倍,小字突欲,契丹迭刺部霞瀨縣人。初立為皇太子,復(fù)為東丹王。父死,其弟為帝,贊華遂于后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奔后唐。賜姓東丹,更名慕華,授懷化軍節(jié)度、瑞、慎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二年復(fù)賜姓李,名贊華。轉(zhuǎn)義成、昭信節(jié)度使。清泰三年(936),末帝遣人殺之于洛陽。后晉高祖追贈為燕王。遼興宗謚文獻(xiàn)欽義皇帝,廟號義宗。生平見《新五代史》卷七二、卷七三,《遼史》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七七至卷二八〇。贊華好學(xué),通陰陽,知音律,兼精技術(shù)。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jīng)》。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獵雪圖》、《千鹿圖》,皆入宋秘府?!?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釋義莊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張氏?;_人。童子從鄉(xiāng)州開元寺。習(xí)經(jīng)業(yè)。逮登戒。即負(fù)笈聽法華義于洛邑。操履厭物。識見過人。眾請居九曜寺。建隆初。左散常侍申公為奏。賜紫衣。太平興國三年。歲八月終世。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明年二月。遷靈輿塔于龍門菩提寺西。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義莊。姓張氏?;_人也。當(dāng)免懷之日及就傅之秋。神彩克明塵機(jī)頓去。乃于本府開元寺歸善財之列。從升戒德因樂游方。始于洛邑采聽法華。見識過人闡揚訓(xùn)物。眾請居九曜院焉。匪虧法食用濟(jì)往來。慈以利生始末無間。建隆初左散騎常侍申公奏賜紫衣。稟學(xué)僧尼三十馀員。莊性敦勤。進(jìn)講外兢兢五十年間二時禮懺。至老不替。于太平興國戊寅年八月奄終。俗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明年二月遷塔于龍門菩提寺西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3—976 【介紹】: 宋宋州寧陵人,字義淳。后唐明宗長興間進(jìn)士。歷仕至后周。入宋,召為諫議大夫,知青州。太祖建隆二年制置晉州榷礬,增課八十余萬緡。乾德初遷刑部侍郎、知鳳翔府,移秦州,轉(zhuǎn)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開寶五年拜參知政事。以戶部尚書致仕。有《歷代紀(jì)要》、《切韻拾玉》等。
劉保乂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7 【介紹】: 五代時青州人。名或作保義。治《尚書》、《左傳》。仕后蜀。孟昶廣政初,官戶部郎中,充諸王侍讀。性嚴(yán)急,諸王業(yè)不進(jìn)者輒笞之。
昝居潤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8—966 【介紹】: 宋博州高唐人,字廣川。善書記。五代后唐長興中,隸樞密院為小吏。后晉初,出掌滑州廩庾,遂補(bǔ)牙職。又隸從景延廣、白文珂、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即位,擢為軍器庫使。歷知鳳翔、河中、開封府,改左領(lǐng)軍衛(wèi)上將軍。恭帝立,加檢校太傅。宋太祖建隆元年,授檢校太尉。二年,拜義武軍節(jié)度。因病詔還京師。性明敏,有節(jié)概,篤于行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8—971 【介紹】: 宋太原人,先世沙陀部人。歷仕五代后唐、后晉,屢破契丹于代北。后漢立,歷鄭州防御使、河北都巡檢使、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平杜重威、趙思綰叛。后周時從征劉崇、契丹、淮南,歷鎮(zhèn)許州、徐州,兼侍中,加兼中書令、開府階。入宋,為河中尹、護(hù)國軍節(jié)度。太祖開寶二年改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以太子太師致仕。性重厚,有謀略,多技藝,善飛白書。
全宋詩
郭從義(九○九~九七一),其先沙陀部人,后家太原(今屬山西)。父紹古,事后唐,賜姓李。后晉天福初,復(fù)姓郭。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入宋,加守中書令。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為河中尹、護(hù)國軍節(jié)度使。開寶二年(九六九),改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逾年,以太子太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9—987 【介紹】: 宋開封太康人,初名義倫,字順儀,一作順宜。后周時,依趙匡胤,為幕府從事。入宋,召為戶部郎中。太祖乾德中,伐后蜀,任隨軍轉(zhuǎn)運使,諸將皆以賄敗,惟其能潔身自好,還朝擢樞密副使。開寶六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太宗朝累官左仆射致仕。卒謚恭惠。
全宋文·卷一二
沈倫(九○九——九八七),字順宜,原名義倫,開封太康(今河南太康)人。宋初為戶部郎中,監(jiān)在京倉。遷給事中,為陜西轉(zhuǎn)運使。開寶六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提點荊南、劍南發(fā)運事。太平興國初,加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四年,遷左仆射。太祖、太宗親征,每令留守。太平興國七年罷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四有傳。
釋傳章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彭氏。開封東明人。父諲力農(nóng)。尤明佛經(jīng)詮旨。母邢夢游伽藍(lán)。攬器物而娠。旋以語其父。父喜曰。必生男子。當(dāng)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為弟子。授凈名仁王法華經(jīng)。即能覆誦。既落??。從其師。禮文殊于五臺。遂受具。當(dāng)是時??=贾謇?。睢陽之道雅。以法華。而其師以唯識。是皆內(nèi)實而外名者也。故章獲歷扣密傳。以資開演。筵張席啟。徒侶環(huán)列。垂二十載。未嘗小輟。周廣順中。左街僧錄廣智大師。薦聞于朝。賜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錄道深之薦。賜號義明大師。俄示疾終。春秋五十五。法歲三十六。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壞。初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壞。固知持誦法華之驗。有如此者。開寶五年。門人樹塔并葬焉。相國寺清慧大師彝炳銘。
釋傅章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傅章。俗姓彭氏。開封東明人也。厥父諲即邑甸之上農(nóng)也。塵務(wù)之外正見不回。恒讀佛經(jīng)懸解詮旨。母邢氏嘗夢入法宇手探道器。因而娠焉。與父知懷非常之子。指腹誓令出俗。年甫十一。乃禮本邑唯識師秘公為師。一見異之。初授凈名仁王法華三經(jīng)。及削發(fā)去周羅。隨秘公游五臺禮文殊應(yīng)跡之地。其年受具。為息慈日便于浚郊清朗法師座下聽習(xí)法華經(jīng)。后于睢陽道雅法師重溫前業(yè)。尋學(xué)唯識于本師。頗揭厲于義津法水。又親附副僧錄通慧。因明且臻其極章。日誦三經(jīng)兼二戒本。講貫訓(xùn)徒向二十載。未嘗少輟。廣順中左街僧錄廣智大師。薦聞于周高祖賜紫方袍。大宋乾德二年左街僧錄道深。薦于太祖神德皇帝賜師號曰義明。俄示疾而終于本院。春秋五十五。法歲三十六。未絕之前命筆作偈警世。而贈諸朋執(zhí)矣。所度弟子一十五人。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卜京之南原用茶毗之法。薪盡火滅得舌且不灰。眾嘆戒德。門人檀信共立塔焉。則開寶五年也。先是厥父恒務(wù)法華經(jīng)。終后焚之亦舌不壞。子父同驗實為罕有。相國寺清慧大師彝炳為塔銘焉。
趙延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秦州人,字子英。精數(shù)術(shù),仕前蜀為司天監(jiān)。前蜀亡,入后唐,為星官。兼通三式,頗善相人。晉高祖天福中為司天監(jiān)。后李筠謀逐契丹,延義假術(shù)數(shù)贊成之。后周太祖立,仍判司天監(jiān)。卒年五十八。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延乂字子英。泰州人。世明術(shù)數(shù)。仕蜀由蔭為翰林待詔。后唐天成中以舊職兼衛(wèi)尉少卿。清泰天福中為司天監(jiān)。入漢守舊職。周廣順初加檢校司徒。二年授太府卿。判司天監(jiān)事。卒年五十八。贈光祿卿。
馬文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徐州人。馬仁裕子。南唐李昪時,以蔭授千牛備身,補(bǔ)浙西支使。李璟保大三年,為祖全恩判官,攻閩。既下建州,諸將皆爭入府庫取金帛,文義獨收民籍歸幕,民賴以安。遷贊善大夫,卒。
趙忠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雍京人。趙德元子。后蜀孟知祥明德年間與父同于福慶禪院畫東流傳變相一十三堵,冠絕當(dāng)時。孟昶知其善畫鬼神,令繪關(guān)將軍起玉泉寺圖。廣政中授翰林待詔。